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周樹德清軍改為周樹安慶軍,故名“安慶”。如今的安慶城建於1217,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處為“宜城”,所以現在安慶別稱“宜城”。
2.地名故事作文300字今年暑假,我們壹家三口在呼和浩特坐火車去內蒙古旅遊。
我們首先來到美麗的大草原,它有壹千英裏長,但並不遼闊。草叢中有壹些攀枝花,點綴著草原,讓草原看起來更美。我看到我的父親騎巴拿馬,我的母親騎利馬。我騎著羅馬,悠閑地走在草原上,欣賞著草原的美景。走著走著,看見遠處有個村子,父親告訴我,那是柬埔寨。我們很快就來到了村口,那裏有壹個烏魯木齊掛在風中,似乎在歡迎我們。這時,村民們紛紛走出來,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我們進入澳門,來到齊齊哈爾的家。他們為我們準備了豐富的食物,有好吃的拉薩,有好吃的剛果,有好吃的丹麥,還有廣州、鄭州、福州三種不同的粥,讓我們的肚子都脹起來了。吃飽喝足之後,我們又要開始我們的旅程了。臨走時,鄉親們還送了我們壹個南陽,於是我們帶著南陽,依依不舍地告別了老鄉,繼續前行。
然後我們涉水過尼羅河,穿過新加坡,來到沙漠長沙。這裏的沙子又細又軟,我忍不住抓了壹把捧在手裏。很舒服。越玩越覺得精力充沛。感覺有點熱,有點武漢的感覺。我趕緊脫下外套,扔進媽媽懷裏,繼續玩沙子。我挖了壹個大坑做陷阱,我用沙子做了壹座城堡.............................................................
雖然這次旅行只持續了幾天,但我玩得很開心,永遠不會忘記。
3.安徽安慶地名的由來:
東周時期,安慶是古安徽所在地,意為“美人”,“山川”意為“錦繡河山”。安徽省潛山縣有壹座天柱山,是大別山最高的山,也被稱為萬劍山。古代是安徽和萬博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萬山。山腳下的河叫安徽河,流入長江。水叫安徽水,也叫潛水。城市,叫安徽城。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周樹德清軍改為周樹安慶軍,故名“安慶”(含“平安吉祥”之意)。安慶城始建於1217,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為翼城,故安慶別稱翼城。
4.安慶文化作文1000字美麗安慶
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接受歷史的洗禮,感受文化的熏陶,今天我們蕪湖的青年記者受邀參觀安慶五千年文化公園。
進了大門,首先看到的是“尋根問祖”的文化墻。其實就是百家姓。以活字印刷的方形字體形式展示,分為陰陽兩種,吸引遊客在墻前來回尋找自己的姓氏。往前走壹點,
導遊告訴我們,我們已經走上了孝道。這條路的兩旁,矗立著中國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石雕,向人們講述著關於孝子的感人故事。散步,在我發現之前
表面有壹條盤旋的龍,“見頭不見尾”,鱗片上有許多雕刻。我走進去,全是漢字。導遊介紹:這是壹條漢字龍,壹個能工巧匠花了三年時間翻譯了《康熙字典》。
龍身鱗片上刻有47035個漢字,龍背上刻有中國467個城市的名字,令人嘆為觀止。漢字龍旁邊還有壹條龍,叫“山水盆景龍”,龍身。
世界上有些地方露出龍的骨架,我以為是人為破壞。結果導遊說是為了表現中國的龍歷經滄桑。看著這條斷龍,人們被深深地感動了。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
2000米長的“五千年文化長廊”以歷史年表的形式記錄了地上的五千年,從盤古開天、三皇五帝開始,到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再到宋元明清各個朝代。
隨著世代更替,浮雕墻展現了歷代代表性的文化、藝術、歷史和名人。站在秦始皇兵馬俑前,我仿佛穿越了歷史的長河,感受鐵馬冰川帶來的沖擊和震撼。
抖,也體會到了始皇帝壹統天下的決心和信心。當然,這些兵馬俑只是仿制品。
我最喜歡的是根雕藝術博物館,它帶給我大大小小上萬件根雕藝術作品。
學生們被藝術大大震撼了,我只用“驚艷”來形容。根雕講究“三分勞力,七分自然”。這裏的根雕完美融合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藝術大師的精湛技藝,“飛天”
鷹的敏銳,獅的有力,猴的靈活,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清明上河圖》和《四大古典小說》都是群雕,裏面的小人物表情都很微妙,引人入勝。俗話說“360行最好”,“360行微縮景觀”向我們展示了舊中國的360行。有些行業還在,但有些已經消失了。
絕跡於歷史長河中的“唱新聞”“改碗載”“修帽子”,我們都沒聽過。真的是很長的經歷。我想,總有壹天我也會收集現在的360行,和以前的做個對比。
對比壹下,看看時代變了多少。
站在花園的最高點盤龍聞天閣,俯瞰文博花園的美景,我想了很多: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的歷史,這使我們受益匪淺。我們在感嘆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我們的使命,那就是我們不僅擁有歷史,更要創造美好的未來!
5.作文我的家鄉——安慶(約500個孩子)歷史悠久。潛山的薛家崗、城郊的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遺址,見證了安慶的先民自古以來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東晉詩人郭璞說“此地好城”,故謚號“翼城”。
不壹會兒,我們來到了盈江寺。迎江寺位於安慶市東大門,瀕臨長江,占地3萬多平方米。建於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清順治七年(1650),碑文“護國永昌殿”改為“迎江殿”。
曾在天王殿內,殿高10.4米,占地300平方米。坐在中間的是壹尊彌勒佛,裸露著胸部和腹部,帶著樸素的微笑,韋陀站在後面,面對著釋迦牟尼佛。廟的兩邊是“四大天王”,每個都有3米多高,氣勢雄偉。二進大雄寶殿高17.72米,占地409平方米。寺內有三尊大佛,正中是女界祖師釋迦牟尼佛,東西兩側是消災延壽的藥物順佛和阿彌陀佛。文殊菩薩騎獅子,普賢騎大象。兩廂佛臺上供奉著龍虎等十八羅漢像,姿態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