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宋代哥窯開瓷碗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

宋代哥窯開瓷碗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

近年來,康雍的幹瓷在拍賣市場上屢屢斬獲天價,人們對青花瓷、粉彩瓷、鬥彩瓷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但宋代瓷器卻很少出現在拍賣行。壹是因為大量新藏家的審美標準轉向了艷俗和富貴,二是因為宋代瓷器稀缺,位列宋代五大名窯的哥窯瓷器更是鳳毛麟角。到了宋代,朝廷首先下令定窯等幾個瓷器質量好的窯燒制貢瓷。後來因為定窯瓷器“雜草叢生”,又設置了汝窯、鈞窯等官窯。後來,人們把“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汝窯最珍貴。世界上有汝窯的博物館不到10,傳世的汝窯有67件。早在明清時期,民間就流傳著壹句話“就算家財萬貫,也買不起壹件汝窯”。世界上現存的葛窯很少。據專家估計,全球現存葛窯瓷器數百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190余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數十件。

哥窯是現存最神秘的瓷器之壹,窯址至今未確定。有人說是在河南,有人說是在景德鎮,有人說是在杭州,有人說是在浙江龍泉。據嘉靖年間出版的《續七修稿》記載,葛窯和龍泉窯都是在龍泉縣燒制的。南宋時,和兩兄弟從事燒制瓷器,大哥張因胎細而硬,碎片多,被稱為哥窯。哥哥燒的青瓷不開,所以叫龍泉窯。但後來的壹些研究發現,兩者的土壤顏色並不匹配,導致格窯窯址難以判斷。

對殘缺美的欣賞

哥窯瓷器布滿黃黑裂紋,即“金絲鐵線”。金絲指的是細分的小塊,黃色,鐵絲指的是大塊,黑色。金絲和鐵絲的形成是由於燒制過程中胎質和釉的膨脹系數不同,出窯後瓷器開裂。例如,收藏家馬未都曾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自己的壹件新仿制的哥窯瓷器可以聽到爆裂和破裂的聲音,這種聲音可以持續壹兩年。噴釉後,厚的開口會逐漸變黑,而小的開口因為縫隙小進不去。時間長了,氣體會氧化成金黃色。

哥窯的另壹個特點是紫口鐵腳。明代曹昭在著名文物作品《論葛沽》中指出:“老葛窯色青藍,深淺不壹,亦有紫口鐵足。”所謂紫口,是指因釉厚而在口部露出的紫色胎骨;圓足外露部分呈鐵褐色。金絲紫口鐵腳是哥窯瓷器最顯著的特點。

哥窯還有壹個最奇妙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特點,叫做“聚珠聚球”。著名古陶瓷鑒定專家孫應洲在《元明清瓷器鑒定》壹文中說,“官弟釉泡密如珠...這些都是不容易模仿的特點”。“聚珠”是指哥窯釉中的氣泡細如小水滴,都分布在器物的內外壁或內外體上。“聚球”比珠子大,數量少,壹般呈環形排列在器皿內壁。

在古代文人的審美中,他們追求壹種病態的不完美之美,這導致了哥窯燒制過程中的奇特缺陷,但它卻成為人們非常追捧的元素。哥窯雖是私人民窯,卻受到後世人們的青睞。元明清仿者甚多,但其制作工藝比不上宋代哥窯。

吳語中“關”與“格”的讀音幾乎相同,有人認為“關”與“格”在宋代五大名窯(如關格)中屬於同壹類作品。很多在這本書裏被認定為官窯的瓷器,在另壹本書裏變成了葛窯。有的專家壹知半解,因為實在是太少見了,真正做過的人不多。

模仿的價值也是驚人的。

1970 10南京博物館發掘了壹座位於南京中央大門的大墓。大墓主人王興祖是朱元璋部將張德勝的養子,改姓張,後改姓王。據墓誌銘和明史記載,王興祖生於廬州晁縣(今安徽合肥)。生於元朝(1338),卒於明朝洪武(1371)。他繼父張德勝,跟隨朱元璋十幾年。明朝建立時,他立下了許多功勛。他成為壹個傑出的開國元勛,因為他在榮祿擔任醫生,並了解總督辦公室的事務。

王興祖墓的結構是壹座罕見的閣樓式仿木建築,磚頂,墓內埋有大量的金銀器、玉帶飾品、瓷器等物,包括青花高腳瓷碗和零星的金飾。僅葛窯就有11盤,出土時有的疊在壹起,可分為大中小三類,青釉葵花瓣口盤也在其中。王興祖墓雖然比不上馬王堆那樣的豪華墓,但在當時民生蕭條的環境下也算是豪華的了。

對於收藏家來說,擁有壹座宋歌窯就足以從同行中脫穎而出。1992,佳士得(香港)拍賣壹件宋代哥窯八角穿耳瓶。雖然當時有人持不同看法,但仍以10多萬港幣成交。即使是清朝的仿制品,現在也有驚人的價值。2006年,阿清雍正“葛窯仿寶月八卦瓶”以23.2萬英鎊成交。隨著億元古董時代的到來,這件古瓷器在哥窯的價值是不可限量的。

  • 上一篇:【名篇】董橋:懷念那窗竹搖曳。
  • 下一篇:寶山區哪家電子古玩店比較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