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客家宗族的真正形成只有短短的幾百年歷史,但客家人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獨特的習俗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客家人長途跋涉,頻繁地從北向南遷移。既保留了古代漢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又吸收了福建、越南、畬族、瑤族等民族的優秀文化和習俗,從而使客家文化異彩紛呈,獨具特色,成為中華文化中耀眼的壹頁!【客家婚禮】閩西客家人的婚禮有意思。當男子的迎親隊伍到達女子家時,新娘出門站在壹幅畫有八卦和太極的米屏中,穿上新鞋,稱為“過米屏”,以象征離開娘家的生活土壤(財富),到婆家開始新的事業。然後背出家門,上車(古代用轎子),哥哥在車上灑了壹碗水,示意已婚女子,灑的水。此時,新娘放聲嚎啕大哭。到了男方家後,在壹個手持柑橘(香甜吉祥的園盤)的幸運女子牽引下,穿過火熱的炭爐,以示“繁榮”。入門時,新娘跨雞,稱為“攔門雞”。進入大殿祭奠後,進入洞房,婚宴開始。深夜鬧洞房,直到開心為止。【春節】農歷春節初壹,國家官員殷到郊外舉行迎牛儀式。官員們親自裝扮成春官,鞭打紙綁的春牛或真牛耕田,以示對農業和勤勞的尊重。在農村,祭祀是在神面前進行的。家家戶戶采摘冬青樹的枝條和桃李的花朵,綁在竹竿上,做成“春捧”。他們從天井伸向天空,在大廳前擺放供品。當“立春”到來時,他們點燃香燭,燃放鞭炮,稱為“迎春”,祈求全家安居樂業,豐收。有些地方的春牛是用土或紙做成的,分發給各家各戶,放在竈神旁邊,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客家婦女涼帽】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涼帽是用輕薄的譏誚片或稻草編織而成,帽頂用布條縫制,部分繡有花朵(繡有梅花)。除了正面之外,五寸的褶襇甚至五顏六色的布料掛在邊緣周圍,遠看像是優雅艷麗的花朵。未婚少女還在吊布兩端編織著五顏六色的絲帶。絲帶成為客家女孩結婚與否的標誌。涼帽是客家婦女特有的頭飾,除了遮陽、防雨、防塵、防沙之外。【連城“取經”】連城縣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民間娛樂活動。身著中國傳統戲曲的孩子們站在轎子上,由22名青壯年擡著。正月十四上午十點左右,在菩薩轎子、萬民寶傘、彩旗和樊氏鼓樂隊的簇擁下,他們壹路唱著歌,在數萬村民和遊客的簇擁下,開始了角逐,直到領頭的“天宮”棚與第二個棚裏的“古漢語”脫節。第二次是正月十五,“古事”在村裏的小溪裏排隊。鼓樂隊互相潑水,然後響三聲槍響,“古東西”棚壹擁而入,逆著水徑而行。他們無視寒冷和水,石頭和苔蘚很滑。他們跌倒了又爬起來,勇往直前,激烈戰鬥,直到到達終點。人們在打鬥中盡情娛樂,強身健體,這是春節期間壹項獨特的民間體育娛樂活動。龍巖采茶花燈舞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采茶花燈舞是福建民間舞蹈的壹朵奇葩,以“采茶”和“蝴蝶拍動”為題材,配以輕松流暢的民間曲調,充滿歡快熱烈的氣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將這首歌收入圖書館。【古田遊大龍】元宵節遊大龍是連城古田的傳統群眾娛樂活動,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古田紙紮龍直徑70厘米,長600多米,由150節組成,有600多名青壯年參與舞蹈,被譽為“天下第壹義龍”。閩西漢劇風格獨特,廣泛流行於閩西客家地區、龍巖、漳平等地。它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戲之壹。分為生、丹、醜、凈四業;樂器包括頭弦,秦越,三弦和琵琶,以及二胡,長笛,嗩吶,鑼,鑼,碗,鼓,錢板和夾板。已經收集和記錄了200多個傳統的帶書戲劇。【閩西木偶戲】木偶多達36個,每個木偶由10多根弦掛成。木偶長76.59厘米,頭部約8.32厘米。他們的眼睛可以轉動,嘴巴可以張開,四肢可以活動。小錢、吳、、文和吳老生、鄭、吳醜、、文、吳京和文醜。音樂演唱可分為“高音”和“亂奏”。“高腔”的基本調是“九調十三調”,以清為主,用客家話演唱。《亂彈》吸收了閩西漢劇中的西皮和黃兒的唱腔,用普通話演唱。有數百個木偶劇。20世紀50年代,閩西木偶戲隊赴上海參加華東地方戲曲演出,獲“特別藝術表演獎”。
上一篇:明末清初的象牙戥子到底能不能拍賣?問律師說可以,網上說不可以,到底行不行?下一篇:三門峽特產簡介三門峽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