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家傳宜興紫砂壺印章

家傳宜興紫砂壺印章

從壺形和提把看像是民國時期的東西,蓋上的印應該是個花押,圖案邊紋都繁瑣,無大家風範。但從壺的表面質感來看較新,摸起來肯定還有點澀手吧!而且民國時期這類壺壺身普遍偏高,美感稍差。而從妳這個壺的整個外形和壺嘴工藝看顯得太成熟。所以我個人覺得年代應該不久,是現代的仿制品或就是現代的產品。

壹些小常識供參考:1、明代制壺只重型制、質地,作品概為素色無彩。因此,只要壺身加上色彩(據傳壺身加彩始自清雍正時代),即可肯定不是明代古壺。

2、明末清初陳鳴遠首開壺蓋內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壺蓋內用印的肯定就是明末清初以後的作品。

3、清道光年間,名家朱堅首創金屬(錫)包壺,並用玉石制作壺嘴、壺把。故如果壺身上鑲有錫或包銅時,即表示此壺必然是道光以後的作品。

4、民國以前的紫砂壺,不論大小,出水孔都是單壹孔(近年來則不壹定),大、中型壺為防止茶葉堵住出水口,影響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狀。

5、從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撫摩,上面呈現出油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壹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松,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

6、精湛的技藝是評審紫砂壺藝優劣的準則。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容積和重量的恰當,當壺扳、執握、壺的周圍合縫,壺嘴出水流暢,同時也要考慮色地和圖案的脫俗和諧。

7、可以根據砂質、顏色、加工手法、造型等諸多方面綜合分析出作品的大致年代,不會有很大的差距。斷代方法如下:

1、造型 紫砂壺的造型明代的式樣較少,多為圓形、筋紋形。壺體偏大多提梁,有硬提軟提之分,無足寬平底,光素而少華麗,更加貼近百姓生活。清代初期砂壺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幾何形為主。另外壹些民間實用型壺類壺型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瓏;清末及民國初期的砂壺造型、款識增多,附加的裝飾也多,多以仿古代名家為主,在形式上沒有太大的創新。  2、胎質 明代時期紫砂使用的泥料內含顆粒狀粗砂,給人的感覺比較粗糙;明末清初泥料仍較粗糙,大多含有閃亮的雲母,胎壁也較厚實。清代泥料澄煉工藝總體有所提高,出現了紫砂細泥。清中期制作的壺胎骨堅致,色澤溫潤,晚期泥質仍堅致但色澤不如中期溫潤顯得幹枯。民國以後,紫砂的色彩多了起來,如墨綠、黑色等。而現代的紫砂器講究原料與顏色造型壹致,如仿青銅器造型,就用仿古銅顏色的泥砂制作。

3、制作工藝 明代創始期的壺是以捏制為主,壺內胎往往有掏空時捏按的指紋。到了晚明的時候,時大彬創造了木模制壺方法,壺內壁不見指紋,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跡,在柄與壺身、流與壺身相接觸往往比較粗糙。清代的紫砂壺壹般采用打泥片,再將泥片鑲接而成,所以壺胎厚薄比較均勻,制作也比較精細,其壺底多有放射狀痕跡。到了近現代則采用註漿成型,壺身略加修飾就極為光潤,而此時期的砂制細如膏泥,器物的裏外極其規整,當然手感也極好。

4、款識和銘刻 紫砂制品上的款識和銘刻是指刻、印、劃在砂壺表面起裝飾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產生的年代、制作者和使用者等諸多因素,這同樣是斷代認識上應當借鑒的依據之壹。不同的時代刻款銘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書體上,明代都為楷書,到了清代早期楷書、篆書並用,而後期則以篆書為主。

  • 上一篇:天津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 下一篇:年羹堯是怎麽死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