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裏屯:
位於朝陽區中西部。東起三裏屯路,西至新東路,北鄰無軌電車二廠,南抵工人體育場北路,因距內城三裏而得名。明、清時屬順天府大興縣。作為地片名,泛指左家莊、朝外
大街、呼家樓、麥子店合圍地域。1962年在地域內建北使館區,20世紀60~70年代建成外交公寓群,三裏屯壹帶逐漸發展成為駐華外交人員聚居、購物和外事活動的重要社區。地域內有10條縱向、12條橫向街巷。新東路和工人體育場東路為首都原迎賓路的壹部分。工人體育場北路東段西側和西段北側商業、服務業網點密布,三裏屯酒吧街是北京夜生活主要場所之壹。區域內有塔園外交人員公寓、燕莎友誼商城、外匯免稅商店、中國國際商店、三點三服飾大廈等單位。工人體育場北路東段兩側建有城市賓館、兆龍飯店、麒麟大廈等。
2008年7月19日早10點,中國首家蘋果零售店在三裏屯正式開業了,也正是北京奧運帶來了鮮美的蘋果。
原為農村,1958年建住宅區。稱北三裏屯。六十年代改名東豐碩裏。1977年更今名,其東側
路也隨之改稱三裏屯路。多五十年代樓房。紅磚,起脊,四合院布局。小區內有朝陽區教育機關,房地產管理局。是三裏屯街道辦事處駐地。
三裏屯東有三裏屯東裏,南有三裏屯南裏。其西北部為幸福三村。
王府井:
王府井大街定名於1915年。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壹個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這個小村落開始熱鬧了起來,並有了“丁字街”的稱呼。
明成祖時,在這壹帶建造了十個王府,便改稱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滅亡了以後,王府也隨之荒廢了,後來,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人們便稱它為王府街。清光緒、宣統年間,這裏開始繁華,街的兩旁出現了許多攤販和店鋪,還有壹個“官廳”,成為當地有名的壹個市區。
1915年,北洋政府內政部繪制《北京詳圖》時,就把這條街分成三段:北街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由於有壹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側,現今的大甜水井胡同)而稱王府井大街了。後來,逐漸用王府井稱呼整條街了。
潘家園:
潘家園舊貨市場位於北京東三環南路潘家園橋西南,占地4。85萬平方米。市場分為地攤區、古建房區、古典家具區、現代收藏區、石雕石刻區、餐飲服務區等六個經營區。主營古舊物品、珠寶玉石、工藝品、收藏品、裝飾品,年成交額達數十億元。市場擁有4000余家經營商戶,經商人員近萬人,其中百分之六十的經營者來自北京以外的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涉及漢、回、滿、苗、侗、維、蒙、朝鮮等十幾個民族。現在的市場形成於1992年,是伴隨著民間古玩藝術品交易的興起和活躍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已成為壹個古色古香的傳播民間文化的大型古玩藝術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