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們現在在老龍頭景區。
(龍武英)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駐紮在老龍頭的士兵居住的地方。
龍武營由明代大學士孫承宗創建。他在這裏建立了壹支海軍,也就是海軍。大海是龍的家,大海岸邊的海軍軍營當然叫龍武營。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年的磨坊。
再來看看當年的粥房。這是壹個通常使用的小鍋。這裏有壹口大鍋。據說煮這麽壹鍋粥,可以供上百名士兵食用。但是,這個鍋很大。煮粥的時候要先用大火把水燒開,再用小火慢慢煮。讓我們看看這個上面有鐵環的大鍋。妳能猜出這是幹什麽用的嗎?對了,當時的廚子是用長柄的鏟子,利用杠桿原理不斷翻動大鍋裏的粥,目的就是為了煮出壹鍋不粘不膩又好吃的粥。
我看看,這是當年存放軍糧的地方,也就是糧倉。
這是壹座關帝廟,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廟了。雖然很小,但是很重要。眾所周知,劉、關、張桃園三人宣誓“非同年同月同日生,非同年同月同日死”。修建關帝廟的目的是為將士樹立榜樣:壹起上戰場,同甘共苦,壹起殺敵,為國捐軀,慷慨赴死。因此,古代人在軍隊管理中也非常重視政治思想工作。他們用關羽將軍來凝聚士兵之間的關系,調動士兵的精氣神去抗敵,去建功立業。
這是壹間牢房。有說主要用來關押犯人和間諜的,也有說是臨時用來關押犯了錯誤需要禁閉的士兵的。
這是壹口井,海邊應該沒有淡水,但我們腳下是25億年前形成的變質花崗巖,天上的雨水滲入地下巖石的縫隙中形成淡水。兵營只能建立在有淡水的地方,所以水井對兵營非常重要。為了防止敵人中毒,這裏會有兩個士官站崗。
除了保衛油井的安全,中士在這裏還有壹項重要的工作。看這個木框,上面掛著壹個金屬“卡”。猜猜他叫什麽名字?他的名字叫“雲派”,也叫“金”。我們聽說過“鳴金收兵”,這個金鐘罩就是壹個信號系統。古人用不同的節奏敲擊它發出起床、關燈、開飯、發現敵情、緊急集合的命令。
各位,這邊走。我們現在看到我們附近的模型叫梯子,可以用來擡高梯子,更容易爬進城市。我們現在根據它的原理發明了消防車。離我們很遠的是窩車的模型。巢就是鳥巢,經常在壹棵大樹上。窩車就是讓士兵鉆進這個小房子裏,然後用輪子和繩子把這個小房子吊到高處。站得高,看得遠,就能觀察到敵人。同時這個小木屋可以防止弓箭的射擊。
院子裏的這艘戰艦是明代海軍戰艦的模型。
現在我們來到了當時龍武營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都看到士兵睡在大同鋪。我們來猜猜,士兵是頭朝內還是腳朝外?有了敵人的情況,為了迅速集合,防止半夜睡覺時敵人砍下自己的腦袋,頭朝內,腳朝外。然後比他們官職大壹點的叫百宗,掌管100名士兵,相當於現在的連長。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管理百總的宿舍,同時也是辦公室。
現在我們來到武器室,這裏陳列著攻打長城的武器和武器模型。
(轅門)
轅門的軸是什麽?軸就是軸。春秋戰國時期,國君外出打獵,在外安營紮寨,在出入口擡兩輛車,使車的軸相對,像門壹樣,叫轅門。所以以後歷代軍營的大門都叫轅門。《三國演義》中呂布的轅門射戟,楊家將的轅門斬首,都是指軍帳外的營門。壹開始用戰車軸做門是真的,後來就變了。妳現在看到的轅門風格是明朝的。後來營房圍了柵欄,柵欄入口處的大門也叫轅門。嗯,走出轅門,就走出了龍武營。
(將軍臺,學校軍事場)
明朝二年至萬歷XX年,民族英雄戚繼光任鎮總指揮XX年,守山海關南海至北京昌平1200裏長城。他經常拜訪老龍頭,在這裏紮營駐紮,在點上練兵。妳看,這個武將的雕像就是戚繼光。他身後墻上的地圖是明集鎮長城關。這個點平臺周圍的空地是當年的小學軍事場。戚繼光將軍真正的兵部衙門設在三屯營。但是他經常沿著長城飛奔。他寫詩說:南北驅報主情,河花邊草笑壹生。每年三百六十天,我都在戰場上度過,我的武器在我的馬上。他為國家努力工作的精神真令人欽佩。
老龍頭是明代萬裏長城的起點,位於山海關以南5公裏的沿海高地。明清時期,這裏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掛表、吟詩作賦的地方。
我們走的那條寬闊的坡道,本來叫“馬道”。這是守城的兵馬上下的地方。清朝的五帝***11次拜訪老龍頭。當時這條坡道叫帝國路,路中間鋪著紅地毯。皇帝們大搖大擺地從紅地毯上走下來,接受兩邊大臣的膜拜。妳可以走在上面,體驗當皇帝的感覺!
(澄海大廈)
請看,這個建築是澄海塔,意思是海是清澈的,海是遙不可及的。澄海樓建在老龍頭的長城上,像老龍頭上的壹顆明珠。澄海樓,原名管亥亭,建於明朝初年。後來萬歷三十九年(即16XX年),山海關兵部總監王誌忠擴建成澄海樓,又稱致勝樓。19XX年,八國聯軍攻入山海關,澄海樓被毀。1985,澄海樓在修復舊水龍頭時改建,1987竣工。
(澄海樓牌匾、對聯)
妳看,屋頂上掛的“金雄萬裏”匾,是明朝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題寫的。孫承宗兩次駐守山海關,戰功卓著。《萬裏》表現了他的偉大胸懷和理想抱負。
請看樓中間的澄海樓匾額,是乾隆四十五年,官員特地從北京送來的。
牌匾“元氣混芒”,相傳天地之間不合時宜的混沌之氣,稱為元氣。生命力是混合的,意味著浩瀚的大海像世界未分壹樣迷霧重重。
對聯:孫瑤月華從頭開始:日月的光輝來自原始的大自然。
天空和海洋顏色的澄清:天空的外觀和海洋的顏色本質上以澄清為特征。
該版本澄清了田蓉·海瑟,宋代作家蘇軾的詩被乾隆皇帝借用。
(澄海大廈壹樓)
現在,讓我們走進澄海大廈。澄海塔不是很高,但清朝建國後,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都登過塔。秋冬季節經常去關外祭祖,時而出關時而入關,通過山海關***11次,每次都是。妳為什麽壹定要來這裏?壹個是看海,壹個是求好運。龍是皇帝的傳統象征。這是舊水龍頭。不管哪條龍要來這裏擡水龍頭。
請看這張修復舊水龍頭的照片。老龍頭是個岬角,海拔20多米,情況比較危險。明洪武XX年,徐達將軍選擇此地作為明長城的起點,頗有戰略眼光。妳看,老龍頭西邊,石河口旁邊有個潮汐河港,大船來來往往,保障百姓的軍需糧食。從墻角築起長城,居高臨下。沿著起伏的山丘,長城蜿蜒到山的北角。情況有多危險。老龍頭景區包括石頭城入海、京魯臺、南海口關、澄海樓濱海長城、寧海城、海神廟七個部分。
(澄海大廈樓上)
掛在墻上的橫幅字畫,是近年來中央領導人和世界知名熟人在參觀澄海樓時題寫的詩詞墨跡。
19XX之前,墻上掛的都是皇帝的詩詞。康熙、乾隆多次來此,與群臣觀海、飲詩。這裏的長桌上,經常放著文房四寶,他唱壹首詩就寫下來。據說即使是刮風的天氣,海浪洶湧,四面吹沙,窗戶開著,風也吹不進樓裏。乾隆皇帝寫詩甚至不用鎮紙。這裏的“靜海亭”可與山東蓬萊的“避風亭”相媲美。
清代乾隆皇帝所作《澄海樓》詩51首,形式多樣。其中有七副禁詩對聯,是乾隆皇帝和他的侍從、大臣們寫的。主要內容是詠海,禁止有水的詞和有水的詞。違者罰三杯酒。乾隆皇帝四次去澄海塔和大臣們喝酒。
(前建築側)
在這個大家都站著的地方,有壹座清代的“禦詩閣”,上面鑲嵌著碑文,雕刻著清朝歷代皇帝的詩詞。但19XX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毀,連澄海塔也毀了。
(天開海月碑)
在明清時期,澄海樓附近的平臺上有許多紀念碑。經過八國聯軍的洗劫,只剩下這座紀念碑。“天開海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老水龍頭的美。“天”是指自然,“開”是指開拓、創造、成型。這四個字意味著老龍頭海山的美景是大自然的饋贈。
這塊碑上沒有銘文,是誰寫的,什麽時候立的。還沒人說清楚。有人說是唐碑,也有人說是明清。
關於這座紀念碑還有壹個神奇的傳說!據說英國侵略軍占領老領導後,看到石碑傲然挺立,心裏不舒服,就被幾匹馬拉倒了。但此後的每個夜晚,夜空中都會伸出壹只大手,抓住英國哨兵。壹連幾個晚上,英軍官兵戰戰兢兢,不得不畢恭畢敬地再次豎起紀念碑。
其實是張學良將軍在1928來到這裏,發現了倒下的石碑,馬上派人去立起來。“天開海月”紀念碑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京魯臺)
這是明代萬裏長城海上唯壹的敵臺。
嘉慶四十四年(1565),設山海關軍分區主任孫清元。萬歷初年,集雲鎮主將戚繼光整修長城,修建了1017座敵臺,這是第壹座,命名為“陸晶臺”。“鹵”指的是海水,也是敵人的諧音。所以這個平臺有兩層意思:壹是平定海面,二是平定敵人。雙關語有它自己的意思。我們現在看到的是,1986-1987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恢復的。
敵臺的主要作用是防禦工事,可以屯兵,放置武器,觀察敵情,有箭窗,可以向外射擊。
(進石城)
明萬歷七年。戚繼光將軍派大將吳為忠在海中築起七尺石城。19XX年八國聯軍攻打老龍頭,1987年被摧毀修復。修復後,石城入海長22米。4米,8寬。3米,9米高。2米。
請看這裏展示的巨型長條石,它是用來把石頭城建成大海的。最長的是2。6米,重3噸,也就是6000斤。這裏是燕尾槽,用鐵水澆鑄在壹起,這樣就疊了九層。工程相當艱巨!這是花崗巖板條。
(大炮)
這門炮是八國聯軍侵華後英國營盤堡的炮。英國軍營的大炮。英國在寧海市駐紮了40年,直到二戰爆發才匆匆撤走。
(土墻現場)
1988寧海城重建時,從土裏挖出來的,都是夯的,沒有蓋磚。有人說這是寧海城西門的內甕;有人說這是明初南海關的壹段土墻。
(鐵門關)
請註意,這個門不是明長城的關卡,也不是中國人建造的。是近代意大利士兵挖的。19XX年《辛醜條約》後,山海關以南出現了六大陣營:小莊以南的“四連”為日軍陣營;小灣村有法國營地;小灣村南,現在的鐵路療養院裏有比利時營和意大利營。還有德國營和印度營。當地人稱之為“英國下州”(附屬國)。寧海市是英國人的營地。意大利士兵去海上遊泳,要經過英軍營地,英軍士兵不讓。意大利士兵拆掉了墻,在這裏的長城上挖了壹個大洞,所以離海灘很近。意大利士兵在城墻的洞裏裝了壹扇用洋鐵蓋著的門,所以人們叫它鐵門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