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壹種,在我國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分為三類:立體圓雕、根雕、浮雕。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壹種工作,在我國被歸類為“細木工”。
按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藝術品種。壹般選用楠木、紫檀、香樟、柏樹、銀杏、沈香、紅木、龍眼等優良堅韌的樹種。
自然的樹根雕藝術就是“樹根雕”。木雕包括圓雕、浮雕、雕刻或幾種技術的結合。有些人還油漆保護木材,美化它。
2008年6月7日,木雕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竹雕
竹雕又稱竹雕,是在竹制物品上雕刻出各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者用竹根雕雕刻出各種陳設和擺件。竹雕是壹門藝術,從六朝到唐代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喜愛。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國家,所以竹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竹雕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壹幟,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藝術財富。
3.唐三彩
唐三彩是盛行於唐代的壹種低溫釉陶,是中國古代陶瓷燒制技術的瑰寶。釉色有黃、綠、白、棕、藍、黑,三色以黃、綠、白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
由於唐三彩最早也是在洛陽出土最多的,因此也被稱為“洛陽唐三彩”。
隴海鐵路洛陽段1905施工中,在古都洛陽邙山北發現了壹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稱這種陶器為“唐三彩”,壹直沿用至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4.剪紙
中國剪紙是壹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切割、雕刻圖案的民間藝術,用於裝飾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間活動。在中國,剪紙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傳承了連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普通大眾的社會認同、道德觀念、實踐經驗、人生理想和審美趣味,具有認知、教育、表達、抒情、娛樂、交流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09年9月28日至65438年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宣布將中國剪紙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刺繡
刺繡是用針和線繡在織物上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繡有兩種:絲繡和羽繡。它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在具有壹定圖案和顏色的刺繡材料上穿刺,形成帶有刺繡標記的圖案的裝飾性織物。
這是壹種用針和線將人們的設計和生產添加到任何現有織物中的藝術。刺繡是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之壹,在中國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中國刺繡主要包括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
刺繡技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鎖絲、編絲、編絲、平金、影金、板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摘花等。刺繡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桌布、舞臺和藝術品裝飾。
百度百科-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