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人事不斷,紅白喜事紛踏而來,若說壹個人來到世上,最早的人事是什麽,肯定是出生,這是壹切社會生活的開始,只有在出生的這壹刻,人才註定為人,並成長成家、傳宗接代,這是我國傳承很久的家族文化。
禮儀舉行的時間,主要分布於二月、三月、四月,大抵皆為萬物復蘇生長的春季,似乎反映出商人已經萌生了將子嗣的祈求、生育,與自然界萬物春季生長的自然規律相聯系、感應的觀念。甲骨蔔辭中還有王為舉行祈子禮後王妃是否受孕,以及懷孕後對預產期而進行占蔔的記載。孩子誕生後的壹個月之內,商人已有為子女取名之禮俗。
“弄璋、弄瓦”典出《詩經·小雅·斯幹》,“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璋”是指美好玉石,頂端作斜銳角形,在古代是貴族在舉行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禮器。給兒子“璋”玩,既希望他有玉壹般的品德,又希望他成為貴族光宗耀祖。所以後來就把生下男孩子稱為“弄璋之喜”;“瓦”是房車上的零件。給女兒“瓦”玩,是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紅之意。所以,後人就把“弄璋”指生了兒子,“弄瓦”指生了女兒。
其實古文字都是有它特定的含義的,在這兩句吉利話中,“璋”在古時候指的是壹種玉器,而“瓦”其實指的是紡錘。估計不少人都對這兩個字理解有誤吧。
“寢床弄璋”、“寢地弄瓦”的區別在民國時代仍變相存在。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曾揭露和批判過這種重男輕女的做法:生個兒子,便當作寶貝,放在床上,給他穿上好衣裳,手裏拿塊玉(璋)玩玩;生個女兒,便只能丟在地上,給她壹片瓦(紡磚)弄弄。當然,弄璋是希望這個男孩子品行象玉壹樣,而弄瓦是為了讓這個女孩子在女紅方面有特長。另外,“璋”的體制相對短小壹些,適合小孩子玩耍也有可能。
“瓦”可不是房子上的瓦片,而是紡車上的零件。讓女孩生下來就弄紡具,是希望她日後能紡紗織布,操持家務。生下女孩就叫做弄瓦之喜。
璋、瓦用來代指男女,多少可看出古代社會是崇尚男尊女卑的。
因此大家現在了解“弄璋”以及“弄瓦”的含義了吧,所以大家在以後親朋好友的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可以借用這兩個詞來祝福他們。壹方面可以避免大家都說壹樣祝福語有些尷尬的局面,另外也能夠從側面來顯示出自己是壹個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