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圖理解繞口令。
2.感受繞口令的文學詞匯和形式特征。
3.感受畫面簡潔生動的美感。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孩子說出圖片的內容。
5.知道繞口令中擬聲詞的有趣用法。
重點和難點:
感受繞口令的文學詞匯和形式特征。
活動準備:
1.童書:蒸籠。2.CD:蒸鍋。3.教學電子資源:蒸籠。4.兒歌示意圖附後
活動流程:
先展示教學電子資源中的圖片,引出兒歌。
1.這是什麽?有什麽用?妳在哪裏見過?
2.這三項(都以“籠”字結尾)有什麽相似之處?
3.如果把《蒸籠燈籠雞籠》放在壹起,快速讀三遍,誰願意試壹試?
第二,請閱讀兒童讀物,引導他們從畫面中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畫面的簡單生動。
1.這幅畫;電影裏有幾個角色?他們穿得像哪裏?
2.上面的兩個人在幹什麽?下面這個呢?
3.這幅畫是用什麽方法畫的?畫人的時候用過這種方法嗎?
第三,老師讀兒歌2-3遍,讓孩子欣賞,然後出示示意圖,讓他們跟讀。
1.這首童謠裏有幾個稱謂(妳、我、他)。
2.我該怎麽辦?妳是做什麽的?他是做什麽的?
3.做蒸籠的不做什麽?做燈籠的不做什麽?雞舍不做什麽?
4.這個圖上的箭頭是什麽意思?我們以什麽順序閱讀它們?
第四,組織孩子通過遊戲接觸兒歌,感受繞口令的幽默。
遊戲規則:讓壹個孩子扮演蒸籠的角色。他開始讀前兩句,“我做蒸籠,妳做燈籠,他做雞籠,蒸籠不做雞籠和燈籠”。在閱讀時,他隨機指派另外兩個孩子扮演燈籠和雞籠的角色。然後指定的孩子們根據他們的角色讀“制燈籠的人不做雞籠和蒸籠”和“雞籠不做雞籠和燈籠”。每個孩子都要註意,也許妳會被分配。如果妳是壹個“蒸籠”,妳應該說什麽?如果妳是壹個“雞窩”,妳應該說什麽?
活動反映:
設計活動的時候覺得這首兒歌有點繞口,總擔心孩子們學不會。所以在教學前,我讓孩子們觀察圖片,了解蒸籠、燈籠、雞籠,讓他們了解制作蒸籠、燈籠、雞籠的人,並向孩子們明確表示,賣饅頭的人是不會賣燈籠和雞的(即“蒸籠制作者不做燈籠和雞籠”)。同樣的,他們了解到做燈籠的人不做雞籠和雞窩。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我還把圖片去掉,讓孩子憑記憶念兒歌;還要和他們壹起做遊戲,給孩子單獨讀兒歌的機會;最後,音樂被帶進了遊戲。隨著兒歌的節拍和節奏,孩子們愉快地玩著遊戲。活動結束時,除了幾個孩子做不到外,其他孩子都能讀兒歌。
百科:蒸籠起源於漢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壹朵奇葩。其中,蒸籠以其原汁原味,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而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