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上代“順治通寶”錢,而改鑄“康熙通寶”錢,並規定以後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縱觀康熙壹朝,在全國***開設鑄錢局二十四處。由於受當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壹文康熙錢曾分別重壹錢四分、壹錢、七分,這樣壹來便產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康熙錢的背文除工部、戶部所設的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均為滿文外,其它外地各錢局鼓鑄的通寶錢,其背文左為滿文紀地,右為相應的漢字紀地。後人為收藏和研究方便,將滿漢文紀地的局名編在壹起,形成了壹首押韻、順口的康熙錢“背文詩”。詩雲: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雲漳。這首詩將“康熙通寶”錢背滿漢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將康熙的這套錢稱為“詩文二十品”。後來還出現了“鞏”字(甘肅鞏昌局),又有人說還有“密”、“川”、“貴”、“西”等錢局的康熙錢。但是至今我們僅見有“鞏”、“西”兩字,其它尚未見到實物,目前對此還有壹定的爭議。
如今,喜歡收藏清代錢幣的愛好者能以收集齊背文詩全套康熙錢為榮。康熙套錢雖然價格不貴,全套今值150元左右,但收藏齊全也非易事。在這二十品錢中,臺、桂、蘇、漳、南等錢局鑄量較少,其中尤以“臺”字最少。可見,“康熙通寶”錢看似極其普通,存世量亦大,年代也不算很久遠,但要收集全,卻需要我們日常的留心和細心。
此外,我們在收藏康熙錢過程中,對其不同的面文也需要仔細分別,因為“康熙通寶”錢中的“通”字有單點、雙點之分,其中,寶河局、寶東局中的雙點“通”最難得。而且,我們在收集康熙錢中還應註意大、小字版別的不同,如寶臺局、寶南局、寶廣局中的小字版為常品,大字版別則屬較稀見品,二者價格相差壹百多元。
康熙朝時還另外鑄有壹批“羅漢錢”,其特點是錢幣面文中的“熙”字左邊少壹豎。據說“羅漢錢”是專門為慶祝康熙皇帝六十壽辰鑄造的。康熙皇帝勤於國政,治國有方。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正值他六十壽辰,朝廷除隆重舉行壽儀外,特命寶泉局精鑄壹批小銅錢,稱為“萬壽錢”(俗稱“羅漢錢”),以示紀念。此類錢幣制作精美,銅質精良,色澤光亮,金光閃閃,因此被民間當作吉祥幸福的信物而受到珍愛,今天的價格也較高。另有壹些利欲熏心的人想熔化“羅漢錢”提煉金子,其實“羅漢錢”的成分為銅60%、鋅40%,只不過銅質精良而已,沒有絲毫的黃金成分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