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建窯瓷器的特點和鑒定方法

建窯瓷器的特點和鑒定方法

1.胎:窯變產品的特點是胎土含鐵量高,胎骨極厚而結實,呈深褐色,質地粗糙但非常堅硬,古代稱之為“鐵胎”,敲擊時有清脆悅耳的金屬聲。胎兒沿碗杯口部分較薄,從腹部以下至底部及足周厚度最大,有的厚達1厘米,薄的很少。與南宋相比,北宋的碗燈胎體更厚更粗糙,外壁不釉到底,底部有露胎。外露的胎紋大小不壹,形狀不規則,這是簡瑤黑釉瓷器的重要特征之壹。2.釉面:釉面呈黑色,潤澤有光澤,釉面有白色小瑕疵,邊緣呈褐色。碗杯口沿釉薄(僅1毫米),腹部以下逐漸變厚。碗杯的內底最厚(可達7-18毫米)。碗杯內部滿釉,碗杯外壁不如底部釉。內外釉中有細長的兔毛紋,但兔毛紋不明顯。兔子的發際線在陽光下閃著藍色和銀色的光。器皿外壁的釉垂下,凝結成不規則的水滴狀釉珠環繞在器皿底部,這是窯造黑釉碗燈的第二個重要特征。3.器物類型:兔毫紋碗、杯是最常見的窯變產品,也有少數碗、玉壺、春瓶、小壺、小鍋等。,體積小,少見,胎釉特征與碗、杯相同。窯變中最具特色的兔毫座可分為折口和折口兩大類。從窯址出土器物分析,折口碗比折口碗少,形制都是口大腳小,像漏鬥,底足為淺圓足,呈旋坯花紋。壹些碗和杯的底部顯示出印有各種文字和圖案。碗、杯最大口徑約20厘米,最小約9厘米,較常見約12厘米,標準約12.5厘米。

  • 上一篇:廣西有幾個明星啊?
  • 下一篇:張的演技怎麽樣?如何評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