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當代的古琴大師有哪些啊?

當代的古琴大師有哪些啊?

以下內容節選自《歷代琴人錄》。其中除個別琴人外均在世。

但此文成文較早,部份琴人未列入。

六十四、葉名佩

葉名佩(公元 1929 年 -- ),浙江溫州人,現代女琴家。

葉名佩少年在上海生活,即已開始學琴,後師從張子謙、李明德,以後又去杭州隨徐元白學琴。後定居蘇州。

公元 1986 年,她與吳兆基、徐忠偉壹起,發起創辦了蘇州吳門琴社。

葉名佩琴風 委婉細膩,清新舒暢,為人謙和,樂於助人。她先後***教出弟子六十余人。

六十五、陳長林

陳長林(公元 1932 年 -- ),福建福州人,現代閩派琴家、計算機專家。

陳長林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存儲技術專業 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大容量存儲學組組長,曾參加中國第壹臺電子計算機“ 103 ”機研制,任中國第壹臺自己設計的大型電子計算機“ 119 ”機外圍設備技術負責人。

陳長林同時也是現代著名琴家,是 北京古琴研究會理事、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北美琴社顧問。他十四歲起隨其父陳琴趣及其表姨吳子美學琴,後又根據唱片進行自學。十九歲後,他又得到吳景略、張子謙、查阜西等大家的指教。

陳長林之琴風,以閩派為基礎,又博采眾長,形成 吟猱有度,板眼明晰,剛柔相濟,韻味深長; 溫勁飽滿,亮麗圓活, 細膩縝密,瀟灑流暢的特點。 他善長《大胡笳》、《龍朔操》、《平沙落雁》等琴曲,有個人專輯《閩江琴韻》流傳於世。

陳長林精通打譜,先後有打譜作品近六十首,最具代表性的有《龍朔操》等。他打譜采用“看譜打譜”和“彈琴打譜”相合的方法,重視節奏、音律,強調“儀詠合聲”,並特別提倡尊重原著,“從主觀上不改變古譜”。他在打譜方面的貢獻,對現代琴學有壹定的影響。

六十六、李仲唐

李仲唐(公元 1933 年 -- ),陜西西安人,現代琴家。

李仲唐師從吳景略和查阜西,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古琴專業,為中國九三學社社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今虞琴社社員,曾任陜西樂團古琴演員、西安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副 教授。

六十七、衛家理

衛家理, 字南 箎 ,號半瓶老人, 四川樂山人, 現代琴家。

衛家理師從虞山吳門吳景略,又曾受教於 查阜西、張子謙、姚丙炎、王潔儒、俞伯蓀等琴家。他善長於《漁樵問答》、《憶故人》、《瀟湘水雲》、《普安咒》、《梅花三弄》等曲,有《黃雲秋塞》等打譜作品,並曾創作《四月八》、《懷念引》。《琴韻繽紛》(三) CD 收錄了他的琴曲《四月八》。

衛家理曾任貴州遵義地區文工團樂隊隊長二十八年;公元 1986 年在遵義創建播州古琴研究會,並任會長。

六十八、韓廷瑤

韓廷瑤(公元 1934 年 -- ),北京人,現代九嶷派琴家。

韓廷瑤就讀於清華大學時,師從九嶷琴家關仲航,後又受教於顧梅羹、管平湖、吳景略、陳長林等琴家,後在鄭州、開封等地收徒授琴,弘揚九嶷派琴學。他的打譜作品包括:《列子禦風》、《滄海龍吟》、《欸 乃》、《高山》等琴曲。

六十九、吳釗

吳釗(公元 1935 年 -- ),蘇州人,現代琴家、古琴史學家。

吳釗生於書香之家,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傳統文化的熏陶。公元 1953 年,他師從泛川名家查阜西學琴。後來,他入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兼從虞山吳門吳景略學琴。大學畢業後,他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師從音樂史家楊蔭瀏研究中國音樂史。 1985 年,他就任中國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北京古琴研究會秘書長; 1991 年任該所研究員,兼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後又任中國藝術研究所中國音樂史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國琴會會長。

吳釗的琴風蒼勁幽遠,吟猱豐富,善長《憶故人》、《鷗鷺忘機》、《漢宮秋月》等琴曲。

七十、劉正春

劉正春(公元 1935 年 -- ),南京人,現代金陵派琴家。

劉正春十五歲時,師從諸城派琴家王生香學琴,以後又從學於泛川派周空明、金陵派夏壹峰、廣陵派劉少椿、梅庵派程午佳、金陵派趙雲清等琴家。其琴風以金陵派為根本,別取諸家之長,形成寧靜舒緩、秀麗幽遠的風格。他善長《秋江夜泊》等琴曲。

劉正春是現代金陵派的代表人物,金陵琴社社長,中國古琴學會學術委員會專業委員兼常務理事、中國琴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南京音樂家協會名譽理事。

七十壹、龐雨珠

龐雨珠(公元 1935 年 -- ),山東德州人,現代諸城派琴家。

龐雨珠 畢業於山東藝專音樂系,師從諸城派琴家張育瑾學琴,後歷任中國琴會理事、聊城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山東琴會副會長、濟南琴會名譽會長。

七十二、容天圻

容天圻(公元 1936 年 -- )字秋庵,號琴禪,福州人,現代臺灣琴家、水墨鑒定家。

容天圻出生於福州,客籍中山,後往臺灣,二十七歲時在臺灣師從胡瑩堂學琴。他繼承了胡瑩堂寧重蒼古的琴風,並著有琴文多篇,在臺灣琴界影響很大。

容天圻的弟子李孔元,後來也是臺灣極有影響的琴家。

七十三、姜抗生

姜抗生(公元 1937 年 -- ),出生於上海,現代琴家。

姜抗生早年曾隨衛仲樂學琵琶,後師從溥雪齋學琴,以後又受學於查阜西和吳景略,是北京古琴研究員早期的會員,後參加中國歌舞團。

姜抗生的琴風穩重大度,善長《鶴舞洞天》、《流水》等曲。他熱衷於琴事活動,後來在青島教琴。

七十四、戴樹紅

戴樹紅(公元 1937 年 -- ),江蘇泰州人,現代洞簫專家、琴家。

戴樹紅曾任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今虞琴社社長、中國琴會常務理事、蘇州民樂壹廠顧問。由於其以蕭著稱,故有“簫神”之謂。

戴樹紅之琴,師承於張子謙,繼承了張子謙的琴風,並被謂為張子謙之知音。他還經常和張子謙合作,進行琴簫合奏。張子謙流傳於世的諸多琴簫合奏錄音,即是與戴樹紅合作的。

七十五、李禹賢

李禹賢(公元 1937 年 -- ),號勁草,又號琴童, 山東桓臺人,現代琴家、畫家。

李禹賢十六歲開始學琴,啟蒙於張正吟,後師從夏壹峰、劉景韶、張子謙,並私淑於管平湖、吳景略,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歷數十年後, 創立“勁草琴堂”,並執教於福建省藝術學校。

李禹賢之琴,由“金陵派”入門,打“梅庵派”功底,走“廣陵派”路向,有“慢中去韻,韻中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之體會,形成了蒼勁穩重的琴風。他善長《滿江紅》、《流水》等琴曲。

李禹賢亦擅長國畫,尤精花鳥,有琴畫齊名之譽。

七十六、徐曉英

徐曉英(公元 1937 年 -- )又名霞影, 浙江衢縣人,現代浙派女琴家。

徐曉英為文史學家徐映璞之女,從小受家學薰陶,有深厚的古文詩詞功底,有“三衢才女”之稱。

公元 1954 年起,徐曉英師從浙派名家徐元白、張味真學琴,後赴京、滬等地受學於查阜西、吳景略、溥雪齋等名家;同時也隨古箏名師王巽之學箏;後進入杭州歌舞團擔任古琴、古箏演奏員。她曾任杭州四、五屆政協委員、中國琴會常務理事等職。

七十七、孫貴生

孫貴生(公元 1937 年 -- ),上海人,現代琴家及笛、簫演奏家。

孫貴生少年習笛、簫,後師從泛川派名家查阜西學琴,又受教於廣陵派名家張子謙及虞山派名師吳景略。以後,他又師從律學家潘懷素學習中國音樂理論,專攻音律學。

孫貴生曾任中國電影樂團管樂部部長,從事電影音樂工作三十余年,錄制的影視音樂達數百部。

七十八、汪鐸

汪鐸(公元 1938 年 -- )學名珍昌,字光瑜,別號采真,生於蘇州,現代吳門琴派琴家。

汪鐸生母吳湘岑(兆瑜)為吳蘭蓀之女。其舅父吳兆基為吳門著名琴家。汪鐸之琴學師承吳兆基,另外曾受學於青城道士吳純白(浸陽、觀月)。

汪鐸琴風寧靜淡泊,雋永樸拙。他在繼承吳門琴派的文人琴風外,還熱衷於整理內容與道家有關的琴曲。他曾打譜《采真遊》、《崆峒問道》、《莊周夢蝶》、《挾仙遊》、《嵇氏四弄》等琴曲。

公元 2002 年,汪鐸創立吳聲琴學研究所,主編了古琴刊物《琴道》。

七十九、林友仁

林友仁(公元 1938 年 -- ),上海人,祖籍臺灣,現代廣陵派琴家。

林友仁之琴,啟蒙於金陵派夏壹峰,師承於廣陵派劉少椿,就讀於 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琴專業時,師從衛仲樂,並受學於劉景韶、顧梅羹、沈草農等琴家。他就職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研究室,任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教學,並兼教古琴;曾任職於音樂研究所,任中國音樂研究室副主任。

林友仁琴風渾樸自然,寬緩醇厚,善長《流水》、《普安咒》、《醉漁唱晚》、《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琴曲。

林友仁在教學方面強調回歸自性修養,舒展心靈。

八十、劉赤城

劉赤城(公元 1938 年 -- ), 江蘇南通人,現代梅庵派琴家。

劉赤城自幼隨其父劉嵩樵習琴,曾受學於徐立孫,後就讀於 上海音樂學院,師從劉景韶。他曾 執教於安徽藝術學院,後調入安徽省歌舞團從事古琴獨奏及研究工作。他從事古琴演奏數十年,具有相當深厚的功底。其琴風綺麗纏綿,雄勁豪放,綽註吟猱較為誇張。

八十壹、朱子易

朱子易(公元 1938 年 -- ) 字雲程,江蘇金壇人,現代諸城派琴家。

朱子易師從諸城派名家詹澄秋學琴,並亦精於琵琶,曾在專業文藝團體長期任琵琶演奏員,後改做政府機關工作和理論工作,退休後又潛心鉆研古琴並開始傳授學生,有弟子六十余人。他曾任山東省音協古琴專業委員會會長、山東泉韻琴社社長、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等。

朱子易琴風蒼勁有力、揮灑自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融合了壹些現代氣息。他主張學琴先要打好基礎,要通過壹些小型曲目,在實際應用中系統、正確地掌握古琴的常用指法;並提倡兼收並蓄,廣泛吸收各派的成熟曲目和演奏經驗,以不斷提高。

八十二、陶築生

陶築生(公元 1938 年 -- ),原籍江西南昌,居於臺北,現代梅庵派琴家,公元 1969 年起從吳宗漢學琴,能彈梅庵諸曲,在臺灣有壹定影響。另外他也通古箏及簫、笛,曾在國樂團中任簫、笛演員。

八十三、鄭雲飛

鄭雲飛(公元 1938 年 -- ),杭州人,現代浙派琴家。

鄭雲飛師從浙派名家徐元白學琴,後在杭州傳琴,有弟子四十余人。他提倡從 多方面吸取知識,比如多看戲、多聽音樂、多看畫、多遊山玩水等,從中吸取多門類藝術來營養自己的古琴觀;並特別強調“先繼承,再發展”,但最好不要離開傳統,應該盡量用傳統古琴指法來創造曲目。

八十四、顧澤長

顧澤長(公元 1939 年 -- ),祖籍四川華陽,現代泛川派琴家。

顧澤長為川派名家 顧梅羹長子,承家學,繼承了川派樸實穩健,峻急跌宕,灑脫奔放的琴風,後任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遼寧省古琴研究會會長。另外,他也精通傳統斫琴之法。

八十五、李祥霆

李祥霆(公元 1940 年 -- ), 滿族,吉林省遼源市人,祖籍遼寧岫巖,現代琴家。

李祥霆出生於中醫家庭,自幼對傳統藝術頗為偏愛,曾學習吹簫、古典詩詞及水墨畫;後因從廣播中聽到《關山月》而醉心於琴;公元 1957 年拜查阜西為師,並由顧梅羹啟蒙,開始學琴; 1958 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吳景略,同時受學於管平湖、溥雪齋等琴家; 1963 畢業後留校任教; 1958 年到英國劍橋大學作古琴即興演奏並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音樂研究中心任客座 教授,教授古琴和洞簫; 1994 年回國,在中央音樂學院繼續任教;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中國琴會會長、中國古琴學會會長、英國東方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臺北和真琴社顧問、日本吟詠道八洲莊鷹洲會名譽顧問、北美琴社顧問。

李祥霆熔虞山吳門、泛川等派風格於壹爐,強調根據曲意而確定表現手法,其琴風 流暢秀麗,大靜大動,如長江奔雷,似孤嶺松濤,特點鮮明, 自成壹家,並善長即興彈奏。

八十六、成公亮

成公亮(公元 1940 年 -- ),江蘇宜興人,現代廣陵派琴家。

成公亮公元 1960 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的古琴專業, 1965 年畢業於該學院民族音樂理論作曲系,後為南京藝術學院音 樂系副 教授。

成公亮曾學琴於梅庵派劉景韶,後師從廣陵派張子謙。其琴風寬緩深沈,跌宕纏綿,剛柔並濟,以廣陵為根本,以他派為輔助。

八十七、謝導秀

謝導秀(公元 1940 年 -- ), 廣東梅縣人,現代嶺南派琴家。

謝導秀少年時即學二胡、揚琴、笛子等樂器,後考入廣州音樂專科學校(現星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琴專業,師從嶺南派名家楊新倫。畢業後壹直從事古琴研究。他繼承了嶺南風格,並也有自己的特點;另外還通曉箏、二胡、簫、嗩吶、笛子、葫蘆絲等樂器。

謝導秀曾與楊新倫壹起組建廣東古琴研究會,並任秘書長,楊新倫去世後任會長,並任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他還和楊新倫壹起,將《古崗遺譜》整理成冊。

謝導秀琴風剛勁中帶有纏綿,富有廣東音樂特色。

八十八、王永昌

王永昌(公元 1940 年 -- ), 江蘇南通人,現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王永昌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副主編;曾學琴於徐立孫,繼承了梅庵派琴風,善長於《平沙落雁》、《長門怨》、《搗衣》、《搔首問天》等琴曲。

八十九、龔壹

龔壹(公元 1941 年 -- ),南京人,現代琴家。

龔壹十三歲開始學琴,十五歲得到查阜西的好評,先後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海音樂學院,專修古琴,曾隨張正吟、夏壹峰、劉少椿、王生香、趙雲青、張子謙、顧梅羹、沈草農、劉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學琴,廣泛學習了廣陵、金陵、泛川、諸城、梅庵等多個琴派的風格,熔各家於壹爐,自成壹家,形成了清和婉轉,中正秀麗的琴風。他強調在彈琴時,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以古琴與民樂團進行合奏,也是其特點。

九十、榮鴻曾

榮鴻曾(公元 1941 年 -- ),香港人,現代琴家。

榮鴻曾歷任 香港大學群芳中國音樂講座教授、兼任美國匹茲堡大學音 樂 教授、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哈佛大學音 樂學 博士,是香港的著名學者。

榮鴻曾之古琴,師承泛川琴家蔡德允。他認為 古琴音樂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光輝的價值,故對古琴的發展非常熱心,曾與劉楚華壹起,將蔡德允《 愔愔 室琴譜》手本編制成書。

  • 上一篇:開成吉思汗的玩笑十個秘密
  • 下一篇:徐若愚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