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我國是壹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並且在歷史上曾經湧現過數不清的珍寶和文化,所以說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不同的是。
對於流傳下來的具有文化價值的物品和其他相關東西,中國人有著深厚的感情,並且給予了他們很高的經濟價值。坊間也壹直有著“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的說法。
在人們的娛樂生活日漸豐富之後,“鑒寶”這個行業逐漸地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很多曾在國家文物局或者博物館工作的鑒定師搖身壹變成為了“鑒寶大師”開始在壹種的鑒寶節目上亮相。
而這些鑒寶節目,例如《壹錘定音》、《華豫之門》等節目的熱度也都壹度占據了各大衛視的收視率第壹名。在民間也都掀起了壹股“尋寶”的熱潮。
“貪心的魚才會咬餌”
而在《華豫之門》這檔鑒寶節目裏,其中的壹位名叫劉巖的鑒寶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憑借著在節目中專業的點評講解,以及自身“科班出身”“根正苗紅”的光鮮履歷。
迅速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專業鑒寶大師”,他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並且不斷地出現在各大衛視的鑒寶節目之中,成為了當時炙手可熱的鑒賞師。
而且在民間之中也有了十分高的微信,只要是“劉大師”手裏出來的寶貝,十成十的都是正品,而且價格還高人壹等。
河南省鄭州市的朱雲,無意間在電視上看見了本省的節目《華豫之門》,被劉巖在其中的精彩表現吸引了眼球。
他想起自己的祖輩曾經傳下來壹幅畫,據說是當時“乾隆爺”禦賜給他們家的,經過了這麽多年壹直流傳到現在。近幾十年來古董行業也興盛了起來,朱雲也曽想過是不是自己祖上留下來的畫真的是個寶貝。
但是壹直也沒有過去問過他人,壹是怕上當受騙,二也是有著“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想法。但是看著電視節目中看似“十分專業”的鑒寶大師們,朱雲的心思逐漸的活絡起來,下定決定準備帶著自家的寶貝前往《華豫之門》節目,看看這寶貝到底有幾斤幾兩。
朱雲的這幅畫,名叫《嵩陽漢柏圖》。據說當年是被乾隆親自鑒賞過的畫,如果是真跡的話也許會是壹個天價。抱著希望可以靠他改變命運的朱雲,帶著畫來到了《華豫之門》的海選現場。在那裏,他看到了他認為最權威的鑒寶專家。劉巖。
“這麽權威是不會騙我的”
朱雲後來回憶說,當時看到劉巖的時候,他很熱情,問的問題也很詳細。這幅畫是怎麽來的,是否找其他人鑒定過,自己對這幅畫了解多少。
朱雲也都壹壹回答了這些問題,心裏對劉巖的好感也多了起來“這個專家還挺負責任的,萍水相逢還能問得這麽仔細,真不錯。”
隨後劉巖便把畫拿到了手中,開始細細地堅定起來。過了壹會,劉巖說他的這幅畫是仿制品,但是畫師的水平很高,壹般人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在鑒定行業呆的時間長的老人才能看出來壹點仿制的端倪。因為是仿制品,所以市場價也就在幾萬元左右。
朱雲聽完了之後大失所望,原本想要改變命運的想法也都不見了。正在他沮喪難過的時候,卻聽到劉巖話鋒壹轉。說這幅畫雖然是仿制品,但是技藝還是很高的。也許找到合適的買家可以有更高的價格,他可以幫他尋找買家,可能會多賣壹些錢。
聽完這些話的朱雲頓時十分感動,想不到劉大師是壹位德藝雙馨品德高尚的鑒寶大師,他當時表示答應劉巖的意見,並且互換了聯系方式。
隨後不久劉巖便聯系了朱雲,說他已經找到了壹個有意向的買家,並且他的出價要高於市場價很多,因為他個人很喜歡這幅畫。出於對於劉巖的信任和《華豫之門》節目的權威性,朱雲也不疑有他。
並且這個十幾萬的價格確實要比當時劉巖所說的幾萬的市場價要高得多,看來劉巖在其中幫他出力不少,這使得他更不好意思拒絕劉巖的建議便同意了這個交易。
隨後他們以十七萬元的價格,成功地交易了這幅《嵩陽漢柏圖》。事後朱雲想要送給劉巖壹部分“酬金”以表心意,但是劉巖卻以沒做什麽貢獻為由推辭了。這更使朱雲對於劉巖感恩戴德,覺得自己真是遇到了壹個好人。但是隨後發生的事情,卻使得朱雲有壹種如夢初醒的感覺。
“財發不義人”
在他們完成交易的第二年,在北京的壹家拍賣行裏有壹幅畫作拍出了八千多萬的天價。這幅畫的名字叫《嵩陽漢柏圖》,和朱雲的那副畫壹模壹樣。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巧合的話,那幅畫正是朱雲通過劉巖介紹以十七萬的“巨款”賣給別人的那副自己家傳的仿制品。
那根本就不是什麽仿制品,劉巖跟他說的話也沒有壹句是真的,他也不是因為品德高尚就對萍水相逢的他十分的熱情。這壹切的壹切只是壹場拙劣的表演,只不過身在局中的他並沒有看穿這場表演,反而配合著他們演完了這場堪稱“貍貓換太子”的帽子戲法。
得知真相的朱雲憤怒的將劉巖告上了法庭,並且要求劉巖和那個不知名的買家歸還自己的畫並且賠償自己的損失。
面對憤怒的朱雲,劉巖只是淡淡地表示,自己只不過是幫助他尋找了買家,並且並沒有收受朱雲任何的報酬,只是友情幫助,而且當時是簽訂了購買協議的,這之後任何的壹切都與他並沒有關系。
至於這幅畫到底是不是贗品,劉巖說古玩鑒定行業從來沒有什麽絕對的權威,自己當時只不過是走眼了。
而《華豫之門》節目也表示,這是壹場私人交易,並且節目組對於這件事並不知情,自己只不過是壹個鑒寶節目,所出具的各項證明只是私人性質的,並不具有官方權威性。
“沒人在乎吃了幾碗粉”
隨後在法庭根據案情調查劉巖的個人信息之後,發現原來劉巖確實是壹位德高望重,技藝超群的大師。只不過此劉巖非彼劉巖,國家文物局確實曾經有壹位名叫劉巖的鑒寶師,卻不是這個在《華豫之門》的“鑒寶大師”劉巖。
鑒寶大師是他人冒名頂替,在聚光燈下侃侃而談聲名顯赫。而真正的大師卻壹直默默無聞,甘於奉獻。
由於鑒寶行業的特殊性,每壹件藏品的價值並沒有壹個公允的價值,只是由私人來決定的,並且朱雲向法庭所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劉巖的行為存在欺詐。所以宣判朱雲敗訴。
而劉巖,這位演技精湛的鑒寶大師,發生此事件之後,便離開了國內輾轉於海外。在世人眼中,依然是那個的德藝雙馨,品德高尚的鑒寶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