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半坡型器物之壹。捕水器采用紅陶制作,手工制作。它有壹個小而直的嘴,細的脖子,長而圓的肚子,尖尖的底部,在肩膀或腹部有壹個對稱的雙系統,用於穿繩。瓶子表面有許多繩紋。燒結度好,質地堅實。打水時,瓶口會因重力而自然向下。當水快滿的時候,瓶身會自動翻轉,瓶口朝上。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與馬家窯文物中發現的尖底瓶略有不同。廟底溝文化中的尖底瓶為雙唇,小口,器身細長,肩腹無連接。馬家窯文化的尖低瓶是小口,直頸疊肩。腹為細泥橘陶,瓶面繪淺紅陶,花紋動感十足,制作精細。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高54厘米,口徑6.5厘米,1972年陜西省臨潼縣江賽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這個瓶子是細沙紅陶,是當時抽水的工具。嘴小,底尖,腹深,腹側有兩只耳朵,可以紮。瓶子空了,重心就上了;抽水時將瓶子倒置入水,將水註入瓶中,使重心下移,瓶子自動豎起,使用方便。這是仰韶文物中獨壹無二的產品,距今約6000年,設計精美,實用性強,體現了當時仰韶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