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徐州博物館的科研成果

徐州博物館的科研成果

專著收藏:南京大學歷史系徐州博物館:《徐州北洞漢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周:徐州漢墓建築——中國漢代楚墓(彭城)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鄒厚本主編:《江蘇秦漢考古五十年》,南京出版社,2000年。南京博物館邳州博物館:邳州山東漢墓葬,科學出版社,2010年4月。劉尊之:徐州漢墓與漢代社會研究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王鍇、葛明宇:《徐州獅子山王楚陵》,生活·讀書·知識三聯書店,2005年。主編夏,副主編鞠濤:《漢代文化研究》(第壹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主編,鞠濤、夏、副主編:《漢代文化研究》(第二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孫厚興、主編,夏、、副主編:《漢代文化研究》(第三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年。《論遊:江蘇漢代諸侯國考古發現及史料價值》,南京博物院六十周年紀念文集,1993出版。黃占嶽:論漢墓,考古學報,第1998期,第1期。鄭紹宗、鄭鑾銘:漢代王侯墓的建造和埋葬制度,《文物春秋》第2期,2001。劉銳,《西漢帝陵制度三題》,《漢代、考古學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李因德2004年出版,《西漢徐州楚王墓考古發現與收獲》,《漢書·楚王:西漢徐州楚王墓文物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周保平、劉:西漢楚墓形制研究,《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第2期。邱永生、劉:江蘇漢墓研究,《東南文化》,2005年第5期。孫波:西漢墓葬的發現與研究,《漢代考古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齊魯書店,2006年。劉:西漢楚王墓制研究,《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郝;楊小軍:論外來文化對漢代藝術的影響——從四川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的金飾扣四川文物第5號1997楊曉鴻:歐亞草原居住者裝飾對漢代藝術的影響——從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的金飾扣南京藝術學院學報(藝術設計版)第1998期 沈:論西漢初年漢朝廷對諸侯國軍隊控制的加強——從獅子山出土兵馬俑談起,《秦漢文化比較研究——秦漢兵馬俑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王鍇:西漢徐州獅子山和楚國的兵馬俑。江蘇歷史考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獅子山楚王陵考古發掘隊——獅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研討會綜述:文物,8號,1998;王晉南、劉尊之: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在徐州漢墓中的體現和反映: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0。墓葬結構梁勇:從《西漢楚王墓建築結構》看楚王墓的排列順序,文物,10號,2001。邱永生:《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地初步研究》,《南京大學考古系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孟強:從墓葬結構看山西獅子山漢墓的幾個問題,《東南文化》2002年第3期。耿建軍:《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的結構特征及成因》,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墓文物收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劉:獅子山西漢楚墓庭院探源,《考古》2006年第3期。耿建軍:徐州獅子山楚王墓葬人位置的初步研究,《蔣贊初八歲誕辰紀念論文集》,書院出版社,2009年。劉,:楚王山漢群考古調查,《漢代考古學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周:山陵葬制的起源,《中原文物》第1期,2005。劉尊之:西漢晚期楚王墓略論,《中原文物》第1期,2007年馬永強:對徐州龜山、獅子山漢墓結構的壹些認識,《華夏考古》2008年第2期。王,漢墓主人研究:釋獅子山漢墓主人說,陜西歷史博物館學報,第5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宋誌敏:獅子山西漢楚墓的兩個問題,考古與文物,第1期,2000。耿建軍: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發掘時間考證,東南文化,2000年第3期。劉,張:徐州獅子山漢墓考略,東南文化,第7期,2001。劉銳:《文博獅子山楚王墓簡評》,2002年第6期。鄭偉:江蘇徐州獅子山漢墓主人的再認識,《考古》2002年第9期。劉尊智:徐州獅子山楚王墓主人再探,《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孟強:從隨葬品談徐州獅子山漢墓主人,《考古》2006年第9期。耿建軍:劉鶚還是劉英(客串)——徐州獅子山楚王墓主人之謎,中國考古之謎,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冉汝波、陳海霞:《徐州獅子山楚王墓主人身份及相關問題的初步研究》,《江漢考古》2007年第2期。李春雷、李洪:《徐州獅子山漢墓主人及相關問題研究》,《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邱永生、毛玉:北東山王陵初探,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4期,1989。葛明玉、孫:徐州北洞漢楚王墓主人應為夷王劉迎客,中國文物報,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19。劉銳:徐州北東山楚王墓考察,考古,第10號,2008。葛明宇:《徐州北東山漢墓年代及墓主人的討論》,《考古》2009年第3期。劉和:北洞漢楚王墓的主人和年代問題,東南文化,第3期,2010。蔣若:徐州龜山楚王陵的葬制時代、葬制及錢幣種類,《徐州博物館三十周年作品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李寅德,《器物研究——徐州出土西漢印章、泥印概述》;《戰國秦漢泥印文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西龍出版社中國印刷博物館編;梁勇:論“大師的宮殿壹無是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0。孟強:西漢楚王劉著墓薄葬石刻簡析。中國文物報2010 2月17。呂堅、杜義華:對江蘇徐州黑頭山漢墓出土印章的幾點認識:《湖南省博物館學報》第6期;李永樂:漢代玉枕收藏;收藏,2號,2010。趙雲,劉:江蘇邳州東漢墓出土銅像考證,青銅文化研究,第6卷,2010。王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東亞玉器,第二卷,香港,1998。王鍇、王陵:西漢楚王劉武墓及出土玉器,收藏家,編號11,2000。張宇,:中國古代玉葬現象研究,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梁勇:徐州出土漢玉的歷史價值,《光明日報》,2003年4月8日。石榮川:《漢代帝王墓葬中的玉器及玉器隨葬制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石榮川:從漢墓出土玉器看漢玉的藝術風格,《文物春秋》第1期,2004。陸:西漢墓出土的珍貴玉器,漢:徐州西漢墓出土文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田誌梅:徐州漢墓玉器分類,東南文化,1,2008。王立林:《徐州出土漢玉概論》,《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顧憲梓,邱誌立,李寅德,楊平,李:西漢獅子山楚墓出土玉器中的石墨包裹體,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第6期。魏明:鱗玉衣,文物世界,2號,1987。陸:再論漢代的玉衣,文物第1989號,第10號。龔亮、孟強、耿建軍:徐州漢代的玉衣及相關問題,東南文化,第1996期,第1期。李春雷:江蘇徐州獅子山楚墓出土鑲玉漆棺的說理與修復研究,考古與文物,1999,1。李寅德,漢代的玉棺和玉質漆棺,海峽兩岸古玉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1。徐州博物館: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金玉衣修復,中國文物,2004年第3期。王鍇:獅子山楚墓出土印泥對研究西漢楚國建制和疆域的意義,《文物》第8期,1998。趙平安:對獅子山楚王墓印泥的再認識,文物1999號,1號。鄭偉:從出土印章談漢初楚國的郡縣,《考古》2000年第3期。黃:徐州獅子山楚王墓主人及出土印章問題,《考古》2000年第9期。耿建軍:徐州西漢楚王墓出土官印、泥印性質分析,《考古》2000年第9期。劉銳:《獅子山楚墓印章考辨》,《21世紀中國考古與世界考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王均明鄭偉。從出土印章看西漢諸侯的行政關系。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建校30周年作品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吳榮增:從西漢楚國國璽看王國中央機關,《楚王:徐州西漢楚墓文物收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梁勇:對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印章的再認識,《考古》2006年第9期。劉:秦漢兵馬俑形體差異探析,《秦漢文化比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張宇:對徐州漢兵馬俑的再認識,《考古與文物》,2002年漢唐考古增刊。張振忠:“徐州獅子山漢代兵馬俑大揭秘”,《文史春秋》2002年第3期。張宇、劉:徐州地區西漢陶俑的發現與初步研究,東南文化,第11期,2002。邱永生、葛明宇:獅子山楚墓鐵甲研究綜述,中國文物報,2000年2月13。沈、:論徐州獅子山西漢楚墓出土的青銅器“紀明吉吉”,《秦漢文化比較研究——秦漢兵馬俑與漢代文化研究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楊紅:《徐州楚王墓出土兵器初探》,《漢書·楚王:徐州西漢楚王墓文物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葛明宇、邱永生、白:徐州獅子山西漢楚墓出土鐵甲的清理與修復研究:考古學報,1,2008;李寅德:徐州出土明光宮青銅器及相關問題探析:江蘇省考古學會論文,1984-66。鄒厚本、鄭偉:徐州獅子漢墓金扣帶,文物第8號,1998。山和:楚王的時尚腰帶,《文明》,2006年第4期。李永樂:《獅子山楚王墓金帶扣紋含義初探》,徐州建築學院,2009年第4期。季孫:《徐州楚王墓出土文物及珍寶劄記》,《漢王楚墓:徐州西漢楚王墓文物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谷峰:《晨星稀,珍寶勝牌坊——徐州龜山漢墓石刻的發現與研究》,書法系列3號,1998。趙:先秦至西漢夔甲形制的傳承與演變,《文物鑒定與鑒賞》第2期,2010。王愛超,文物保護:徐州獅子山楚墓墻體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山西建築,13,2005;萬裏、、範、陳步榮:《徐州獅子山漢墓和楚墓彩陶俑保護研究》,2009年第6期。
  • 上一篇:七臺河市英雄工藝刀劍鍛造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如何戒掉dota?最近很想學習。在向夢想沖刺的時候壹直在想dota。怎麽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