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鱉屬爬行綱、龜鱉目(Testudinata)、鱉科(Trionychidae)、鱉屬(Trionyx)。
俗名:鱉、甲魚、元魚、王八、團魚、腳魚、水魚
英文名:Soft-shell Turtle
日文名:スツホン 。
中華鱉沒有有效的亞種分化,卻存在著地理變異。日本的鱉曾被稱為T.japonicus。舟山群島上的鱉種群也曾被稱為T.tuberculatus。現在常把這些種名作為中華鱉的同物異名。Meylan et al.。研究了斑鱉Rafetus swinhoei模式標本,認為它是區別於中華鱉的有效種,該種與中華鱉分布不同,僅局限於華東地區,模式產地為上海,但尚未得到廣泛承認。
中華鱉在我國廣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產。國外分布於越南,人們將它引入到了日本、帝汶島(Timor)和夏威夷群島。
在我國分布的鱉屬動物中,除中華鱉外,過去認為還有另外壹種——山瑞鱉(T.steindachneri)。它與中華鱉的主要區別是:頸基部兩側各有壹團大瘰粒,背甲前緣有壹排粗大疣粒,裙邊很發達,僅分布於雲南、貴州、海南、廣東和廣西等省。1991年,周工健等[8]發現了鱉屬另壹種——砂鱉(T.axenaria)。它與中華鱉更加相似,但個體較小,不超過500g,在外形、骨骼、繁殖習性和血清蛋白的電泳帶譜、乳酸脫氫酶同工酶的電泳帶譜等方面,沙鱉與中華鱉都有明顯的差異。近年,唐業忠報道了鱉科又壹新種——小鱉(Pelodiscus parviformis)。該種分布於廣西桂東北及其接壤的湖南部分縣市的湘江上遊江段,棲息於清澈透明的水中,底質為沙礫石。小鱉體型大小與砂鱉相似,體背的疣狀突起與中華鱉相似,腹面白色或淡黃色,被捕捉時變淡紅色。伍惠生報道在湖北省發現紅色鱉和白色鱉,是中華鱉的變異型。中華鱉化石發現於我國的上新世地層中。
血液為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