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閃耀中絢爛,在平凡中真實。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張伯駒,他出生在晚清的壹個書香門第。他的人生經歷比較突出。當時他父親有官職。說到這,很多人可能只是覺得他家庭條件還可以。如果他是袁世凱的表哥,那妳就不會低估他的背景。相對於他的家庭背景,他的才華也非常值得壹提。
據說張伯駒小時候被稱為神力。他七歲開始學習,九歲就能寫詩了。對於很多剛開始學的人來說,兩年可能是認全字,看懂讀書,但他直接跳過了這個階段,開始寫詩。他在閱讀方面很有天賦。如前所述,他的家庭背景不錯,這也讓他接觸到了壹般人難以接觸到的古董。
按照他的家庭背景,按照家裏的安排和考慮,他的未來其實應該是參軍,但是對古董的愛好讓他完全沒有參軍的想法,於是在短暫的從軍經歷後,他拿起自己喜歡的古董字畫做起了古董生意。
隨著古玩生意的發展,張伯駒長期面對這些名家字畫,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這方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眼光,在業內可以說是相當專業了。所以他的古玩店生意也很好,在古玩字畫上也投入了很多精力。有壹次,為了買壹幅喜歡的名畫,他會想盡辦法去買,不管花多少錢,主要是因為他喜歡看。
我對字畫的熱愛,在曾經很有名的“平復帖”字畫事件中有所體現。這幅名畫是西晉著名書法家的作品。裏面的書法修長,作者寫得隨意,透著壹種別樣的可愛。這幅畫不僅反映了著名書法家的書法技巧,也反映了西晉的整體書法特點,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研究意義,也是書法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資料。
這幅書法具有如此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書法研究意義。可以說是非常值得古董愛好者追捧的名家字畫,無論是從其本身的欣賞性,還是從其價值來看。張伯駒得知這幅畫是當時道光帝的曾孫收藏的,特意去看了壹下,但他在看過張伯駒壹次後就再也沒有忘記,只是因為當時的壹些現實原因,沒有機會下手。直到內戰爆發,皇帝的曾孫才開始賣掉手裏的壹些古董字畫。張伯駒對這幅畫的持續關註也使他第壹次得到了出售的消息。
於是我去打聽這幅畫的價格。當時掛價20萬,對現在來說可能是壹筆不小的錢,但在以前,這筆錢很大,張伯駒第壹時間買不下來,只能看能不能等對方降價,但這幅畫的價格始終沒有下來,甚至找朋友張大千去問,但價格還是20萬,這讓張伯駒很猶豫。畢竟他真的很難拿到錢。
但後來皇帝的曾孫因為母親病死,被迫以4萬的價格賣給了別人。作為壹個純粹的商人,這個人很註重自己的利益,準備以20萬的價格賣給日本人。要知道當時日本已經作為侵略者跟我們開戰了,這讓張伯駒很生氣,所以他想盡辦法把這幅作品以20萬的價格帶回家。
日本人知道張伯駒願意花這麽多錢買這幅畫,所以他們說這幅畫值300萬元,妳買了。他們因此損失了數百萬元,所以他們強迫張伯駒賠償這300萬元,否則他們會讓他歸還字畫。當時形式比別人強,張伯駒用20萬買了這幅畫,就再也不可能給日本人錢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這幅畫很可能會流散到國外。張伯駒別無選擇,只能賣掉自己的房子,勉強籌到40萬元。雖然和當初的300萬有巨大差距,但他還是勉強放過了日本人。
通過這件事,張伯駒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太弱了。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那麽多古董字畫被高風險賣到海外,他沒有能力壹件壹件買下來。看到壹些流失國外的字畫,他很心痛。
這時他想到,這些字畫他可能很難保留,尤其是日本人盯上了。於是,他把手中的字畫整理了壹下,決定交給國家保管。當時有人對捐贈給他的文物價值進行過估算,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預計達到1136億元。從這壹點可以看出張伯駒對這些文物的熱愛。
雖然他喜歡這些文物,但他自己也說,他從事這個行業其實是為了賺錢。他只是說,能在賺錢的同時接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是非常幸運的。沒有壹個商人不看重利益,但是面對這些文物即將面臨的局面,張伯駒還是選擇了讓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
要知道,張伯駒除了當時買的《回帖》之外,還有很多名家字畫,就連流傳至今的唯壹真跡李白《上階帖》也是非常難得的古董字畫。這些字畫不僅本身具有藝術價值,而且對中國的歷史文化也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由於張伯駒捐出了他壹生的所有古董,但他自己購買了文物,因為他之前已經用光了他的所有資產,張伯駒的生活非常貧困。他的生活完全沒有了抽煙喝酒等這些額外的開銷,他的錢和壹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文物上。捐獻文物時,他身無分文,這種生活壹直延續到晚年。
人老了容易生病,張伯駒也是。但因為窮人住院,想換個好點的病房,他的孩子想申請國家補助,改善張伯駒的病房條件。可惜當時專家說他捐獻文物是自願的,所以國家沒有為此提供任何專項補助,所以他沒有完成換病房的想法。
張伯駒對文物的熱愛不僅限於他個人的喜好,還有對國寶的保護。他願意為國家付出壹切,到頭來卻連壹點好壹點的照顧都沒有。可以說,這方面的壹些國家制度是缺失的。只有前面有大愛的人,才有更多的鼓勵和關懷。以後其他人面臨類似情況時,也能做出同樣的選擇。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張伯駒壹樣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