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什麽是“拋繡球”,在《西遊記》當中,唐僧的父親姓陳萼(字光蕊),考中狀元以後跨馬遊街。丞相殷嶠(字開山)的女兒殷溫嬌(又名滿堂嬌)正站在樓上拋繡球招婿,陳萼正好經過丞相府,就被扔下的繡球打中。陳萼還不知道是怎回事,就被十幾個奴婢拉入丞相府與滿堂嬌成了婚。幸福實在來得太快,估計很多人在幻想,要是我生在古代就好了。說不定,哪天出去閑逛就遇到這種好事,如果被繡球砸中,不花壹分錢就娶個老婆。難道古人招婿就這麽隨便,壹個繡球就搞定了,歷史上真的有“拋繡球”招婿的嗎?
拋繡球招親
什麽是“繡球”?壹說到“繡球”,很多人在腦海裏面就能想起繡球的形狀。即便是不知道,在很多影視劇當中也見過。繡球就是壹個球狀,據說用竹條編織的,然後在上面纏了很多彩色的絲線。或者用綢緞將壹些東西抱起來,縫制成球狀,上面點綴壹些裝飾就是“繡球”。
目前在網上搜索到的繡球解釋是,“繡球”屬於壯族民間的壹種手工制品。流行於廣西壯族地區,用花布或綢緞縫制,內包豆粟、棉籽,外套彩色絲線。有圓形、方形、多角形等。在《西遊記》當中哪咤三太子有六中兵器,分別為:“砍妖劍、斬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繡球、火輪兒。”如果,妳還不知道繡球長什麽樣子的,看過《西遊記》就知道繡球長什麽樣子了。
拋繡球
“繡球”的用途是什麽呢?古代的“繡球”是用來幹嘛的?我們來看看古人的描述,根據宋代詩人朱輔在《溪蠻叢笑》當中的記載:“土俗歲極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來拋接,名飛砣(tuó) 。”文中的“土俗”指的是民間當地的壹種風俗,男女聚在壹起,各分兩組,用五種顏色制成的彩囊拋接遊戲。其實,這個和古代的蹴鞠(cù jū)差不多,只是蹴鞠用腳踢的,而繡球是用手拋的。更形象的比喻,就像打“排球”,拋來拋去。
從《溪蠻叢笑》來看,拋繡球只是壹種遊戲時的玩具,此外宋時還有壹種騎馬追射紅繡球的雜技遊戲叫“拖繡球”。南宋文學家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當中敘述說:“旗次有馬上抱紅繡之毬,系以紅錦索,擲下於地上,數騎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謂之‘拖繡毬’。”
從古籍當中的記載來看,“繡球”就是壹種古人遊戲時的玩具。“繡球”除了可以用來遊戲,在範成大《菊譜》中還有記載:“繡球,出西京,開以九月中。千葉紫花,花葉尖闊相次,聚生如金鈴菊中鈴葉之狀。”所以,繡球即是壹種玩具,還是壹種花的名字。除了花名,在元曲當中,還有用《滾繡球》作為曲牌名的。
其實,這都不算什麽,繡球作為壹種古代玩具我們都能理解。估計最不能讓人理解的就是,古人的“拋繡球”招親。用這種方式選婿,簡直把婚姻當做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