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制造“暴富”傳說? 自2012年底河道拓寬工程開始施工,寶塔村有人撿拾到唐宋陶瓷器皿,這個蘇皖兩省交匯處的村落便興起壹股“挖寶”熱。
史料記載,該區域附近曾為宣州民窯舊址。不少人相信,地下還埋著更多陶瓷文物。於是,開始有村民放下手中的活計,穿著齊膝的雨鞋,在江邊揮動鐵鏟挖寶。
“我都挖了壹年多了。”就住江邊的寶塔村村民祁東(化名)回憶,去年開始,同村村民小規模挖掘,家家都有點收獲。最近兩個月,傳言越來越盛,冬季本就沒有農活,尋寶者壹下子激增。
還有十幾撥文物販子聞風來收寶。為了摸清門道,不少村民更加關註電視上的古玩鑒寶類節目。瞅見收寶人,會主動湊過去,聽他們談些不知真假的行情。
交易成功的信號被不斷釋放:有村民面對攝像機鏡頭稱,自己曾挖到壹個破損的長沙窯瓷壺,賣了3萬元。還有傳言稱有人靠挖寶暴富。但絕大部分“勵誌”的交易都只能算傳說,幾乎沒有村民能說出這壹樁樁“美事”,具體發生在何時、誰身上。
已有村民在猜測:傳言或與文物販子的炒作有關。文物部門對該事件的定性是,“壹些不法文物販子的蓄意炒作和肆意渲染,蠱惑群眾‘挖寶’發財,導致參與挖寶人數劇增”。
但祁東註意到,收寶人出的價越來越高。
2000元買回塑料香爐 村民老許(化名)的第壹次收寶經歷,以“打眼”告終。昏暗光線中,有人在淤泥裏挖出壹只雕龍香爐,裹著厚厚的黏土,誇張的驚嘆聲傳得很遠,挖寶的、收寶的呼啦圍上去。老許也扛著鐵鏟湊上前。他本是來挖寶的。“這香爐肯定能賣大價錢”,圍觀的“收寶人”議論紛紛,“持寶人”也打算現場交易。
機會來了?不懂古玩的老許動心了,花2000元將寶貝捧回家。當淤泥壹塊塊被除掉,香爐的分量越來越輕,老許的心卻越來越沈——假得離譜,竟是塑料材質。村民們推斷,有不法者故意將假文物埋進土裏,再假裝不經意挖出來,趁夜黑出手。
淘寶狂歡還在繼續 “挖寶”被媒體報道後,宣城公安及文物部門介入,民警24小時巡查,“制止非法挖掘”。文物局工作人員輪流到現場值守,站在距離挖掘機最近的地方,緊盯是否有文物標本出現。
但淘寶狂歡還在繼續。有知情人透露,江邊禁止挖掏後,部分村民並未放棄尋寶的追求。沿村口右拐,步行兩公裏能看到壹處位於河岸邊的填埋場。水陽江拓寬工程挖出的淤泥,都被運到此處卸載,再由履帶式推土機推平、填溝。
這兩公裏走路粘腳的土道,便是村民新開辟出來的財富之路。盡管經過挖掘機的“暴力”及文保人員的“法眼”,淤泥中夾裹完整器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每天仍有幾十名村民在渣土堆中翻找。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在重慶、杭州等地,均出現過某壹時期內,市民紮堆挖寶的新聞。挖寶的熱情度,與當地經濟的發展程度似乎也關聯不大。有村民直言,家裏能蓋起兩三層小樓,並不缺錢,但看到別人挖,也跟著去挖。渴求意外之財的尋寶情結似乎根深蒂固。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