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記·文房雜項篇·竹木雕件的壹次“旅行”
扁圓異形竹雕筆筒 作者收藏
中國的竹木雕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從國內外古玩市場行情來看,這類古董器物的拍賣頻頻突破紀錄,大有越炒越熱的勢頭。
以竹雕為例,自 2005 年 5 月30 日香港佳士得以 1140 萬元拍出清康熙顧玨、宋玉刻款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竹筆筒後,明清名家竹雕制品在香港市場屢創新高。2006 年春拍,竹雕的利好行情明顯有向內地轉移跡象,6月3日中國嘉德春拍“翦淞閣精選文房名品”專場竹雕器的成交情況就是最好的例證。據統計,該專場上拍 116 件拍品中,竹雕器多達 29 件,有款識的明清名家制品9 件,包括張希黃、吳之璠、顧玨、周芷巖、王梅鄰、馬國珍、孫漱石、張鵬 等大家作品,大部分以高於估價成交。
值得註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竹木雕制品都有價值。因竹木雕行情看好,高價成交,市場上兜售假冒偽劣竹木雕之風愈演愈烈。據我觀察,現在市場上大部分“老竹木雕”都是假的,要買到真東西極不容易。有些收藏者收了幾件東西很滿足,且有名款。還翻資料把制作者生卒年查出來,自以為出自某名家之手,其實也都是假貨。
2006 年冬,壹位來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先生給我打來電話,說他讀了《章用秀說雜項》壹書,特帶來他的竹木雕藏品請我鑒定,現在剛下火車。這位先生我並不認識,但他曾給我來過信。此次他冒著嚴寒,千裏之外趕來又無處落腳,我便將他請到家中。
進來的原來是夫妻倆,兩個人都很文氣,經自我介紹,得知那位先生姓高,在中學教書,女士在醫院當醫生。隨後,夫妻倆從門外搬進兩個 1 米見方的大紙箱,好像是裝家用電器的,打開壹看才知是壹件件竹木雕器具。
高老師先是取出壹件竹雕筆筒給我看。筆筒上雕的是“竹林七賢”,工藝拙劣,明顯看出新雕的痕跡,上面的包漿也是做上去的,筆筒的內壁無使用過的樣子,卻露出染色的跡象。高又從“寶箱”中“探出”壹件竹臂擱,為淺浮雕竹子,署海派畫家“三吳壹馮”中馮超然的款,通體呈現壹種紫黑色,貌似老舊,其實也是用煮舊的方法制成的贗品。高又“探”出壹件“黃楊木雕”,雕的是羅漢,不僅是新工,而且連黃楊木都不是,充其量是壹種黃柏木制作的現代工藝品。隨之,又露出壹件竹根圓雕“劉海戲金蟾”。高說:“這是花 8000 元從壹家古玩店買的,店主說是自家舊藏。”我說:“這是店主扯謊,壹準是他從地攤低價收購的。東西明顯是仿品,新的故意做成老的,可小孩就是小孩,老頭兒就是老頭兒,給小孩臉上畫上皺紋,戴上胡須,還是小孩,逃不過行家的眼睛。”
……高眼巴巴地期待著哪怕有壹件是重量級的真東西,可是翻遍了他的那兩只寶箱,楞是沒有壹件明清哪怕是民國時期的竹木雕真品。高老師沮喪地說:“我這幾年愛上了竹木雕,尤其是看到拍賣中這種器物價值這麽高,我更是不斷地從古物市場上購買,沒想全都不對。”
我壹方面安慰他,壹方面也談出我的看法:“搞收藏,只要是真品,即使價高些倒也無妨,怕的就是買假。與其花500元買個假東西,還不如花 200 元買個現代的。就竹木雕而言,現代工藝師的作品也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在保證真實的前提下,也還是有升值潛力的。”
高老師的愛人接著我的話頭說:“老高這個人總以為竹木雕是個冷門,不被人註意,他瞅準這個空子,見到竹木雕就認為是老的,這幾年花了不少冤枉錢。”
“有真的就有假的。”我說,“現在文物造假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妳認為是冷門,其實贗品早就大行其道了,真正的行家對這種東西早已見怪不怪,而涉世不深的人卻屢屢入套。”
我給他們講了這幾年竹木雕造假內幕。
假的竹木雕產地主要是河北,南方也有,早先他們賣的東西很粗糙。竹件不僅煮舊,還在上面打鞋油,做出假包漿。木件也作舊,有些原來就不是人工雕的,而是機器打出來的。有壹種木花插,作偽者做出根瘤的樣子,上面的孔就是用鉆鉆出來的,那孔個個都是圓的,明眼人壹看便知。以後造假的人又學精了,壹件東西兩三個月雕出來。速度慢了就是為了讓妳看,有壹眼看上了就說明這東西好,現在他們賣的竹根人物,要價 1 萬。十八羅漢要 18 萬,便宜也要賣 16 萬。近來還冒出壹種“高仿”的竹筆筒,此類仿品以留青工藝的居多,或有款,或無款,並且全都作了舊,稍不留神,極易上當。比如,現今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壹類仿張希黃的留青筆筒,有的帶有張的款,有的不落張的款,便很能唬人,許多行裏的人壹時都未能分辨出真偽來,主要是因為作偽者“做”得太像了。後來人們逐漸從其工藝、包漿等方面發現了它的破綻。
為了說明問題,我取出幾件我個人收存的器物給他們看。 壹件為老筆筒,此物好在形態上,扁圓異形,上雕楷書“竹解虛心是我師之句其味無味,瑩陔壹兄先生正疵,老圃生”,為清代文人手制,頗具文人氣息。壹件是紫檀木雕文官像,此為圓雕,刀法簡潔,文官神情肅穆,表情嚴峻,寬袍長裙,端坐於臺面之上,典型的明代作品,表面乃多年摩挲把玩而自然形成的包漿,明顯露出陳年舊物之征。還有壹件是黃楊木雕觀音像。黃楊木質地堅致細密,紋理成斑紋狀,絕非黃柏木等木質可比。此觀音像面容安詳、雙目微合,身披天衣,赤足,人物肌圓滑潤,呈現出柔和曲線,極富美感,雖屬近代作品仍具收藏價值。
我與這夫妻談得很融洽。臨別時高老師送給我他刻的壹方白文名章,印文為“章用秀印”,典型的漢印,看來高老師確有些文化品位,對篆刻也很在行。天色已晚,我勸他們趕緊去趕北上的火車,免得浪費盤纏,那兩箱“寶物”權當是壹次“旅行”,我幫他們搬下樓去,“寶物”又隨同他們壹起返回東北老家。
黃楊木雕觀音像 作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