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宏偉、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也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其園林景觀和擁有9000個房間的巨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期中國文明的寶貴歷史見證。從65438年到0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博物院坐北朝南,有四個門。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陽光普照。在65,438+00米高的城墻上,有五個崇拜建築,屋檐和翅膀從屋頂升起。從上面看,它們像五只展翅的鳳凰,所以午門也被稱為五鳳樓。建於公元1420年,位於端門以北,氣勢宏偉。另外午門的門口是明三暗五,也就是說南有三個門口,北有五個門口。
進入故宮,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橋,象征著仁、義、禮、智、信五德,寓意皇帝集美好品質於壹身。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過了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是明朝皇城門聽政時,數百名官員等候驅趕的地方。
接下來,太和殿以及皇帝舉行登基大典的廣場是皇室舉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等級最高的建築。只在皇帝舉行大典時使用,象征皇權至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中國現存木殿的傑出代表。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20年,當時叫奉天殿。後來,它被稱為故宮。清朝順治皇帝登基後,重修了三大殿,將皇宮改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占地2377平方米。它寬十壹間,深五間,是紫禁城裏最大的大廳。裝飾畫是金龍印的最高檔次。殿頂是最高檔的雙檐屋頂,就連殿主脊上的吻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壹”,是皇帝“老子天下第壹”思想的體現。太和殿建在三個重疊的工字形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刻而成,離地8米多,下層21級臺階,中上層9級臺階。
太和殿建於公元1406年,經歷了三次大火和壹次士兵骨灰盒被毀。現在妳看到的是清朝的建築。四個屋檐上各有壹排動物。以前是釘瓷磚,後來被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代替。據說可以辟邪,數字越多,建築越重要。太和殿有九個,9是陽數,依次是7,5,3,1。這種裝修在普通人家是不允許的。
明清兩代,曾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並宣布登基。元旦、冬季至日、皇帝生日、冊封皇後、頒布法令、派將軍出征、金殿傳和賜平安等。皇帝將在這裏舉行儀式,接受文武官員的祝賀。
太和殿廣場占地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空曠安靜,給人壹種莊嚴肅穆的感覺。禦道中間,左右兩層的磚塊散落著***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入宮。周圍有壹些大桶。它們是幹什麽用的?故宮有308個大桶,用來儲水,消炎。木炭可以在桶下燃燒,以防止冬天水結冰。為什麽要建這麽大的廣場?那是讓人感受太和殿的宏偉。站在下面向前看:藍天下,黃瓦閃閃。層層疊疊的石臺,像白雲和香煙,讓太和殿像是天上的仙境。舉行儀式時,殿內琺瑯鶴盤上點上蠟燭,香亭香爐內燃檀香,銅爐內燃松柏枝,露臺上放龜鶴,殿前香煙繚繞,全場肅靜。皇帝即位時,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魯秩在廣場跪下,仰望雲中樓閣,高呼萬歲山,以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尊嚴。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08年底登基時才三歲。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幫助他登上王位。儀式開始有時差的時候,突然鼓聲和音樂響起,嚇得小皇帝哭著吵著要回家。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只好哄著小皇帝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們認為這是不吉利的,而巧合的是,三年後,清朝真的滅亡了,從而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太和殿前有12根圓形紅柱,東西長約63米,南北長37米,高35米。廳前三層五個出口,廳前後40扇金色大門,16金色鎖窗。整個大廳雕梁畫棟,豪華氣派。寺廟中央有壹個2米高的平臺,平臺上有雕刻著九條金龍的楠木寶座。後面有金漆屏風,前面有禦案,左右對稱的寶物、角、鶴、香等展品。像壹個寶瓶,裏面裝有五種谷物,象征著和平的景象和豐富的谷物。腳端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壹種神獸。它能“壹日行壹萬八千裏”,熟悉四方的語言。只有明智的君主才能帶著書來,為他保駕護航。
太和殿也被稱為金色大廳。為什麽這麽叫?因寺內金磚地而得名。金磚平整如鏡,光滑細膩,像灑了壹層水,泛著暗光。那麽金磚四國真的含有黃金嗎?其實這是壹種用特殊方式燒制的磚,工藝精致復雜,專為宮廷制作,敲擊時有石頭的聲音,所以被稱為“金磚”。燒這種磚,每塊相當於壹石大米的價格。可見,金磚雖然不含黃金,但確實是有價值的。
殿內有72根主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包括6根雕龍雕金柱,用金粉環繞寶座。殿中央有壹口藻井,由古代“天井”和“天窗”的形式演變而來,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特色之壹。主要設置在“貴族”建築中,有“神聖”之意。藻井中央有壹條浮雕龍,口中銜著壹個球(球中空有銅胎,外覆水銀)。此球名為軒轅鏡,相傳為上古軒轅黃帝所制。掛球與藻井龍相連,形成遊龍戲珠的形式,懸掛在皇帝寶座之上,以示中國所有皇帝都是軒轅的後裔,是黃帝的正統傳人。它使宮殿宏偉而優雅。鏡子正對著王座。據說袁世凱怕大球掉下來砸死他,就把皇位搬回了現在的位置。有壹個關於龍椅的故事。1916(民國五年)袁世凱登基時,把原來的皇位去掉了,換上了壹把西式的高背椅,上面裝飾著自己的皇徽。據說他腿短,所以把椅子座位放低了。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尋找龍椅,根據過去的壹張照片,在破家具庫裏找到了壹把破椅子。經過專家鑒定,這張椅子是皇帝的禦座,後來被修復展出。
中和殿是皇帝等待吉祥時機,在大典前稍事休息的地方。
接下來,故宮博物院三大殿中的最後壹個,叫保和殿。這座大廳在清代被稱為國宴廳和科舉室。自乾隆皇帝以來,每四年成為科舉考場。保和殿周圍有兩個鍍金的大缸。古人把皇宮前的缸稱為“門口的海”,意思是“門前的海”。古人認為門前有海,不怕生火。所以增值稅也叫吉祥增值稅。不僅僅是陳設,還有消防設備。在科學不普及的古代,皇宮裏連自來水都沒有,更不用說消防設備了。因此,為了安全起見,缸內必須常年註滿水。清代,* * *有308只大桶,按質量分為三種,分別是鎏金銅桶、鎏金銅桶和鐵桶,其中以鎏金銅桶最為珍貴。然而,這些鍍金的青銅缸也沒有逃過八國聯軍刺刀刮的厄運。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義和團運動,13年8月至1900年8月15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占領故宮。在侵略國的使館區,軍官們救死扶傷,燒殺搶掠,從宮殿和頤和園掠奪的東西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倫敦、巴黎和紐約的博物館已經查封了大量的文物。這壹切,包括我們面前罐子上的劃痕,都成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鐵證。偽滿時期,大缸被拉出宮門,裝上日本侵略軍的卡車,用來做子彈,然後依次屠殺我們的人民。
保和殿後面的玉龍石雕是紫禁城裏最大的石雕。原為明代石刻,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再刻。這塊石頭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200多噸。這塊石頭是從房山收集來的。在那個時候,收集和運輸石頭是非常困難的。在運輸過程中,每隔壹英裏挖壹口井,將水倒入冰道,用幹船托運。收集和運輸壹塊石頭需要多達壹萬人。石雕四周有枝繁葉茂的蓮花圖案,下部為海水河牙,中部雕有浮雲,襯托九條龍和周龍。雲龍形象生動,精雕細刻,細致入微,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部分,即“前院”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主要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後寢”是皇帝及其嬪妃和未成年子女居住的地方,主要在幹青宮、交泰宮、坤寧宮和第六東西宮。
幹青宮是紫禁城裏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治事務的地方。幹青宮分為三部分:中央大廳,東暖閣和西暖閣。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事務和臨時會見大臣的地方。殿內有皇帝寶座和禦案,中間懸掛“正大光明”牌匾,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暖閣和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交泰殿是明清兩代皇後舉行生日慶典的地方。正殿後墻上的匾額上有“無為”二字,是康熙皇帝的禦筆,意思是希望後人以德治國,實行仁政,以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坤寧宮在紫禁城“內院”的後面。明天是女王的住所。在清朝,它被改為壹個崇拜的地方。其中,東暖閣是皇帝婚禮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都在這裏舉行婚禮。
皇家園林是紫禁城的後花園,是皇帝們休閑娛樂的地方。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18年竣工,取名“宮後園”。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這裏被稱為“禦花園”。位於故宮中軸線北端,故宮正南方有坤寧門,與後三宮相連,左右有瓊苑東門、瓊苑西門,可連接東西兩宮;北面是由吉福門、延河門、城光門圍成的牌樓、方門、順真門,與紫禁城最北邊界的神武門相對。園墻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面積12015平方米。公園裏的建築采用對稱布局。中路是壹個有重檐的院子,上面有壹個金花瓶作為主體建築。東西路建築基本對稱,東路建築有對秀山玉景閣、李早堂閣、富弼閣、萬春閣、江雪軒。西路上的建築包括顏回閣、韋玉齋、程瑞亭、錢球亭、楊杏齋,以及申思廟、敬亭和蘆臺。這些建築絕大多數是供娛樂觀賞或供奉神佛的。只有理造殿自乾隆年間就壹直存放著《四庫全書要目》供皇帝參考。建築靠墻,只有幾個造型精致的亭子立在園中,空間寬敞。園內植古柏古塔,奇石玉座、金林銅像、盆花樁羅列,增添了園內景觀的變化,豐富了景觀的層次。禦花園的地面鑲嵌著各種顏色的鵝卵石,形成象征幸福、幸運和長壽的圖案,豐富多彩。著名的對秀山是宮中重陽節登高之地,獨特的疊石,蜿蜒的道路,石雕和龍在下面噴水,上面建有皇家亭子,可以俯瞰周圍的景色。
個人覺得禦花園更有意思的是底層的碎石路。據說是慈禧設計的,因為現在人越來越多,石子路的格局已經磨掉很多了。所以趁妳還能看清楚的時候看壹看吧。估計再過十年就見不到了。在西方四神廟的南面,有壹幅畫叫潑婦圖,是古代野人的女朋友。哈哈。估計慈禧也能想通。此外,您還可以關註秦安殿前的夫妻樹、堆積如山的秀山,以及過去挑選婦女的顏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