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杜甫最喜歡的帽子碗

杜甫最喜歡的帽子碗

杜甫喜歡當年的“帽碗”。

“大邑瓷輕而堅,扣如哀玉金城傳;妳家的白碗勝過霜雪,匆匆送去毛宅,可憐。”——杜甫《乞大邑瓷碗於魏》

詩人杜甫在成都期間,寫了壹首詩《魏大邑求瓷碗》。為了得到壹件精美的“大邑燒瓷”,他不惜“乞求”魏少夫,緊急送來壹件“毛齋”。昨日,成都大邑壹處唐宋遺址出土壹件白瓷帽碗。雖然深埋地下數千年,但依然乳白色,保存完好。根據考古人員的初步判斷,這個帽碗來自唐宋時期的壹個民窯,很可能就是杜甫詩中所指的“大邑瓷碗”。

挖掘:出土的高足碗保存完好。

這個唐宋遺址位於大邑縣新場鎮石湖村4組。這裏是邛崍和大邑的交界處,是茶馬古道經過的地方。幾天前,工人在鋪設汙水管道時意外發現了這個工地。目前施工方已暫停施工,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大邑文管所工作人員進入現場進行保護發掘。

據介紹,石湖村唐宋遺址占地約2.5萬平方米,有數座唐宋時期的墓葬、寺廟和窯址。清理現代土層,大量的陶罐、壺、碟、石臼、鐵錢等被重新發現。“出土的殘片主要是宋代的,有的早在唐代。文物積累十分豐富,是研究唐宋社會文化的不可多得的材料。”考古人員表示,在成堆的碎片中,有壹個造型完整的白瓷帽碗。它是乳白色的,直徑約為65,438+04厘米,底部直徑約為4厘米,碗高約為65,438+00厘米,腳高約為5厘米。它屬於景德鎮窯系統,也被稱為應清高足碗。大邑文管所所長廖學兵感嘆:“我從沒見過保存如此完整的白瓷,真是難得。”

專家:唐代帽碗珍貴。

這個白瓷帽碗的發掘引出了壹個真實的歷史典故。“大邑燒的瓷器,質輕而堅,扣如玉津城傳說。妳家的白碗勝過霜雪,匆匆送去毛宅,可憐。”曾在成都杜甫草堂居住3年9個月的詩人杜甫,寫下了這首《在魏乞大邑瓷碗》的詩,帶著些許自嘲記錄下了這個小故事。

四川杜甫研究會的專家感嘆,杜甫出生在官僚家庭,親戚朋友同事都身居高位。我曾經是朝廷的左拾穗,也給貴妃寫過碑文。在蓉期間,我也與當地各級高官有不少接觸,想從相當於“主管經濟的副縣長”魏少夫那裏“討”“求”壹件“大邑燒瓷”

“這只碗大概和杜甫詩中所指的‘大邑瓷碗’差不多。”考古學家表示,下壹步將對同時發現的三處窯址進行進壹步發掘,以論證這壹推論。

解析:曾被稱為“洪州城”?

在最初的勘探現場還出土了壹個陶瓷灰管。據初步判斷,這是唐宋時期祖先使用的排水管。這根陶瓷灰管重約1 kg,長約40 cm,直徑約12 cm。可能是唐宋時期祖先建房時埋下的排水管。據考古學家劉宏斌分析,從現場的“紅燒”土層來看,唐宋時期這裏曾設置過窯址,從紅沙雅石的基腳開始在這裏修建了寺廟。從散落的墓磚來看,仍有多座墓葬埋在5米左右深的土層中,有待進壹步發掘。

“石湖村多年前叫洪州城,至今還流傳著‘楊家將vs洪州城’的傳說。記得小時候我和朋友經常去村頭的小廟騎石虎。今天還在那裏的石虎至少有2噸重。”54歲的當地村民周培昌說,村裏還流傳著壹句話,“壹個石人對石虎來說值壹百萬,壹只石貓值壹百萬”。村民們在犁地時經常會撿到壹些瓷器或陶器的碎片。在他們的自發保護下,這些神秘的領域多年來基本沒有被人為破壞過。

  • 上一篇:文字英雄__落水如何過關
  • 下一篇:無錫肉骨頭是無錫的特產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