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斯蒂芬·金和愛倫·坡

斯蒂芬·金和愛倫·坡

斯蒂芬·金簡介

斯蒂芬·金於65438-0947年出生於美國緬因州的壹個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後,因為微薄的工資,我走上了寫作的道路。70年代中期成名,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他的小說壹直高居美國暢銷書榜首。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最著名的美國小說家。他的每壹部作品都成為好萊塢制片人的搶手貨。1979,32歲成為全球作家中首屈壹指的億萬富翁。

如今,他每部作品的版稅都在千萬美元以上。

金的作品超越了傳統的恐怖小說。他不是靠具體的影像來達到恐怖的效果,而是通過營造事件的氛圍來震撼讀者。金用他魔鬼般的手指,讓所有緊繃的心弦響起,帶妳在顫栗和心跳中進入顫抖的深淵。

“對我來說,最好的效果就是讀者在看我的小說時心臟病發作而死。”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的名字在美國娛樂圈任何壹個有影響力的榜單上,或者每年的文藝界富豪榜上,必然名列前茅。年初,這位世界上最成功的暢銷書作家在接受《洛杉磯時報》采訪時表示,在完成手頭的寫作計劃後,他將在年底正式收筆。雖然這個消息讓很多讀者望而卻步,但並不令人震驚。斯蒂芬·金收集山脈的意圖不止壹次向新聞界透露。最大的原因是想在巔峰時結束寫作生涯,而不是在地位、銷量、口碑壹路下滑的情況下“噩夢結局”。當然,斯蒂芬·金內心還是有說不出的擔憂,那就是他非常渴望成為像馬克·吐溫那樣的偉大作家,但無論他如何努力,人們總是稱他為“恐怖小說家”——無疑,這讓他極度沮喪。

斯蒂芬·金走後,我們不僅看不到他的小說,也看不到根據他的新作改編的電影。在過去,他的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搬上了銀幕。據說在原著改編成電視劇的比率上,斯蒂芬·金可以排第二,莎士比亞是第壹。誠然,很多人沒讀過他的書,但卻癡迷於他的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肖申克的救贖》,最偉大的是《閃靈》,還有很多其他的……本文將沿著主題線索,對斯蒂芬·金小說改編的經典電影進行壹次巡禮,或許也可以算是妳觀看《驚悚片》和《懸疑片》的藏寶圖。編輯這篇關於斯蒂芬·金作品的評論。

1973年春天,他的妻子達比莎從家裏的垃圾堆裏發現了壹疊斯蒂芬·金遺棄的舊手稿。她覺得這個故事很好,就勸丈夫潤色壹下,在出版社試壹試。結果,這第壹部小說就賣了230萬冊,她辭掉了中學老師的工作,成了壹名職業作家。這部名為《嘉莉》的小說被希區柯克的大導演布萊恩·德·帕爾馬拍成了電影,這也是斯蒂芬·金第壹次涉足影視。主人公嘉莉是壹個晚熟而孤僻的女孩。她母親的宗教狂熱使她受到鄰居和同學的歧視和嘲笑。然而,沒有人知道她是壹個神奇的孩子。月經初潮讓嘉莉受到了嚴重的驚嚇,她的母親認定邪惡即將來臨,並強迫她懺悔。嘉莉的沮喪和悲傷在學校舞會上完全爆發了。同學和老師為了捉弄他,特意邀請她站在舞會皇後的舞臺上,結果被潑了壹盆豬血。卡麗忍無可忍,最後被附身,把舞會變成了壹場大火,所有嘲諷她的人都開始了無情的報復。

在斯蒂芬·金的故事中,受到社會和家庭不公平對待的孩子往往是主角,這完全來自於他自己的經歷。斯蒂芬三歲時,父母離異,哥哥由母親撫養,收入僅來自母親在智障收容所的工作。所以斯蒂芬貧窮悲慘的童年經常出現在他後來的作品中,可想而知他年輕時對外界的驚恐和怨恨。1984年,琳達·漢密爾頓主演了《玉米的孩子》,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的代表作。影片中,壹群邪教少年殺死成年人,用鮮血祭祀他們的神靈。這個故事也來源於未成年人對成人世界的反抗和報復。恐怖電影大師約翰·卡彭特在1983導演了他的作品《克裏斯汀》,這部電影也講述了高中生阿尼因為死板懦弱而經常被同學欺負的故事。在買了壹輛名叫克裏斯汀(Kristen)的不祥的舊車後,他開始變得暴力,報復那些過去冤枉過他的人,最後因為自己的罪惡走向毀滅。該片成為青春恐怖片的經典。

2001年9月,由斯蒂芬·金最新小說《亞特蘭蒂斯之心》改編的電影上映。這部小說最初寫了五個故事,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越南戰爭,這讓斯蒂芬·金著迷。影片根據第壹個故事改編,編劇是威廉·古德曼,曾改編斯蒂芬·金的《十日危情》。同樣,11歲的主人公Bobby來自單親家庭,母親吝嗇自私,從不滿足他的小願望。然而,他最終從安東尼·霍普金斯扮演的神秘老人泰德那裏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在這個超級厲害的老頭的幫助下,博比整天乞討欺負大孩子,贏得了女孩卡羅爾的好感。影片雖然沒有太多懸念,但突出的溫情和善良卻是“恐怖小說之王”斯蒂芬·金最被忽視的壹面。

在這種題材和風格下的“斯蒂芬·金電影”中,《袖手旁觀·明》無疑是最好的。斯蒂芬·金本人也從不掩飾對這部電影的喜愛。他認為,“這是羅布·雷納導演的最傑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我喜歡它,因為當我看電影時,我可以感受到我寫作時的心情。”本片改編自他的小說《身體》,講述了未來成為作家的戈迪,在12歲的時候,和他的三個好朋友克裏斯、泰迪、韋恩壹起去尋找壹個同齡男孩的屍體。經過兩天的長途跋涉,戈迪終於找到了迷失的自己。值得註意的是,故事中四個孩子的家庭都不幸福,他們都被學校、家庭和大孩子忽視或欺負。這些無疑是原作者斯蒂芬·金的親身經歷。影片的成功不僅來自清新自然的風格,劇本的改編也極具吸引力,影片中五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也恰如其分地烘托了時代氣息。這也是最特別的“斯蒂夫·金電影”。

“超自然”無疑是斯蒂芬·金推動劇情、渲染氣氛的最重要因素。當然,在普通的恐怖氛圍中,他特別喜歡用類似古典音樂中“五彩繽紛”的奇怪片段。他在1985評論自己的裏維斯·蒂古導演的原創電影《貓眼》時抱怨道:“原創電影的第壹幕是朱爾斯·巴裏摩爾拿著機關槍在房間裏追她的貓。太棒了。這絕對是天才之舉。但是導演堅持要剪掉!真是個廢物!”誠然,裏維斯·提格沒能營造出良好的恐怖氛圍,盡管這部三段式電影的每壹個故事都很出色。例如,第壹個故事講述了詹姆斯·伍德與壹家戒煙公司簽約。這家公司的規定是,壹旦簽了合同,就永遠不能反悔。以後只要抽壹根煙,全家都會被電死。這個公司是滿眼都是,還是靈異窺視?各種玄機真的很抓人。

1989年,瑪麗·蘭博特(Mary Lambotte)執導了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寵物語義》(Pet Sematary),斯蒂芬回憶道“當時的評論家對此深惡痛絕。事實上,它完成了所有的任務——只是把觀眾嚇死了。”真的是壹部好電影:紅家搬到郊區,屋後有個動物墓地,但沒人願意說。有壹天,瑞德的貓死於車禍,鄰居們告訴他墓地有能力讓死人復活。紅家決定試壹試,果然,他們的貓活著回來了——但不僅僅是壹只貓。影片運用“邪靈”的表現手法,營造出恐怖的情節。當然,寓意是人無論如何都不要違背自然規律,但會受到懲罰。加拿大人大衛·肯恩伯格是制造恐怖和驚悚效果的大師,很少使用刺激的視覺效果。他在1983拍攝了斯蒂芬·金的小說《死亡地帶》。男主角約翰尼出了車禍。他睡了五年醒來,發現自己有了超能力。他可以通過觸摸別人的手來迎接未來。用它來懲罰善與惡的約翰尼發現,他不得不背著十字架獨自生活。綠色壹英裏(1999)也出現了同樣的主題。在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影片中,本性善良、洞悉世界的黑人,在用自己的超能力幫助世界後,終於無法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自願選擇死亡作為解脫的方式。而湯姆·漢克斯忍受著痛苦,因為他的不朽而送走了壹個又壹個親人和朋友。斯蒂芬·金的觀點仍然是自然法是不可抗拒的,或者說是禍而非福。

由於《綠色壹英裏》(Green Mile)對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小說進行了過多的“神化”,他過於專註於人物塑造和情節準備,導致這部電影拖得無法忍受。導演弗蘭克·德拉邦據說是“斯蒂芬·金專家”,他的處女作《1983》改編自斯蒂芬·金的小說《房間裏的女人》。1994年拍攝第二部作品《肖申克的救贖》,翻譯成刺激1995 (1995在香港上映)。斯蒂芬·金說:“壹切都很完美——我沒有像傳說中那樣在電影結束時哭,只是眼睛有點濕潤。”

這的確是壹部激動人心的作品,至今仍是“影迷心中永恒的經典,電影論壇上過時的話題,音像店的暢銷書,權威電影網站IMDB上的前三名。”電影關於救贖的爭論已經討論的差不多了。對於普通影迷來說,《肖申克的救贖》不僅在結尾提供了極大的懸念,還刻畫了人物、男性友誼和希望。許多人甚至把蒂姆·羅賓斯在廣播室播放莫劄特視為謳歌美好人性的最偉大場景。影片中的“太平洋上沒有記憶的小島”也成為了人們希望的象征。就壹部通俗劇而言,不僅是導演嫻熟的敘事手法讓這樣壹部大片轟動壹時,斯蒂芬·金也確實提供了壹個絕佳的模板——壹個囚犯如何用壹把小鑿子挖了壹條隧道,從壹個極其嚴密的監獄裏逃出來,用了19年。

甚至因為《肖申克的救贖》如此轟動,斯蒂芬·金為了保持良好的記錄,曾經發誓再也不寫監獄小說。然而幾年過去了,Drabont依然沒有電影,於是斯蒂芬不得不破例,接連寫了六部關於“綠道”死刑監獄的暢銷小說。然而影片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斯蒂芬·金也在那壹年卷入了壹場車禍,改變了他對人生的看法,漸漸生出了辭職的念頭。而德拉邦也告別了《斯蒂芬·金的監獄》,去拍《電影人生》了。

從65438到0997,年輕導演馬克·帕維亞也借助斯蒂芬·金的作品成為引人註目的新導演。他的改編本是《夜行者》。壹家小雜誌的記者理查德為了和同事競爭,決定跟蹤報道壹名使用私人飛機的連環殺手。然後他想制造轟動效應,促使他越來越懷疑兇手是吸血鬼...真相大白後,理查德對人說:“不要相信妳寫的,也不要寫妳看到的。”事實上,這是斯蒂夫·金作為壹名作家對媒體的諷刺(他曾經是壹名小報作家)。更重要的是,妳可以看到壹個作家在面對生活壓力時,心理上無形的恐懼是如何從外在空間逐漸變成幽靈的。“魔法來自內心”的主題是斯蒂芬·金小說中最傑出的設計。而主人公作為作家的身份也經常出現在他的小說和電影中。

斯蒂夫·金最偉大的電影《閃靈》是由斯坦利·庫布利奇這個天才混蛋在1980年拍攝的。但斯蒂芬·金甚至從未承認這是壹部“斯蒂芬·金電影”。他認為Couboulic完全篡改了自己的原著,因為在影片的最後,Couboulic讓英雄作家傑克殺死了黑人廚師,然後用鋒利的斧頭砍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自己卻被凍死在迷宮裏。在小說中,傑克沒有殺任何人,留下了壹條明亮的尾巴。斯蒂芬·金(Stephen King)認為庫布利奇是在利用他的小說“故意傷害觀眾”。不管爭議有多大,《閃靈》作為壹部藝術恐怖片,無疑是壹部經典。他拍攝了人類在生存壓力下,無法相互交流,直到被毀滅的精神變異。主人公傑克是壹個業余作者,在家庭生活和個人事業上飽受煎熬——這正是斯蒂芬·金從前的真實寫照。庫布裏克對視聽語言的高超運用,讓其他“斯蒂芬·金電影”顯得有些不足。尤其是用低空高速攝影機在怪異的地毯上追逐傑克的兒子騎自行車的鏡頭,展現了天才的本色。

影片中最暴露的心理恐怖是,當他的妻子第壹次看到傑克沒日沒夜打印的小說稿紙時,所有的臺詞都是“只會工作不會玩耍的傑克很快就會發瘋”!觀眾的爽為什麽不從腳底開始,這大概是斯蒂芬·金成名前焦慮絕望的表現。影片中與傑克壹起喝酒的幽靈可以算是他的創作——作家受到內心和外部世界的雙重折磨,最終崩潰。與這部電影不同的是,凱茜·貝茨驚人的表演令人痛苦。這部電影講述了壹個作家和壹個讀者之間的驚悚故事。

《十日危情》(1990)中,書範安妮在大雪中救出了自己仰慕的作家保羅·希爾頓,並把他帶回家養傷。為了寫出真正的小說,希爾頓讓自己連載小說的主角米塞羅去死。安妮勃然大怒,燒了手稿,讓希爾頓無法行走重寫。當希爾頓發現她與小說中的人物有聯系時,安妮甚至打斷了他的腳踝!最終,希爾頓終於完成了最後壹部,讓米塞羅起死回生。當安妮欣喜若狂時,希爾頓燒掉了手稿以示報復...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斯蒂芬·金與讀者是深深對立的。他渴望成為壹個“真正的作家”,他詛咒讀者的束縛,卻無法接受庫布利奇的殘酷結局——於是作家、人物、讀者相互糾纏,相互傷害,無休止。

最近,有記者問斯蒂芬·金:“妳認為上帝是好人還是壞人?”他說,“我覺得他很可愛。畢竟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只被原子彈轟炸過壹次。”據說在拍攝《閃靈》的時候,庫布裏克曾經在淩晨三點打電話給斯蒂芬·金,問他:“妳相信上帝嗎?”那壹次沒有人知道斯蒂芬·金的答案。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9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生前長期擔任報紙編輯。他的作品在任何時代都是“獨壹無二”的。語言和形式精致優美,內容多樣。偵探小說的鼻祖,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壹,恐怖小說的大師,哥特短篇小說的巔峰,象征主義的開創者之壹,唯美主義者。受愛倫·坡影響的主要人物有柯南·道爾、波德萊爾、斯特芳·馬拉美、儒勒·凡爾納、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希區柯克、蒂姆·伯頓和埃德加瓦·拉波爾。坡最著名的文學理論是“效果論”。愛倫坡試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壹種效果,然後才思考創作以追求這種效果。在《聊齋誌異》的序言中,他說“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嘔心瀝血的”。

坡(1809 ~ 1849)和安布羅斯·比爾斯(1842 ~ 1914?)和H. P .洛夫克拉夫特(1890 ~ 1937)並稱為美國三大恐怖小說家。

人物評論

1848年9月,坡去普羅維登斯向比他大五歲的寡婦莎拉·海倫·懷特曼求婚。她對文學也很感興趣。他在1845年遇見她後,不時交換詩歌。但女方家人強烈反對,愛倫坡未能追究。11月,他在波士頓購買鴉片並試圖自殺。他沒有死,而是生了重病。康復後,他繼續追求,懷特曼夫人答應只要他戒酒就嫁給他。沒想到,婚禮當天臨近,他被幾個年輕人鼓動,喝得酩酊大醉。懷特曼夫人迫於多方壓力,不得不取消訂婚。愛倫坡很生氣,發誓再也不與任何熱愛文學的女人來往。曾幾何時,我向另壹位已婚女性南希·裏士滿夫人(安妮)和紐約女詩人莎拉·安娜·劉易斯表達過愛意,但都以失敗告終。不久,他去了裏士滿和諾福克講學,卻意外地遇到了他的少年時代的戀人薩拉·埃米莉亞·羅斯特,她當時是壹位富有的寡婦。妻子去世後他非常沮喪,急需異性的安慰,於是向她求婚,她欣然同意。9月27日,他回紐約準備結婚,決定戒酒。

不料10月3日,他酩酊大醉,躺倒在巴爾的摩街頭。他被送往華盛頓大學醫院。他壹直處於昏迷狀態。壹覺醒來,他掙紮了四天,在10月7日淩晨五點結束了坎坷的壹生。後來,他被安葬在巴爾的摩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公墓,由他心愛的妻子弗吉尼亞、嶽母克萊姆夫人和他的祖父大衛·坡陪伴。

雖然坡去世了,但他並沒有真正安息。就在他死後兩天,在他屍骨未寒之前,壹篇署名路德維希的悼詞出現在了紐約論壇報。他竭盡全力惡毒地攻擊他,指責他是壹個無可救藥的酒鬼,壹個沒有道德觀念的惡棍,傲慢自大,心胸狹隘,嫉妒易怒,簡直壹無是處。奇怪的是,這是魯弗斯·格萊斯·沃德,愛倫坡生前指定的手稿保管人。此人無才無德,卻又嫉恨愛倫坡。他以紀念為名,抹黑真相,甚至借機編了四卷愛倫·坡的文集,對愛倫·坡的書信進行編輯改稿。有些作品更是他偽造的。愛倫坡對自己的作品很認真,壹次又壹次地修改,但格萊斯·沃德卻出版了愛倫坡未經修改的、謬誤的作品,甚至以權威的身份寫了壹本愛倫·坡的傳記,用各種卑劣的手段來破壞愛倫坡的名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尤其是在英國。多年來,讀者壹直將格萊斯·沃德視為愛倫·坡作品的權威作者,自然信以為真。當時圍攻坡的不止格萊斯·沃德壹個人。1849年夏天經常見到愛倫坡的裏士滿記者約翰·丹尼爾也指責愛倫坡古怪、自私、不道德。布裏格斯在1845年和愛倫坡壹起工作了幾個月,他說愛倫坡沒有個性,是個卑鄙的人。

幸運的是,壹些直言不諱的人站出來維護愛倫坡的名譽。比如N·P·威利斯說,在1844年後的壹兩年裏,他和愛倫坡交了朋友,他始終穩重、勤奮、充滿紳士風度,從沒見他盛氣淩人、精神退化。愛倫坡的老上司佐治·格拉鹹說,愛倫坡是壹個心地純潔、溫文爾雅的人,沒有什麽比他更平易近人了。當他看到別人受到傷害時,他總是為別人挺身而出。他真的是壹位紳士。就連與坡解除婚約的懷特曼夫人也寫了題為《坡是道德敗壞的人嗎?》,痛斥克裏斯·沃德的壹流無恥誹謗和捏造,以正視聽。

無論我們叫他魔鬼還是天使,都要判斷他的性格和生活方式,絕不能忽視他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境遇,尤其是晚年所受的身心傷害。

以他的酒癮為例。他也知道喝多了對身體有害,幾次發誓要戒酒,但還是擺脫不了誘惑。

愛倫坡失去了父母,生性敏感。他從小就感受不到溫暖和安全。他慈母的幻影無時無刻不縈繞著他,成為他尋求精神慰藉的偶像。此外,他遭受了許多苦難,但他總是告訴人們同樣的事情。對他來說,現實世界是無法忍受的。只有通過寫作和酒精,他才能在幻想的土地上自由馳騁。有壹次,他抱怨說,他的敵人把他的精神錯亂歸因於他的酗酒,而不是他的酗酒導致了他的精神錯亂。去世前不久,他說:“我經常沈迷於喝酒,但喝酒並沒有讓我感到任何樂趣。我不在乎我的生命和名譽,不管我的理由,我只是喝酒,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盡力逃離痛苦的回憶,難以忍受的孤獨,以及眼前的大限。”

話雖如此,他絕不是夢想家,也不是真正的逃避主義者。他孜孜不倦的寫作態度表明他是現實的。從他的文學評論文章中,更證明了這壹點,因為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寫出那麽多條理清晰、分析透徹的作品。

文學批評是他短暫壹生中所寫的許多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當時,在文壇上,幾乎沒有人能與詹姆斯·羅素·洛威爾相提並論。洛厄爾從不輕易贊美別人,但他把愛倫坡視為“最有見識、最有哲理的無畏批評家”。當代文學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也說,愛倫·坡的文學批評確實是美國文壇前所未有的傑作。但不可忽視的是,坡早年做報刊編輯時,也寫了不少糟粕來換取稿費,所以至今只保留了壹小部分精華。

他壹直提倡“為藝術而藝術”。他的藝術思想幾乎貫穿了他所有的作品,包括詩歌、短篇小說和論文。在這些作品中,他聲稱“壹切藝術的目的是娛樂,而不是真實。”他認為“只有在詩歌中創造美——非凡的美,才是喚起趣味的正當途徑。”音樂是詩歌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對於詩人努力表現非凡的美尤為重要。在故事寫作中,藝術家不妨嘗試創造驚險、恐怖、強烈的情感效果。而且每壹個作品都要收到效果。" .

他的原創論文,如《寫作哲學》(1846)、《詩歌原理》(1850)、《霍桑老故事評論》、《朗費羅、柯勒律治、華茲華斯、丁尼生的詩》、《狄更斯的老古董店》等,都展現了他精辟的觀點。

他壹生寫了六七十篇短篇小說。雖然他只寫了四五部推理小說,但他是公認的推理小說鼻祖。代表作《毛姆街血案》、《瑪麗·羅傑之謎》、《偷信案》、《聖甲蟲》等都被視為這類小說的先例,對後世影響巨大。他在前三部小說中塑造的多賓這個業余偵探形象,可以說是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的前身。在偵探小說專家霍華德·克雷夫特看來,“這個多賓也是愛倫坡自我理想的體現。因為他從小就異常聰明,處處想表現自己的優越感,所以他把多賓寫成了壹個具有超人智慧、觀察細致、對事物捉摸不透的理想人物。為了襯托他的偉大,他借用了壹個無限崇拜他,令他相形見絀的朋友來形容他的事跡。此外,他還寫了愚鈍的頭腦和良好的動機。作案地點壹般安排在鎖得緊緊的暗室裏;掩埋贓物的證據,顯然令人吃驚;在破案過程中,我們運用邏輯嚴密的推理(現在稱為精神分析);然後有序迫使罪犯歸案;最後,主角會得意洋洋,振振有詞地解釋整個過程。這成了愛倫·坡寫偵探小說的模式。”在過去的140年裏,這種模式被世界各地的偵探小說家所模仿,許多這樣的作品也步他的後塵,無法擺脫這種模式。就連威爾基·柯林斯代表作《月亮石》(1868)中被譽為偵探小說之父的偵探福柯也是在愛倫坡的影響下誕生的。

  • 上一篇:文物仿古陶罐
  • 下一篇:沒有貨源怎麽開網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