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四句偈是漢地學佛人耳熟能詳的,叫開經偈,據說出自武則天之手。四句偈的意思,看起來並不難懂,網上的壹個解釋似乎被大家當作標準答案反復出現,是這樣的:
“無上甚深微妙法”,這是贊揚佛法的教理無上甚深,無上就是指世間沒有壹種學問可以超越佛教的義理。
“百千萬劫難遭遇”,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世舍了人身,來生是否還能再來做人那就難保了。壹切要看我們現在所造的是什麽業,萬壹造了惡業,很容易就進入畜生、餓鬼、地獄道,根本沒有機會聞修佛法,得道解脫。
“我今見聞得受持”,既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地追求與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來奉行與修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學佛者受持佛法的唯壹心願,就是希望能徹底了解如來的真實教理,信、解、行、證,趣入佛道。
以上引述的文字,應該說是字面意思的串講,下面是幾點個人的心得:
1、經有多種,佛門所說的經當然是指佛經,但光大乘經典就有好多,何況還有南傳巴利經典?武則天指的是什麽經呢?
《西遊記》裏有壹個情節,唐僧壹行到西天取經,拿到經以後,打開來看,沒有壹個字。這個故事是在告訴人們,究竟的經不是語言文字,是所謂“無字真經”。這個無字真經是什麽呢?它不是尋常之物,乃是宇宙本體,佛家稱為佛性,老子稱之為“道”,大易謂之“乾元”。
有字的經書在合著或卷著時,無法閱讀,必須打開展開才能閱讀。吾人之佛性,乾元道體,同樣需要開啟才能見聞。所以“開經偈”這個名字可謂寓意深長,不應輕輕掠過。
《楞嚴經》說“將聞持佛佛,何若自聞聞”,實際上就是把有字經與無字經加以對比,而強調無字經的重要性。說阿難妳號稱多聞第壹,聽了佛的許多開示,許多教導,不斷憶持,可是哪裏比得上反聞聞自性的功德呢?
武則天為什麽給自己死後立壹塊無字碑?她想告訴人們什麽?以武則天的這種悟性,她能寫出《開經偈》這樣的作品,如果說,無字碑與無字經有什麽關聯,應該不算是牽強附會,捕風捉影。
再者,我們知道“經”本來指織布時縱向的線,與橫向的緯線相對。織布是先有經後有緯,經是本,緯為輔。佛性(真經)也是修行之本,是靈性提升的憑借與依據。
2、什麽叫無上甚深微妙法?有人會說“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佛法,這還要問嗎?試問:如果我們把它輕輕念過,認為自己早就懂了,不必費心,那念這個開經偈又有什麽用?
“無上”意味著最高的,究竟的。這個最高的究竟的東西是什麽?它不是空論,是本體,是佛性,是道,是萬物資始的那個先天壹氣,是乾元,是太極,是壹。或者說,所有的有字經都是指向這個無字經的。無字經就是無上法。佛法之所以寶貴,就是因為它是教人認識這個本源自性,回歸這個靈性家園。而後人才能破迷開悟,得大自在。
“甚深”不只是形容佛法深奧,深刻,還有壹層意思是佛性本體它潛藏在我們的生命中,就象鉆石黃金埋在地下壹樣,須要開采才能得到,否則我們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微妙法”是表示這個法體非常精微,奧妙,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這不微妙嗎?無中生有,變化多端,生化萬物,還不微妙嗎?“法”不只是指方法,更指法身本體,佛教稱“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我們看這個“法”字,三點水旁,加個“去”,在《周易》,水代表坎卦。坎又表示坎陷,好比壹個人陷在泥潭中,困境中,不知怎麽出去。乾元本體就是陷在人身中的造化大能,至為微妙。怎麽才能把它取出為我所用?老子說道法自然,水被太陽曬熱就化為氣,從液態變為氣態,成為雲,它就自由自在,雲變為雨,降下來又能潤澤萬物,生化萬物,所以《易傳》說“雲行雨施,品物鹹亨”,萬物都得到滋養,暢快地生長,繁衍。所以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孔子說“智者樂水”。有壹首曲子叫“雲水禪心”,把禪心和雲水放在壹起,是有很深道理的。
人人本具的那個佛性它就是“法水”,當它被開發出來後,只要善加利用,它就會大顯神通,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它也叫如來藏,無盡藏,是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善財”。
所以說“見法即見佛。”見到這個法才悟道解脫。
因為這個法是壹切法的源頭。
北京有個寺院叫法源寺,這個寺名值得細細品味。
我們都聽過“龍泉”,比如“龍泉劍”,“龍泉寺”。什麽是龍泉?龍泉也是法源的象征。孟子說:“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說的正是這個。
3、“百千萬劫難遭遇”,因為這個法體看不見也摸不著,不是尋常感官能捕捉的東西,六根能捕捉的叫“六塵”,法體不是塵,所以難遭遇。除非善根成熟,因緣際會,得到覺者指點,才能得到這個無上法寶。否則,即使見了也會丟掉,不會珍惜,因為下士聞道大笑之,就象荊山之玉,外面是石頭包著,凡夫肉眼見到也只當它是石頭。
4、“我今見聞得受持”,相信武則天她是真正見到這個佛性法體,她才會這樣說。如果僅僅是拿到壹本有字的經書,她說不出這樣的話來。這個真經,才是應該時時刻刻受持的。孔子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個才是真受持。
5、“願解如來真實義”,怎麽才能解得如來真實義?《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見到無相法體,才是見到如來,才能明白如來真實義。如來就是吾人佛性,它沒有來去,只是我們過去從未見過它,不認識它,壹旦有緣認識,覺得好象有朋自遠方來似的。明白了如來真實義,就是覺醒,才知本自具足,不假外求。如百丈說: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但不假外求,不是不用修行悟道,是悟道後才知本自具足,“萬物皆備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