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明朝宣德時期青花瓷賞析

明朝宣德時期青花瓷賞析

明朝宣德時期的青花瓷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燒造數量上也是空前的。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壹次就下達了要景德鎮燒造龍鳳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的任務。其中青花瓷占大多數,由此可見其燒造規模、數量之大。產品不僅供宮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為商品大量行銷海外,以及對國外入貢者的答贈,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其中民窯青花瓷大都比較簡潔概括,實力與質量上略遜於官窯,釉面欠滋潤,畫法奔放自如,用筆較草率,畫面構圖很講究意境,充滿了民間生活氣息,活潑而有趣味。

成書於清代的《南窯筆記》宣窯中講宣德青花瓷“宣窯壹種,極其精雅古樸,用料有濃淡,墨勢渾然而莊重,青花有滲青,鐵皮銹者”。明王世性《廣誌繹》中載:“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窯為佳,宣窯以青花勝,成窯以五彩。”明張應文《清秘藏》論窯器中描述“我朝宣廟窯器,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即暗花者、紅花者、青花者、皆發古未有,為壹代絕品”。清乾隆年間朱琰《陶說》談宣德窯“按此明宣窯極盛時也,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壹不精”。

宣德官窯青花瓷,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從壹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以致思想觀念。作為宮廷用瓷和精美的藝術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與當時制度的完備與技術的成熟有很大關系,作品壹直被後人推崇,為青花瓷工藝的典範。

宣德青花胎體比永樂更為厚重,胎質精密細膩、潔白堅硬。梅瓶、大盤、大罐多是無釉白色細砂底,用手撫摸十分光滑,足邊有火石紅斑點。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潤,光澤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稱“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稱“橘皮釉”,極少數有開片。若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釉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氣泡,甚至小氣泡擦大氣泡。宣德朝無論什麽品種的瓷器,幾乎都是這種釉面。

民窯器胎體使用瓷石加高嶺土制成,白凈,瓷化程度好,與永樂民窯器相比胎體減薄。有色多為淡卵青色,釉質肥潤光亮,釉面有氣泡和橘皮棕眼。

青花用料有進口、國產兩種,以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為主。明萬歷年間王世懋《窺天外乘》壹書記載:“我朝則專設於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腙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清代藍浦《景德鎮陶錄》也曾提到。繪制紋飾時既有單獨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據紋飾的不同而決定使用那種鈷料描繪那個部位的紋飾。在繪制時常使用國產料淡描勾線,進口料渲染。

蘇麻離青這種進口青料,含鐵量特別高,含錳量低,故稱“高鐵低錳”料。蘇麻離青發色深沈濃艷,在爐火氣氛好的情況下能燒出寶石般的色澤;含鐵量高容易使發色呈現深藍色,色料凝聚厚處會形成黑褐色的結晶斑點,在壹定光線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結晶,用手撫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處釉層薄會出現幹澀、無光的現象;國產鈷料呈現壹種色澤藍中帶灰,沒有黑褐色鐵銹結晶斑點;另壹種發色清淡,有暈散現象,色澤幽雅;在進口和國產兩種色料混合使用時,發色明快,呈色濃重與淡雅相間,具備兩種鈷料的特點。

宣德青花造型豐富,形體多種多樣,十分富於變化。例如瓶、壺、罐、碗、盤、盆、洗、缸等等應有盡有。

尤其以紋飾取勝,紋飾畫得十分規矩,從不出邊線。畫筆分實筆和勾勒渲染兩種,實筆多為細線條,勾勒渲染多為粗線條和紋飾,線條流暢,紋路清晰,有壹氣呵成感。紋飾粗獷、隨意點繪沒有輪廓,俗稱“壹筆點畫”。

紋飾取材範圍比較廣闊,花鳥魚蟲,人物山水無所不有。紋樣繪畫上,采用小筆渲染填色,由於筆小蘸料有限,需不斷重新蘸料繪畫,這樣就使得紋飾留下許多深淺濃淡的筆觸痕。其構圖都達到概括、誇張和取舍,增強了裝飾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裝飾上還與模印、刻劃等方法結合使用。綜觀宣德青花紋飾是取材範圍廣泛,構圖有新意,裝飾手法豐富,繪畫講究恢宏壯闊,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主要紋樣是纏枝和折枝花卉,有纏枝牡丹、纏枝蓮花、纏枝菊花、纏枝靈芝、纏枝牽牛花、松竹悔、寶相花、梔子、靈芝、百合花、束蓮、山茶、枇杷、萱草、蓮荷水藻、竹石芭蕉。最常見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蓮花組合描繪在壹起。而且往往是幾種花卉交錯重復使用。纏枝蓮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較為多見,多為雙邊蓮瓣。描繪得非常流暢,線條粗獷,自由活潑,畫法布局根據器型講究變化,既靈活多變又有較強的規律性,顯示了當時裝飾藝術的高超及繪畫功力的嫻熟。

宣德青花的款識曾有滿器身的說法,瓷盤無壹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頸、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書寫。早期為四字篆款,其他多寫楷書。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雙圈雙行楷書款、六字橫款、六字豎款。四字款有雙行雙圈楷書款、四字橫款、四字豎款、四字篆書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內中心的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個別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較少。民窯器大多書“福”、“壽”及梵文。

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款書於瓶、罐、碗、洗、壺、盤等器物底部。六字橫款多書於缸、盂、鳥食罐、弦紋爐、撇口盤、高足碗等器物上。六字豎款壹般書於香爐、碗心裏部及壺流柄上。四字款壹般書於碗、高足杯的底部和梅瓶的肩部。高足碗的款識壹般是在碗心,多為雙圈六字。盤為釉底的常底心書款,盤為砂底的落款於肩部、側面或折沿下。

宣德青花款識字體結構布局都很規矩,字與字之間距離、筆劃粗細適中,模仿晉唐小楷的筆法,頗有顏體書法之韻味。筆法遒勁有力,書寫工整、結構端莊、字體清晰,渾厚而古樸。古陶瓷鑒定家孫瀛洲先生總結宣德款識,作有歌訣“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陽陰,橫堅花四雙單園,晉唐小楷最出群”。楷書款“大”字多撇短,捺長。“德”字“心”上無壹橫,這是沿用漢碑中的古體寫法。“德”左右兩部分靠得很緊,看似不太協調。“制”字中“衣”的橫邊不超過“刀”,“衣”字第四劃的勾與第五劃的撇不相連。篆書款書寫極少,雙圈往往有深淺,六字有的大小不壹,字體清晰、圓潤,起落筆處呈尖狀,“德”字“心”上有壹橫,“宣”字左邊壹點多不過橫,右邊壹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壹橫較短。

香港紀伯倫國際征集處劉生整理撰寫

  • 上一篇:料石按其加工後的外形規則程度,分為
  • 下一篇:古玩攤拾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