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有機材料雕刻的總稱。除了竹、木、牙,還包括釘、角、骨等材料。有機材料的雕刻歷史悠久,技藝高超。直到明代,他們受到文人的青睞,登上了工藝的神壇,工匠們才得以留下自己的名字和作品,而不至於湮沒無聞。明末,出現了金陵和嘉定兩個竹刻流派。前者的創始人蒲仲謙擅長選取盤根錯節的竹根,稍加雕琢,頗有趣味。後者由何柱首創,與前者不同的是創造了深而陡、凹而淺、凸而凹的鏤空雕刻法,可達五六層。何柱的兒子朱,孫朱的兒子朱,可以繼承他家的遺產。清代有武陟、馮錫爵、馮錫祿等。都是嘉定學派的著名學者。馮錫祿和他的侄子馮契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的朝廷任職。竹黃工藝,以去青、留黃、壓平雕刻而成,盛行於江浙,興盛於蘇州。木雕分為雜木、硬木、軟木。雜木雕刻用於建築和家具裝飾,以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最為著名。浙江東陽、廣東潮州、廣州木雕是其重要流派。因潮寬,常塗金漆,又稱金漆木雕。廣州的硬木雕刻全國第壹,蘇州以精中求勝,但監管力度遠不如前者。廣州的牙雕深而陡,用茜素色上色。多層雕刻的繡球、亭臺樓閣、龍鳳等都是它的傑作。牙線編織也是廣州牙雕界的絕技之壹,象牙座和牙線扇可以體現其成就。清宮營建署從蘇州和廣州招募了、葉、陳祖章、李、小、黃振孝、楊維展、顧彭年、陳冠全等著名工人為皇室服務。象牙雕刻《月滿清幽書》就是其代表。明代犀牛角雕刻簡單笨拙,清代工整細致,染色打蠟,但內廷犀牛角杯不染色,保持本色。著名的犀牛角雕塑家有包天成、蒲仲謙、尤童、尤侃等人。康熙年間,尤統擅長制作犀牛角杯,稱為“尤溪杯”。
【清代黃振孝:象牙雕《漁樂圖》筆筒】
上一篇:上海寶山古玩市場下一篇:內蒙農民撿到遼國金牌,專家要求上交,他卻熔成金手鐲,後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