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請問除了吊腳樓還有哪些具有重慶特色的建築?

請問除了吊腳樓還有哪些具有重慶特色的建築?

張飛神廟

張衡侯祠位於重慶市雲陽縣封飛山腳下,靠近長江,與雲陽縣隔江相望。它是三峽風景區最重要的文化景觀之壹。

石寶寨

石寶寨位於重慶東部忠縣長江北岸的石堡鎮。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人文景觀,成為長江沿岸壹顆璀璨的明珠,現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寶寨包括寨門、石坊、寨樓、田字堂等建築。齋樓第九層依山而建,玉璽狀,氣勢磅礴。山頂上的天子廟建於明朝。五寨樓之前是靠爬鐵索爬到山頂的。齋樓建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20),兼具觀賞和樓梯間功能。九層亭與山頂第三層的魁星亭相連。朝拜樓靠著危巖,飛亭有圓窗裝飾,從江上看非常漂亮。

蓮子溪棧道

蓮子溪古棧道位於巴東縣雲陀管理區紅巖石村(蓮子溪流入河口以東)。這壹段纖維路沿山勢人工開鑿了石階,並設置了攀爬用的鐵鏈。

萬縣鐘樓

鐘樓建於1930西山公園,1932年5月竣工。鐘樓位於西山公園正門約20米處,總高166英尺6英寸(塔高42英尺,塔高65英尺,頂高59英尺6英寸)。在建築下面,是壹個正方形的平面,每邊寬40英尺6英寸。鐘樓由建築師董秉衡設計,武漢建築廠建造。

底座按四邊拱處理;建築高五層,四樓有陽臺,五樓嵌有圓形鐘盤。勒腳以下用青石砌築,外面用水磨石;上部和樓身都是青磚墻,外面抹砂漿分縫。屋頂平面呈八角形,采用中國傳統建築的雙層盔頂風格,木結構,下部放置鐘表的機械裝置,上部懸掛壹口大銅鐘。整棟樓20萬。

現存的鐘樓下部基座和建築主體基本完好,外觀壹致,只有少數細節有所改動。

長江沿岸,從重慶到上海,只有萬縣城有獨立的鐘樓。自建成以來,鐘樓已成為萬縣市的標誌和長江沿岸的重要建築景觀。

壹鬥門

壹鬥門,位於奉節三號碼頭上方。當船只停靠在3號碼頭時,人們走過跳板,走上百級石階。擡頭望去,壹座堅固的石門立在中間,上面寫著“壹鬥門”四個字。“益都”,取自杜甫《每逢北鬥望京花》詩,是古夔州的南大門,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城門壹直是古城的象征。

奉節,古稱夔州,是川東著名的古城。奉節在戰國以前是壹個和雍、隗、巴壹樣的小國,後來被楚國兼並。秦朝時,定名為魚鳧縣,後改為永安、仁福、新洲、洋口。唐初,改名奉節。據地方誌記載,奉節城址曾五次遷址,今天奉節至夔門之間的沿河兩岸,包括今天的白帝城,基本無人知曉。這個地址是宋朝遷的,以後也不會有變化。它的城市被山川環繞,周長6英裏。原有城門五座,各有標題。東門為曲塘天險,西門為川咽喉,南門為豎觀,南門為觀瀾,北門為宿衛。它們都建於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有500多年的歷史。現在只保留了大大小小兩個南門。南門是進城的主要通道,改名為“壹鬥門”,因杜甫“夕陽西下於魁蚶孤城,各城依南王京花”而得名。

壹鬥門比河高幾百級。在這裏,妳可以欣賞到“多水爭奇鬥艷,曲塘爭壹門”的壯麗景色。

惠蘭大廈

回瀾塔位於萬州市長江南岸,翠屏山南麓,與長江北岸的鐘鼓樓相望。建於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至今保存完好。塔為六角形九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剎頂高1.5米,塔身高32米,別具壹格。塔的底層開口,側面有雕刻,門朝南偏東。在塔門的左側是壹座紀念碑,上面刻著“幹青·龍·耿旭”的字樣。據史料記載,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長江泛濫至塔底。

鎖河鐵柱

在瞿塘峽西口,草堂河與長江交匯的礁石上,矗立著兩根粗大的鐵柱。柱子高2.3米,直徑0.4米。柱身有五個寶頂,上部有裝飾圖案,並有“...許將軍……”留在壹根鐵柱的下部。據《五代史》記載,宋丁敬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上臺後,蒙宋兩軍為爭奪四川境內據點而戰。丁敬五年(公元1264年),鎮守淮攸地區白蒂城海關的將軍徐宗武在瞿塘峽與元軍交戰。為抵禦元軍入川,徐宗武在瞿塘峽豎起兩根鐵柱,上面鑄有“徐宗武,守關將軍”字樣,並封鎖了7條鐵鏈,共計925米,以封鎖長江。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元軍攻克重慶,順流而下,奪取夔州。

靠近鐵柱的石墻上,有壹張當時官至右丞相賈思道在丁敬四年(公元1263年)發布的告示,是專門為鎖河鐵柱而發的。它在歷史上被稱為“賈思道告示碑”:

淮河統帥徐宗武奉開福鎮使呂公文德之命,拯救鏡湖和四川傅玄鎮。他挖洞,打洞,鑄鐵柱,做鐵索,鎖住了瞿塘峽,它將成為千年不朽的豐碑。《丁敬海紀東紀日記》石上,這壹朝代的大宰相賈公似乎說過。

索江鐵柱沒能完成抵抗元軍入川的歷史使命,卻成了賈思道所說的“十萬年豐碑”,保存至今。

大寧河古棧道

沿著大寧河右岸,在龍門峽西岸的懸崖之上,依次排列著無數個均勻的、方形的石洞,這就是大寧河古棧道的遺跡。棧道上的石洞多為方形,直徑20厘米見方,孔深約30厘米,孔距130-200厘米。上下鞋眼交錯成壹個倒“針”形。上排兩孔插木樁、木板,下排孔插木柱,斜撐木板,形成三角支撐架,從而建成壹條供人、畜行走的“棧道”。無錫龍門峽至寧昌古鎮有6800多個整齊的小方石洞。

據有關史料記載,它建於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用於從寧昌向巫山引鹹水。後來因為廢了引鹽役,就當棧道用了。

古棧道以寧河為主,從龍門峽口延伸,經巫溪縣至鎮平縣、湖北西溪縣、重慶城口縣。寧河棧道全長約400公裏,比著名的劍閣棧道還要長,在中國古代棧道遺跡中首屈壹指。

盤石城

又名石頭鎮、磨盤村。最早見於三國歷史。

相傳宋末蜀中為抵禦蒙古軍隊入川入侵而建15城,磨盤村為萬州天成城附屬防禦之壹。城市建設建在天然巨石上,總面積35000平方米,高度超過100米。寨子大門有兩個,壹前壹後,各由卡門組成。卡門頂上有壹座敵塔,塔上有炮孔、觀察孔、觀察孔。南北兩側各有壹座堡壘,有武器庫、彈藥庫、反炮洞、糧倉、水庫。整個山寨可退可攻,即使軍隊承壓也能安然無恙,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雲陽新縣城圍繞磨盤村而建,磨盤村的開發利用已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

六安大橋位於重慶市萬州區,是中國著名的高拱石橋。橋高聳,氣象雄偉。六安大橋(建於1871)於今年6月被淹沒,現已按原樣拆除。

波紋平靜橋

石林鎮位於涪陵城西25公裏處,是壹座縱向雙跨大橋。

龍門橋

巫山龍門大橋位於四川省巫山縣,是我國第壹座采用不平衡重轉體法施工的拱橋。主橋為鋼筋混凝土箱形拱,1孔,122m,全長197m .橋面凈寬:凈7+2x2(m)人行道。右岸半跨全寬壹次預制,轉體箱重量4240kn。左岸半跨分為單箱,上下遊分別預制,不對稱旋轉。

  • 上一篇:《淮南子》天文訓練第壹部分
  • 下一篇:陰陽師日常抽簽對抽簽有影響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