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誰能幫我?

誰能幫我?

南雄客家春節習俗調查

粵北南雄村的客家人以獨特的方式慶祝春節。他們在這個盛大的節日裏有很多習俗,比如祭竈、壓竈、去郎當圩等等。還有鄉村酒、特色小吃、新年水果、臘肉等各種特色飲食。粵北南雄村的客家人有很多禁忌,尤其是在大年初壹。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中令人耳目壹新的是贛南采茶戲的表演。南雄很多鄉鎮都有不同的習俗,最有特色的是以平田鎮為中心的“遊神”活動。所有的習俗都在有效地傳承傳統春節習俗的歷史文化,但這種習俗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許多困難,人們應該采取壹些有效的措施,使其從古代流傳下來。

關鍵詞:南雄;國家;客家話;春節;習俗

南雄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大余嶺(梅關,在江西大余和廣東南雄之間),古稱秦關,因漢代尋梅將軍曾在此居住,故又稱梅嶺。它也被稱為大玉嶺,因為在漢代只有玉笙保留它。)南部,該市北部和東部與江西省大余縣、新豐縣、全南縣接壤;始興縣、曲江縣、仁化縣西鄰。四面環山,丘陵環繞,地理上稱為“南雄盆地”。

千百年來,勤勞善良的南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時也逐漸形成了充滿生活氣息的獨特民俗。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南雄人,我深感自豪,同時也對春節習俗背後的文化內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在2008年春節和2007-2008年暑假期間,

壹、南雄農村客家春節習俗的現狀

春節習俗

南雄人通常從農歷九月和十月開始為春節做準備,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冬天至日後會蒸酒。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這壹天,人們通常稱之為小年假期,這是祭祀竈神的日子。南雄村的客家話壹般以二十四式為主。

據調查,南雄地區幾乎每個廚房都有壹個“竈神”神位,其獨特之處在於多數情況下“竈神”神位是橫著用的,而在很多地區,如大同地區,則以“壹家之主”作為對聯。南雄村客家人的“竈神”兩側,寫著“廚房興旺,民財雙贏,神財雙全”。正文從右至左寫著“挑柴的少年,是第壹個運水的官;九天東廚,廚神。”寄托了老百姓對竈神的無限崇敬和美好期待。

從臘月二十四到除夕被稱為“春節日”,這是春節的準備階段。村民們購買年貨,打掃庭院,做好這個階段的個人和家庭衛生,尤其是壹些十天半月不洗頭的老人,會在這段時間裏找時間開開心心地洗壹洗,以滿足他們辭舊迎新的心理。

除夕是30號,壹年的最後壹天。南雄鄉下的客家人改主意,貼對聯,放鞭炮,請祖宗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去浪博會”和其他地方壹樣,南雄壹些鎮的圩日壹般是錯開的,比如每3、6、9或1、4、7天。但在除夕夜,無論我們是否趕上圩日,每壹個圩戶都會遇到圩戶,這就是所謂的“流浪集市”。

南雄村有句話叫“浪跡天涯”,意思是說除夕之夜,因為大家時間都很緊,去趕集的人來得早去得也早,都是來去匆匆(就是“浪跡天涯”)。以前趕集要下午兩三點才散,到了“流浪集市”那天,十二點就早早散了。

據長輩回憶,舊社會大部分人都很窮,往往要到大年三十才籌到過年的錢,當天就要趕著去趕集買年貨。漸漸地,除夕夜的“遊園會”成了約定俗成的民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遊園會”成為人們在壹年的辛苦工作後,熱鬧輕松的壹種方式,讓自己的心在那壹天也能遊蕩。村子裏的大人們經常在那天對他們的孩子說:“我們來玩壹玩吧!”意思是對受到約束的孩子,尤其是淘氣的男孩,要保持警惕。所以到了“流浪集市”那天,所有的集市都擠滿了人,互相推擠,好不熱鬧。

南雄大部分農村客家人至今還保留著給竈神壓歲錢的習俗,當地稱之為“壓竈”。《南雄縣誌》載有“壓竈”的老方法:“壹盤米盛銀,壹管筷,壹把鑰匙,象征萬事必勝。”就筆者所見,他們現在壹般都是在竈上供奉壹碗白米飯,飯裏壓壹封利字,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旨在竈神保佑,祈求食物豐盛。也有像平田這樣的地方,利潤只有壹晚。誰在新年第壹天早起做飯,誰就能收到這筆利潤,旨在鼓勵大家在新的壹年裏努力工作。但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這壹習俗逐漸消失,尤其是對壹些年輕人而言。

除夕過後,就是新年的第壹天。人們習慣將三十日視為除夕,但南雄人習慣稱初壹為除夕。“春節,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從漢武帝元年開始,夏歷(農歷)正月初壹就被視為‘年’,節日的日期從此固定下來,壹直延續了兩千年。元旦在古代被稱為‘元旦’。1911的辛亥革命後,采用農歷(陽歷),所以在公歷1上叫‘元旦’,農歷正月初壹叫‘春節’。”[3]個人壹年中最重要的壹天是生日,每個人壹年中最重要的壹天是節日。在中國,春節作為傳統節日,是最值得紀念的壹天,南雄村民也是如此。不管他們在世界各地有多忙,他們都盡力回家慶祝春節。即使不能,也不忘給家人打電話問好。

(二)春節習俗案例研究

俗話說:“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沒錯,南雄很多鄉鎮都有不同的風俗,但最有特色的活動還是以平田鎮為中心的“遊神”(其實是拜人而不是拜神),由“告神”和“謝神”兩個活動組成。

位於南雄東北部,靠近江西信豐縣平田鎮,有壹個海拔500米左右的小盆地。這裏住著1000多戶人家,主要是葉和鄧。在古代,盆地中心有阿杜通寺,占地約100平方米。(如圖二)殿內供奉著壹尊高約1.5米的嘟嘟菩薩像,左右各有壹尊高約0.8米的力士像,為陳、鄧兩位將軍而設。據傳說,這座寺廟很小,但很有靈性。附近村子裏有人崇敬這位統帥菩薩。每個月的初壹和十五,很多善男信女都會去廟裏燒香祈福。這個地方可謂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代平天分十甲,每年輪換壹甲,舉行“告神”(迎神)和“謝神”的活動。八月,選個吉利的月份“告神”,祈求菩薩保佑人畜,五谷豐登。第二年正月初二到第十二天是“感謝上帝”,持續了10天。舉甲拜菩薩,表演演技,舞龍打獅,熱鬧非凡。

現在,整個平田鎮及其鄰近的南雄市區30公裏左右的楠木鎮,以及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萬隆鄉、縣社井鄉的部分群眾,聯合起來搞這個“神遊”活動。春節期間,我仔細觀看了整個活動。“感謝上帝”活動的主要流程如下:“感謝上帝”活動的主持人劉佳在冬季至日前後開始舞龍舞獅和表演的訓練(演員都是8月中旬“告訴上帝”活動的參與者,“告訴上帝”活動與春節期間的“感謝上帝”活動基本相同)。

舞龍舞獅:南雄的舞龍有瑞龍、香紅龍、黃龍、遊龍、雙龍等。最有特色的是雄州鎮賓陽門的“瑞龍”。龍身被分割成10多段,用竹片紮起來,裝上透明油紙並塗上顏色,由10多位赤膊英雄共舞。“感謝上帝”活動就表現了這種“龍”。大年初壹到第十二天的10天“感謝上帝”活動期間,舞龍隊要去各個甲胄“舞龍”,誰跳舞誰就得放鞭炮,否則就不保佑他家財運亨通,幸福富貴。總之就是不吉利,新的壹年很難做事。舞獅大多在春節期間表演。獅子有草獅、鴛鴦獅、地獅、九角獅、香獅、寬獅、瑞獅、高蹺獅等。舞蹈有單獅和雙獅。南雄地區最具特色的是湖口鎮楊芬村的地磨獅和竹基鎮洋湖村陸屋村的草獅。他們動作敏捷,腳步矯健,舞蹈精彩,氣氛熱烈,表達了勞動人民在節日裏的歡樂活潑和對生活、對土地的無限熱愛。南雄舞獅受江西“手獅”“板凳獅”、安徽“青獅”、湖南“武獅”、廣東“醒獅”等影響,從世界各地發展而來。以平田鎮為中心的“感謝上帝”活動,是由鴛鴦獅子跳的。在歷年“感謝上帝”的活動中,最熱鬧的壹天是今年的大年初壹。由於我住在杜同寺附近的村子裏,我目睹了它後來的成長。據我調查,新中國成立後,1952的土改運動中,迷信被破壞了,都通寺和菩薩都被破壞了。10年後,1962年,有人重修寺廟,立菩薩,被有關部門破壞。30年後的1993年,又有人主張集資建廟立菩薩,再次被政府制止。時隔15年,2008年,終於在平田本地和外地信眾的捐助下重建了寺廟,立了壹尊菩薩(菩薩是除夕從江西社買回的)。去年冬天,我親眼目睹了村民建廟的過程:百年壹遇的大雪把整個平田鎮都撒了壹地,就連建廟用的磚頭也幾乎被淹沒。然而,人們冒著寒風和冷雪爭先恐後地忙碌著,終於在30日完工。大年初二,附近村和偏遠村的村民都來鬥通寺燒香祈福。

大年初壹天剛破曉,的活動主持人就從江西社稷出發,舞龍舞獅,壹路放鞭炮鳴槍,小心翼翼地接待葉篤同和他的得力助手陳、鄧爾進寺。劉佳人和他們的家人壹起慶祝,其他壹些賈人也加入了長長的隊伍。站在屋頂向外望去,只見“長龍”從杜桐寺延伸出來,長達200米。據長輩回憶,在沒有寺廟和菩薩的那段時間,活動依然會如期進行,以之前的寺廟遺址為中心。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們必然會表演贛南采茶戲,但近年來,由於經濟和人為的原因,只能偶然表演。由於2008年是鬥通寺歷史上較新的壹年,多年未上演的贛南采茶戲也首次登場。贛南采茶戲的作者將詳細闡述娛樂部分。

(3)春節飲食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都會舉行春節慶祝活動,飲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雄農村客家春節飲食文化就像大自然中壹束可愛的野花,給人以純美的享受、身心的愉悅和傳統文化精神的陶冶。下面,筆者將陳述南雄的鄉村酒、特色小吃、新年水果和野味。

酒:南雄人喜歡在春節期間用“國缸酒”招待客人。冬天的至日過後,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酒,這是城鄉人釀造的傳統酒。以前南雄流行在家釀酒,有黃酒、燒(白)酒、“過桶酒”三種。元旦家宴,雖有其他佳釀,也必須出敬己所釀的“過桶酒”。“過桶酒”既有燒(白)酒的勁道,又有黃酒的甘甜。現在城市裏很少有人自己釀酒了。20世紀,整個人類進入了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在工業文明的強烈沖擊下,南雄人也無壹例外地遭受著傳統文化的淡化危機。

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腐乳(如5),是春節家家必備的小吃。南雄的豆腐和東江的豆腐不壹樣。東江用的是水豆腐腦和油豆腐腦,餡料以肉為主,而南雄的豆腐腦多采用油豆腐腦袋沖泡,餡料豐富多樣。它的做法是用新鮮的芋頭、脆皮蝦、剁碎的臘肉、蘑菇、香菜等材料剁碎拌勻。有的人還會根據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餡料。然後,把大塊的油豆腐做壹個小口,把裏面的果肉挖出來,沖泡成已經做好的餡,放在蒸籠裏蒸著吃。釀豆腐是壹種不辣的小吃。想吃辣的,可以用南雄鄉村的傳統辣椒醬拌著吃,或者學習當地正宗的吃法。從豆腐包的小口到餡料都可以吃到辣醬和生香菜,鮮美可口。餡料多樣,口味豐富多樣。

春節水果:炸芋頭片、紅薯片;用五香粉和辣椒粉將粘米粉打濕,做成薄片,煎成豆餅或貝殼餅;熟芋頭,搗碎,加豬油、辣椒粉、粘米粉,做成手指的圓球,炸成豬糊球;還有油炸水果,炒年糕等等。另外,南雄的客家菜館,春節期間有十多種,但春節期間幾乎家家都要做油館。

春節臘肉是冬春季節的傳統時令美食。每年冬季至日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制作臘肉,包括臘鴨、臘肉、香腸、臘雞、臘鵝和臘狗,以及山區的臘肉野味。

南雄農村客家最有名的臘鴨就是臘鴨。據清代南雄府誌記載:“公鴨嫩肥,酥脆,沾茶油,鮮紅色,久味鮮美,在廣城甚貴。”南雄板鴨又名鹽水鴨,外形美觀,皮白皮黃,油尾飽滿,

皮薄肉嫩,紅肉鮮,骨頭脆而有嚼勁,風味獨特,質量上乘,是饋贈親友的美味佳肴的特點。南雄鹽水鴨,

它還以諸暨巷的臘香而聞名。臘香,諸暨巷的作坊之壹,以精制臘肉味聞名。

(四)春節禁忌

“簡單來說,‘忌諱’就是心理上忌諱的東西,言行上規定為不能說、不能做的事情。”【5】南雄春節有很多禁忌。比如要求言行壹致,提倡吉祥話。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碎了盤子,馬上念“歲歲平安”,就是用諧音化惡為吉;行為也需要多註意,尤其是調皮的孩子不能打架。。

在南雄農村客家地區,從壹年級到五年級都有很多禁忌。朋友,當妳去壹個菜園,想進去摘花取樂的時候,壹定要小心。小心阿姨給妳上“培訓班”。有“壹雞二鵝三豬四羊五牛”,妳聽了這句話可能會很困惑。它意味著從第壹天到第五天的每壹天都代表壹種家禽或家畜的誕生。“過年不能進菜園,會把雞帶進來;第二天可以進菜園,因為鵝跑不進去;初三禁止進入菜園,豬會被帶進來;第四天可以進菜園,因為羊不會撞柵欄;第五天不能進菜園,會把牛帶進來的。”這樣高深莫測的道理,似乎只有本地人才會懂。

大年初壹,禁忌最多,比如:白天不能睡懶覺,否則妳的場會滑;壹般大年初壹到初二都不掃地。如果地面是臟的,他們用手撿起來。大年初三叫“送窮”,然後倒垃圾。早上吃早餐只能吃素,不然今年就不吃蔬菜了;妳不能洗頭。有山神,也有水神。那天洗頭會汙染所有水源,水神會懲罰洗頭人,讓壹切都不如意。從初壹到初五,是過年的時候。除了初三,大家都可以走親訪友。第五天的第五天被稱為“和平”日。過了第六天,農村準備春耕。

(4)春節娛樂

春節是全國人民壹起慶祝的日子。各地的娛樂活動自然很多,南雄客家農村也不例外。采茶戲很典型。

采茶戲曲調優美,清新甜美,是南雄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劇目。采茶戲是清朝乾隆年間從南康、新豐、隴南傳入南雄的。音樂唱腔由贛南采茶燈和南雄民樂組成。該劇前期角色較少,演員出身,丹、仇,壹個胡琴,壹面大鼓,五個人就能演出來。

行動。采茶戲用的是表演藝術中的扇花,即男女雙方右手各持壹把彩色的絹扇作為道具,用扇子分高、低、左、右、前、後、前、後等不同位置進行造型。舞臺表演采用短步法。根據勞動人民在勞動中上山下山、采茶等動作的演變,將小步舞運用於舞臺表演。老藝術家中,傳統動作較多,如相公打傘、懶人提扇、烏鴉降翅、烏雲遮月、美人照鏡子、鳳凰梳妝、獅子滾球、烏鴉戲水等。演出主要用當地語言。唱段穿插三字腔:“誒,誒,誒,誒,誒,色相,色相,呵呵等。,通常出現在最後壹句或詠嘆調的結尾,前面有降調。1953年,城關鎮宣傳隊話劇《姐姐》參加省業余文藝匯演,獲優秀獎。7月1958,1,南雄采茶劇團成立,先後編曲、移植、創作了龍舟競渡、獵鳥、修鞋、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山國風雲、總統的女兒、田老漢賣牛等演出。”越看越愛看”(朱·)1976參加省業余文藝匯演獲優秀獎;《快樂的花》(華雲傑、劉衛東、鐘玉華)參加1981省文藝專業演出,獲創作、表演二等獎。春節期間,以平田鎮為中心的“感謝上帝”活動上演了贛南采茶戲,與上述采茶戲大相徑庭。

春節期間,南雄村仍有許多客家人將賭博視為壹種娛樂。雖然平時從不賭博的人,從大年初壹到初三都會做幾局,但很少有人會去豪賭,因為他們有“新的壹年輸錢不吉利,發財難”的說法。

四。結論

春節是舉國歡慶的節日。作為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深受人民群眾的重視和青睞。春節對南雄鄉下的客家人來說是更重要的壹天。長期以來,每年遠離家鄉的遊子都會想盡辦法回家慶祝這個節日。他們慶祝春節的方式很有特色,有很多習俗,比如祭竈、壓竈、趕集等等。它還有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如鄉村酒,特色小吃,新年水果和臘肉,等等。另外,粵北南雄農村客家有很多禁忌,就像農歷初壹到初五有很多禁忌,幾年中初壹的禁忌最多;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中令人耳目壹新的是贛南采茶戲的表演,曲調優美,清新甜美,是南雄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劇目。采茶戲是清朝乾隆年間從南康、新豐、隴南傳入南雄的。音樂唱腔由贛南采茶燈和南雄民樂組成。南雄許多鄉鎮都有不同的習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平田鎮為中心的“訪神”活動,寄托了南雄村客家人對葉篤通的虔誠崇拜和幸福期盼。

南雄農村的客家春節習俗,無論是我們熟知的還是尚未發掘的,都在有效地傳承著傳統春節習俗的歷史文化,但這種習俗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比如很多人外出工作或在大城市學習,春節習俗面臨同化。原有的壹些春節習俗在內外雙重作用下逐漸消失,逐漸演變成各地的民俗。又如壹些農村村民喜愛的采茶戲,正面臨後繼無人等危險。

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搶救家馮驥才先生認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先進的發達國家開始搶救自己的民間文化,而目前我們整個知識界的覺悟還不夠,我們的民間文化始終處於自我毀滅的狀態,無人問津。不搶救,真的會消失。”的確,就像南雄村的壹些客家春節民俗壹樣,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人們應該采取壹些有效的措施,使其永遠流傳下去。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南雄人,也希望能盡壹點綿薄之力,呼籲現代人在享受豐富物質文化的同時,更加重視南雄村客家春節習俗等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節日文化,從而促進季節、傳統習俗等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傳承。

  • 上一篇:請問2010 10 11移動黃道吉日?
  • 下一篇:停車位交易轉讓流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