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趙公明相關文物

趙公明相關文物

趙達村的趙公明文物在歷代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加之在“文革”運動中,許多殘存的文物遭到破壞。趙達村僅存的與趙公明有關的文物可稱為“吉光片玉”。其中重要的是石碑,古廟和從他們的墳墓中出土的文物。

在趙達村的趙公明廟前,有壹塊石碑,上面有題詞。在額頭上,碑文寫著“重建趙元帥廟碑文”。碑文說:“樓觀說它叫趙達村,老譚旋廟,財神生於斯。不知道是從哪壹代建的廟,至今都倒了...趙公明自秦以來就被封為黑湖的譚旋,上天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紀念碑建於明朝萬歷九年(1581)八月十五日,距今424年。碑高0.5m,寬0.73m,高1.51m,厚0.19m..碑上刻著重建時捐贈者的地址、姓名和捐款次數。這塊石碑上最重要的壹句話是“財神生於斯”。據記載,趙達村是財神趙公明的出生地。其次,“殿中不知從何代起。”說明財神廟建立的時間不詳。第三,據記載,趙公明來自秦朝。第四,道教在《黑虎》中稱趙公明為譚旋元帥召公。不用說,這塊石碑在趙公明的家鄉是珍貴的。可惜,據村裏老人說,這塊石碑是文革時期鋪的,看得出字口磨損的比較厲害。筆者在1990去財神廟調查文物時,這塊石碑在壹個老鄉的臺階上,上面有壹個2米多高的草堆。想看碑上的字,得請主家,費了好大勁,把草堆挪開,把灰塵擦幹凈,才能壹覽無遺。

1990年,財神只有壹座趙公明神廟,磚石結構,有壹座北門。在上個世紀的合作化運動中,財神廟被改成了倉庫,也叫儲物室,堵住了原來朝南的門,打開了朝北的門。有三座寺廟,有橫梁和堅硬的山墻。在屋脊正中的松檁下,壹行楷書寫著“清光緒五年黃道吉日”,即清光緒十四年(1888)。從這條線推斷,財神的趙公明神廟重建於這壹年。當時村組的壹些生產工具還存放在廟裏。中間靠近南檐墻有壹張舊桌子。桌子上有壹個沙管,管中黃色表紙上的寫字板上寫著“趙公明之神”寺內山墻頂部保存著四幅完整的三角形壁畫。線條通暢,構圖得當,墨線生動,畫的人物特別有技巧。後來,省內專家韓偉考證,斷定這是壹幅元代壁畫。

財神廟南檐的方板也繪有彩畫。其人物飛禽走獸,色彩斑駁、腐朽,雖已剝落殘缺,但精神卻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財神寺山墻厚0.92米,長10.6米,檐口高3.4米,臺階高0.4米。院子裏有兩個石頭旗桿底座。鐵旗桿原來有幾十尺高,用熟鐵、方桶等東西裝飾。可惜在上個世紀的鋼鐵冶煉中被砸煉了。老村民回憶,財神廟內有廂房、門樓、照壁、古井等,布局緊湊合理。清代乾隆初年的縣令鄒儒,專修《周至縣誌》,記載“本村(趙達村)只有壹座趙元帥廟,城中百姓稱神為肉身。”可惜的是,廟院內的古廂房、照壁、古井、神像都被破壞了。

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社會的民族文化自信重新覺醒,市場經濟擴大了全社會創造和積累財富的空間,文化的潛在價值逐漸顯現,對古代文化的再認識加深,村民們認識到財神文化的重要價值,於是村民們重修和修繕了趙元帥廟。趙元帥廟南新建三廟,著名書法家先生題詞。原來的三座古寺已經修復,趙元帥廟煥然壹新。趙公明的雕像各有風格,旁邊還有曹豹、蕭聲、陳九公、姚爾毅等武將的雕像。趙大村財神兩廟的趙公明雕像,都是壹手拿著鋼鞭,壹手拿著元寶,穿著黑袍,架著黑虎。

趙大村東邊有壹條小河,蜿蜒北流,匯入渭河。河西有壹個高丘。土堆裏有壹座古墓,是財神趙公明的墓。完好的土堆很高,前面有壹個亭子和壹個紀念碑,都在20世紀70年代被毀。《周至縣誌·古跡誌》載,“趙元帥墓位於村,縣城東南35裏。”乾隆十二年,知縣修繕趙公明墓,築墻護財神廟。“文革”期間,趙公明墓被挖掘,出土了壹個高約0.6米,直徑約0.5米的瓷甕。被掘墓人砸碎了,無數石綠色的銅錢從骨灰盒裏滾了出來。掘墓人把它當成廢銅爛鐵,把銅錢賣給廢品收購站。當時,趙達村的壹位老人非常珍惜它。趁人不備,他掏出五個銅錢藏在別處。當筆者走訪該村時,這位長者將煙壺舉在筆者面前。煙壺下掛著壹個絲花結,結上有銅飾。仔細壹看,是五個銅錢。長老說:“瓷甕裏的銅錢都是唐朝的錢幣,青綠相間,外輪內側的邊緣壹點也沒有磨損。我從當作廢銅爛鐵的銅錢裏搶救出了五個銅錢。”作者仔細欣賞了它們,都是唐代開元鮑彤的。他們在外表上是極好的。雖然它們已經被玩穿了,但銅綠仍然存在,有2顆星星和3個月亮。可以證明,瓷甕中的銅錢應該是唐代開元的鮑彤幣,銅錢至少在唐代開元時期埋在趙公明墓中。

走訪趙達村、目睹趙公明墓發掘的長輩們都說,墓中還出土了硯、硯、陶、石夯等文物,以及用來收藏墓券的磚石。

  • 上一篇:誰看過梅沈星宮的第二部?
  • 下一篇:近期吉日出國查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