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古代君王過春節有哪些不同於民間的習俗?

古代君王過春節有哪些不同於民間的習俗?

“萬物春送殘蠟,歲末今宵。”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還記得小時候,大年初壹來臨,傳統習俗生機勃勃,四面八方的遊子回鄉探親,讓千家萬戶其樂融融。長大後,工業文明時代隆隆而來,年味淡了許多,讓人頗有感慨。

回望過去,在年味濃厚的農業時代,帝國制高點清宮的春節有哪些習俗?天子是如何度過這個重要的節日的?

壹、春聯納吉

"每個家庭總是用新桃子換舊桃子."。自從五代蜀國皇帝孟嘗君寫下“新年迎,甲節慶長”的對聯後,貼春聯迎接新年已經成為壹種傳統習俗。

清宮春聯不同於民間用紅紙紅墨書寫的壹次性春聯。而是由擅長各派書法的翰林院用學術毛筆寫在白絹上,再制作邊框,反復使用多年。

清宮春聯用白帛書寫,壹方面是因為白色在當時的社會是高貴的,更重要的是為了在懸掛時與故宮的朱紅柱形成色彩對比,以便觀賞。

比如所謂的“大內宮春聯”,就是用白綾制成,翰林誠心獻上的。宮殿的彩繪柱子都是紅色的,所以映成白色。與春聯壹起張貼的還有門神,它們也是由同樣的材料制成,顏色豐富多彩。

如果趕上皇家慶生的喜事,為了營造喜慶的氣氛,負責人需要向皇帝報告,要紅對聯。比如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時,李親王請示:“是否她的對聯都要用朱紙黃絲邊,等待官方決定。”

清宮春聯主要由擅長不同文風的翰林完成。在內容上,翰林為了避免被判文過飾非,通常以穩定為主,用吉祥文字填充門面。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禁忌:如陳後主為隋文帝吟誦的對聯“日月為山河,山河壯於禦所”,後為歷代宮廷所用,因嫌“日月”喚出大明之魂,從未用過,故春聯“天九門露宮及其院落 並代之以元代趙孟頫為元世祖忽必烈所寫的“多國服,俯首珠冠”。

乾隆年間,國家文教昌盛,翰林學士以吉祥文字寫春聯。用詞華麗典雅,為後世所用。如果斷了繼續用,新帛是當時翰林根據舊文改寫的。

清宮春聯的制作是由內政部和工業部共同完成的。壹般由工部先根據寺廟的等級和規模確定春聯的大小和樣式,由制造庫(工部下屬機構)提供制作材料,交由內務府制造處(主要為清宮制造日用品)制作。

由於材料特殊,寺廟眾多,貪汙腐敗,清宮制作春聯也是壹大消耗。為了減少開支,清宮曾多次廢除春聯。比如乾隆三十年,皇帝批準了內務部的奏折,撤下了紫禁城裏的100多幅春聯和門神。

宮廷春聯平日由工部門神庫保管。剛開始維護比較粗放。如果壞了,可以隨時修理更換。後來,朝廷為了加強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在乾隆二十三年規定,每五年由工部侍郎和內務府大臣各帶領工部人員統計春聯和門神的情況,經皇帝批準後派官員監督工人修復春聯。清宮春聯五年保養壹次的做法就這樣形成了。

宮春聯壹般在臘月二十三(官印由官府加蓋,府衙不再開放)的“印”後懸掛,尤其是臘月二十六。第二年正月二十日開印後撤去,多在二月初二龍擡頭之時。春聯的摘掛由工部和內政部協調辦理,從幹青宮開始,從後亭到錢坫依次進行。

如果新年恰逢皇帝和太後的百日喪期,當年就不會到處掛春聯,第二年就恢復正常了。特殊情況下,清宮也會提前撤下春聯。比如順治十八年,福臨得了天花,宮裏禁止壹切娛樂活動。正月初五,春聯早早撤下。

第二,新裝迎春

和民間類似,天子每年都會穿新衣迎接春節。田字的服裝多種多樣,包括皇家服裝、吉祥服裝、常服、旅遊服裝等等。我們最熟悉的是龍袍,是皇帝在重大節日、宴會等隆重場合的吉祥服裝。在清朝,田字皇帝的長袍壹般由極其昂貴的絲綢制成,還有適合夏天的薄紗和龍袍。龍袍上裝飾著復雜的圖案,包括太陽、月亮、星星、山脈、龍、中國昆蟲、比目魚、宗彜、海藻、火和粉米十二個章節,氣勢磅礴。

在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期間,負責管理皇帝服裝的上士監督委員會提前準備好服裝。天子在參加宮廷儀式時,頭戴吉祥服冠,身披黃袍,身披貂皮端蓋(大衣),腰系腰帶,春綢棉褲,白棉襪,羊皮皂靴。儀式結束後,天子需要換上衣服,穿上另壹套朝服,戴上王冠,去宮裏拜見太後,以示孝順。

偶爾皇帝自己選衣服。比如乾隆十九年除夕,太監為第二天獻上壹件明黃色的錦袍,但乾隆臨時改變主意,穿上了壹件香錦袍,並下令這件香袍“平日少等,每年沐浴後等到十二月三十日”,成為以後每年的慣例。

第三,家宴

在春節期間,天子將舉行三次大宴會,兩次以其家人為家長的家宴,以及壹次以君主身份為其大臣舉行的國宴。清代的國宴分為全席和中式席兩種。宮內國宴必須是滿座,宮外可以用中式席。滿座分為六個等級。

壹等、二等、三等都是獻給已故皇帝的。活人能享受到的最高等級是四等座,只在春節、長壽節(皇帝生日)、皇帝婚禮等重要場合出現。第五、六席主要用於宴請諸侯國朝貢使節和蒙古王公貴族。

酒席分兩席,第壹席是以點心為主的“餅宴”,然後是以酒肉為主的“宴宴”。

這種春節期間的四等全宴,每年中午都在太和殿舉行。全席210席,隨席300余人,按等級分為單人席、雙人席、三人席。

所有的座位都用長條矮桌,只有壹、二等官員才能在大廳用餐。每張桌子上的菜都壹樣,菜譜年年不變。菜雖豐盛,天子在國宴,誰能盡興?

飯菜不壹定好,但錢是AA制:為了節省開支,增強諸侯的責任感,只有皇帝的餐飲由國庫負擔,每次“餅宴”的點心由光祿寺提供,而“宴宴”的菜肴和餐具則由有爵位的諸侯按等級提供,如有差額,由光祿寺補足。

為了避免老皇子和小皇後不可名狀的發生,天子家宴分兩次,與皇後共進早餐,與太子共進晚餐。

家庭聚餐也井然有序。家庭宴會由內政部組織,用餐地點壹般在幹青宮。後妃宴時皇帝坐在殿裏,皇族宴時皇帝坐在禦座上。剩下的人按照等級和輩分分成單桌或者* * *桌。同樣,先上菜、奶茶,再安排酒席,最後上“水果桌”。

有了酒席,餐桌不僅按檔次劃分,餐桌上的菜肴和餐具也各不相同,處處顯示著禮儀。吃飯時,皇帝入座或離席都要放音樂。皇帝在喝茶、吃喝的時候,要磕頭祝賀酒席,甚至在賜酒的時候還要磕頭謝恩。繁瑣的禮儀堪稱折磨。

有壹點暖意在於,宴席的時候,內務府會“轉宴”:從皇帝開始,桌上的點心都會擺上桌,以便與宴席分享。

當然,我們應該在春節吃餃子。清宮新年第壹餐是餃子,遵守努爾哈赤時代留下的習俗。妳必須吃蔬菜餡的素食餃子。除夕大典結束後,皇帝會在昭仁殿的東艙吃餃子,而餃子必須恰好在皇帝坐下的時候出鍋。

為了保證時間準確,廚師們煞費苦心:傳統上,從臘月末到正月,皇帝每過壹道門檻,太監就會燃放壹串鞭炮,讓廚師們掌握皇帝的行程,控制好溫度。到了清朝末年,祖宗的規矩越來越松,天子的餃子改在春節時在養心殿吃,餃子餡也從素餡變成了肉餡。

四。各種活動

春節連接兩歲意義重大,天子此時要完成很多象征性的活動。

在新年的第壹天,天子會喝屠蘇酒,舉行“開筆”祝福儀式。壹般來說,用筆祈禱是在養心殿東暖閣明亮的窗戶裏進行的,田字通常在這裏處理政務。壹日之始,田字來到東暖閣,親手點燃名為“玉燭長調”的白玉燭臺,用屠蘇酒盛滿由黃金和寶石制成、象征國家穩定的“金甌永固”杯,手握“萬年青”毛筆,莊嚴書寫“天下太平”“國久天長”。

在初二到初十的日子裏,天子還會選擇吉日,選擇擅長詩詞賦的文臣,壹起喝茶寫詩,以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茶宴始於乾隆年間,因在崇化殿舉行,故又稱“中華宴叢仙”。

起初參與者只是文官,後來演變成28位王公大臣。茶宴上,大臣們齊聚壹堂,品嘗由杭州石峰龍井的梅花、松子、佛手制成的“三清茶”。這個命題是皇帝當場提出來的,大家都寫詩,這是壹件大事。

除了這些意在為世人樹立榜樣的活動,天子也有自己的休閑方式——看戲。

清朝的皇帝有很多好戲,尤其是晚清的皇帝。清朝初年,有很多雜劇和昆曲。同治年間受慈禧影響,京劇開始流行。光緒年間,慈禧在春節時召集了幾個著名的民間京劇團入宮,路人皆表演了幾天,足夠過戲劇癮。

清代天帝不僅愛聽戲曲,而且會唱歌的人也不少:甘龍在祭竈時經常唱《訪賢》;道光主演《斑衣戲色》招待太後;同治會唱武俠,但唱得不夠;光緒雖然不會唱歌,但會壹幕幕演戲,經常以演《金山寺》自娛自樂。

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不僅是壹個盛大的節日,也是血濃於水的同胞們的文化和心理紐帶。回憶過去對國家的春節,展望現在對民族的春節,希望我們的年味越來越濃,傳統節日越來越發揚光大。

  • 上一篇:誰見過荷花燈?這是第幾集?
  • 下一篇:哪裏可以下載中國與四大古典小說講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