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港。位於長樂市西部,當時港灣又寬又深,風平浪靜,是停泊船只的天然避風處。據《昌樂縣誌》記載:“太平港位於縣城西半部,舊名馬江。明朝永樂七年(1409),鄭和下西洋服役,所有船只都停泊在此,故改名今。”它在鄭和下西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太平港淤塞嚴重,只有壹個狹窄的港口可供船只通行,仍是長樂的水路港口。
2.田公主廟。建於永樂七年(1409),位於長樂市北部,是海港的樞紐。據《長樂文史誌》記載:“宦官鄭和下西洋取寶。後來朝廷派使者封了琉球王孫中山,他們都在這裏設祭開航。”是研究鄭和在長樂活動的遺址。
3.石羊街。是鄭和下西洋的發兵之地,也是長樂商貿的繁華之地。甘鄭重修改《昌樂縣誌》:“永樂十年(1412),宦官駐石羊街,人物雲集如城。”
4.雲門寺。在長樂洋嶼鄉雲門山,有松子廟、文昌閣等。永樂十年(1412),鄭和下西洋,率領船隊留守泊江沿江起航,鄭和登上雲門山重修雲門寺。
5.南山天妃宮。永樂十年(1412),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歸來後,要求在南山塔(三豐寺塔)旁修建“天妃宮”,“作為官員祈求消息之所”,並在天妃宮修建大井石柵欄。
6.三豐寶塔寺(俗稱南山寶塔寺)。爬長樂城西的高山(塔坪山),明朝永樂十壹年(1413),鄭和與僧人重修此寺,題名“三峰寶塔寺”。神殿已經陷落了。
7.三寶搖滾。位於長樂北部潭頭鎮二流村,有壹石門,古名龍嚴豐。宋珠熙為避偽學禁令而居此,同鄉與其弟劉力在此求學,並建有書院。後來被稱為“二六眼”。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對其進行了修繕。為了紀念鄭和,人們稱這塊巖石為“三寶巖”。至今仍是長樂的壹處景點。
8.銅鈴。鄭和於宣德六年(1431)五月在長樂鑄造銅鐘。鐘上的銘文寫著:“願長生不老,祈求西洋平安,吉祥如意者,乃泰明六歲宣德,宦官鄭和、王景弘等官與兵,急鑄銅鐘。”銅鐘高84厘米,直徑約50厘米,重154公斤。鐘面上刻著54個字。這個鐘今天仍然存在。
9.三清殿。鄭和建於宣德六年春。據《天妃靈異傳》碑文記載:“今春仍赴周子港復修佛寺,增美增財,並在宮中左側建三清殿,雕補聖像,煥然壹新。鐘鼓不可為樂器。”這座寺廟已經淪陷了。
10.天妃·淩影紀念碑。此碑是鄭和等人於宣德六年(1431)十壹月在長樂所立,紀念其七下西洋。碑高162厘米,寬78厘米,厚約17厘米。碑文是楷書,有***1177字樣。碑身刻於銘文“天妃淩影記”中間,出土於1931長樂南山。它與銅鐘、三豐寺塔壹起,是鄭和下西洋在福州留下的珍貴文物。與太平港遺址、石羊街、三寶巖壹起,是中外人民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也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