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郭桓案之謎揭開兩座朱升墓之謎——疑雲重重的朱升父子(上)

郭桓案之謎揭開兩座朱升墓之謎——疑雲重重的朱升父子(上)

揭開兩座朱升墓的神秘面紗

——神秘的朱升父子的葬禮(4)

洪武二年(1368)朱升邀老龜山回石門,兩年後(1370)因肺病死於石門家中。

但他的墓在江蘇鹽城,是朱的後人修建的。墓碑記載“洪武二年,以年事已高,祭祖為由,辭官退隱。”凱夫人跋山涉水,渡過長江、淮河,抵達東海,轉往西溪余旭,並在南龍崗建房。次年病逝,葬於鹽城南龍崗文曲溝,享年72歲。"

從朱升的《林峰集》和朱仝的《府補集》中,我們可以梳理出朱升生前和死後的人生軌跡。可以確定,朱升的晚年是在石門度過的,鹽城的記載是錯誤的。

至少,有證據表明,第七孫朱墓落於鹽城,卒於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十二月(據出土文物)。

從去世的1370年,到第七孫朱去世的1504年,中間間隔了134年(平均世代為19年,符合徽州宗族特征)。

朱升死後,為什麽要在入口後埋葬詹天?

朱升的墓在哪裏?

古時候徽州人有個習俗。60歲以後,他們必須自己準備棺材和墳墓。朱升已經為自己準備了壹塊墓地,那就是詹天。

在朱的文集裏,有壹篇寫的五律《德湛田家丞》:

朱升的墓址壹定是風水先生選的(他是這方面的專家)。這首詩並沒有標明時間,但從《海中風塵》可以看出,朱元璋當時已經控制了大局,國內局勢趨於穩定。從“為什麽親友哭,笑入墳墓”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朱升對人類生老病死的規律漠不關心。

然而,朱升死後,詹天並沒有立即下葬。據弘治《徽州府誌》載,葬於“入口處,後葬詹田”。

仔細看《安徽省地圖集》(2011版)顯示,休寧縣有壹個支鄉,距離石門約20公裏。石門附近還有壹個分支,是個自然村。離石門只有2公裏左右。

顯然,朱升的墓首先葬在石門附近的岔口村,而不是在距石門約40裏的休寧岔口鄉。

我查了明朝嘉靖到民國歙縣的區劃。《民國歙縣誌》中,石門、岔口、湛天都屬於二十五都,湛天都是湛天。《康熙字典》說,詹“既有學問,又有見識”,“與詹天佑有聯系”。

當時為什麽不把朱升選中的風水寶地湛天埋了,先把入口埋了?這個謎團可以從朱彤的文章中解開。朱仝在《臨死哭祭考》中說:

唉!時間過得很快,順序變了,死神在臉上哭,又崩潰了。按禮三月葬,今不能遵者,渾有禁葬書之說。這對於關註過生活的人來說,是壹個堅實的考驗,無法打破他們的迷茫。

古代漢族的喪葬儀式很講究:孝子從父母去世到出殯哭個不停;葬禮後想到父母就哭,而且不選時間,這叫“壹直哭。”“卒”是終止的意思,“卒哭”是為了結束“壹直哭”的犧牲。此後改為每天早晚壹次的哭飲,稱為“有時哭”。

按照周代的禮制,士子葬於三月(喪禮後須停葬,歷時三月),自葬日起,接連舉行三次祭祀儀式,第三次祭祀儀式後的壹天舉行“祭亡哭”(天幹吉日法,甲、丙、戊、庚仁之日為剛日,乙、丁、吉、辛貴之日為柔日)。此時距死亡開始約壹百天。後世民間的“百日祭”源於“臨死哭喪”儀式。

朱仝話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死而哭”的祭祀快到了。按照古代的儀式,葬禮應該在葬禮結束後的三月停止,但是現在已經不可能遵守這個規定了,因為葬禮書上有壹個禁忌,必須避開這壹天(朱升死於12月)。陰陽學說是朱升平時研究最深的理論之壹。所以,只有按照朱升的理論,提前進行“急葬”(急葬是指家裏窮或者他因為其他原因不能留到三月,死後才葬)。

由於是急葬,沒有更多的準備時間,就臨時埋在了入口處,後來選了個吉日,重新埋在了風水寶地占天。

這應該是朱升在入城後埋葬詹天的原因。

詹天在哪裏?

展田位於秀田交界處。現在地圖上沒有占天,只有趙天。詹、、詹的讀音為zhān,同音字。

從占田到左田有壹個地名變化的過程。嘉靖《徽州府誌》記載歙縣有左田、石門、黃墩等6個村。

清順治《歙縣全圖》中,25城地圖中有石門、湛天,湛天成了湛天;

在青幹隆,25都圖19村仍存在石門村,占田村(可能合並)已丟失,新增岔口村。

到了青島光,第二十五都在圖44村,又加了湛田村,湛田又成了湛田;

民國時期,25都圖40有6個村,包括石門、占田、南溪南、若墩等。此外還有石灘、喬婷、承天、岔口等村莊。

2005年有王村鎮治田村,石門鄉石門村。解放前的二十五都治田村和石門村分屬兩個鄉鎮,壹直保持到現在。而岔口村去了其他村,但還在地圖上。

因此,湛田、趙天、湛田、岔口、石門都在明朝二十五都的範圍之內,這與史書記載的朱升的埋葬地有關。

鹽城為什麽會有朱升墓?

現在,問題已經基本搞清楚了。入關後,朱升墓先遷至占田,即現在的歙縣王村鎮趙天村。

朱升死後,朱彤去了京都工作。洪武十八年(1385),卷入戶部侍郎郭桓案,冤死獄中。這壹年,他才46歲。

我以為朱仝死後,他的孩子會離開石門逃離家鄉,可能去鹽城。但是看了範來的文章,感覺並不是這樣。

範萊(1538-1617),即範萊陽,休寧人,萬歷進士,任浙江右使,調任福建左使。

萬歷四十四年(1616),死後246年,79歲的範來“過了玉樹村,卻與程公婆結親,從深腳到石門”並結識了朱的後人孫士信、朱、朱(。

這個信息太珍貴了。按年表,朱世新等人大約是朱升的第十三個孫輩,至今仍住在石門,虔誠地堅守著祖先,保存著朱升畫像的遺跡,連朱元璋題寫的“梅花正月”的匾額,也依然如新。

據鹽城出土文物發掘,早在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第七孫朱就葬於鹽城。這表明朱升的壹些後裔已經離開石門謀生。

經過梳理,我們可以得出壹個初步結論:

1.朱彤18歲結婚。朱升活著的時候,他有孫子。朱仝冤案牽連的是貪汙案,不是謀反案,不會像李善長那樣害了九大世家及其後代。因此,朱仝的後代至今仍和平地生活在石門。

第二,盡管朱升去世多年,但他的光輝將永存。歷代都有官員、文人來石門朝拜。在朱的詩集裏有許多這樣的頌詞。如洪武四年(1371),鎮將軍王來新安“旗民晚留石門”祭奠已故院士朱公之靈;洪武四年,門生黃叔於十三年(1518)聯其弟全等人、,唐高(狀元)翰林所撰,亦來祭奠,並留有奏章。直到萬歷四十四年(1616),朱升死後246年,福建左布政使範來仍來石門吊唁。這表明人們對朱升的向往從未停止過。朱升的後代仍有人堅守祖先和老屋供人憑吊。

三、久而久之,朱仝子孫繁衍,那壹小塊田地很難養活壹大批人。朱的後代有的離開了大山,有的上學做官,有的下海經商以求生存。

我看過壹些徽商的史料。成化、弘治以來,部分徽州人出國謀生。這就是徽商的前身,這些人最早涉足鹽業。研究徽州的壹些族譜,知道安徽歙縣湛田上潭的程氏家族有人遷居成化其他地方,後來他們的後代去福建經商。

朱升的第七孫朱,葬於鹽城。另壹方面,鹽城從西漢(這是壹條載鹽的河流)開始建立杜妍縣。那時候到處都是煮鹽亭。“城周圍有鹽場”,是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中心。

也許朱的祖先也在成化年間外出謀生,定居鹽城經商,成為首批徽州鹽商。“凱夫人渡長江淮河到東海,轉西溪余旭,在南龍崗造屋”。這份族譜記錄應該是朱祖先的活動軌跡,但絕對不是。因為,年老多病的朱升夫婦經不起這種折騰,他們不會把祖先和後代拋棄在老家,自己照顧自己。當朱的祖先離開石門時,他們可能帶走了的壹些遺物,如衣服和帽子,作為紀念。當他們到達異鄉時,他們把這些衣服作為朱升的紀念碑埋了起來作為紀念。為了在清明等節日祭奠晚輩。

衣冠冢是古代常見而重要的紀念方式,始於黃帝。漢書?關於郊祀:“論(漢武帝)曰:‘聽說黃帝未死,有墓。“為什麽,”或者說‘黃帝隨仙上天,群臣葬衣’”。《史記》中有關於衣冠冢的記載。

楊貴妃的衣冠冢在長安,史可法的衣冠冢在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鋪鎮。楊靜、袁崇煥、孫中山等許多名人都有衣冠冢。祁門古英雄梅桓說葬在祁門,說葬在江西余幹縣梅崗。兩個地方都有墳墓。有壹種說法是梅的屍體葬在梅崗,墓(也許是冠墓)在祁門縣南郊的五法寺。就連清朝的統壹記錄也支持這種說法。

有壹點是肯定的:朱升死於徽州石門,遺體葬於趙天。

至於鹽城的墓,如果有這種東西,那只能是衣冠冢,不能說是假墓。

紀念碑也是後代祭奠的聖地,我們感謝鹽城人民紀念朱升。

  • 上一篇:運城旅遊景點介紹文案暑期運城旅遊景點介紹文案暑期
  • 下一篇:阿拉善右旗機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