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重陽文化體現了先民崇尚自然、天人合壹的人文精神。重陽的壹系列祭祀活動蘊含著深厚的禮樂文明文化內涵。
《西京雜記》中記載西漢的朝臣賈說:“九月九日,裴椋吃帳餌,飲菊花酒,雲長使人壽。”相傳,從此就有了重陽節求長壽的習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來的道士)追求長生不老,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荊楚年代年譜》上說:“九月九日,四人聚在壹起野宴。”隋杜公註雲:“九月九日之宴,不知何時起,自駐宋以來,未曾變過。”長壽和盛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實際上,重陽節的大型宴會活動是從先秦的豐收慶典和祭祀宴會發展而來的。
2.重陽節這天,各地要組織老年人去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很多家庭的年輕壹代也會幫助老人去郊區。根據天地日月運行規律,農歷九月初九是“清氣升濁氣沈”的氣候。地勢越高,聚集的高清空氣越多,所以“重陽登高,乘涼”成了壹個重要的民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望遠可以達到提神、健身、養病的目的。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融合了各種民俗。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旅遊賞景、登高望遠、賞菊、遍插山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擴展數據: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古代原始信仰、祭祀、歷法等人文和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古代的傳統節日,大多是在古人選擇吉日祭祀以答謝天地之神、祖先之恩的活動中形成的。重陽節歷史悠久,從古代就開始了。在古代,南北方的風俗是不同的。春秋以前,各地的習俗和活動尚未整合流傳,重陽節的習俗和活動在中原文獻中也鮮有記載。
現存關於重陽節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先秦典籍《秋吉紀·呂春秋》,其中記載了古人在九月祭祀天帝和祖先的活動。在歷史延續的過程中,重陽節融合了多種民俗。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不斷延伸和豐富。
百度百科-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