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韓琮《牡丹》牡丹詩賞析

韓琮《牡丹》牡丹詩賞析

《牡丹》中的牡丹詩賞析

韓聰

桃花盛開時,杏日不壯,葉簾陰開始開花。

小燕離金棕櫚遠,黃昏的芬芳深深撩撥著玉堂的風。

幾千年後,這個名字被轉移到杜蘭,妳擅長唱歌和粉碎。

如夢似仙,黃昏無青屏。

韓琮寫過兩首牡丹詩,第壹首是獻給未開的牡丹,這首描寫已開的牡丹,堪稱唱牡丹花的姊妹篇。雖然這兩首詩出發點不同,寫作方法不同,但它們的思想是壹脈相承的——都旨在通過詠花來表達詩人的人生觀。

“桃熟時杏未壯,葉陰未紅。”從動筆開始,我就巧妙地解釋了牡丹的開花時間比桃、杏晚。桃杏桃紅,春風傲時,牡丹無心爭春色,默默承受陽光,吮吸雨露,生長黑暗;直到春深花開,才開始開花。詩人選擇了“不爭”二字,賦予了牡丹高貴的品格,贊美了牡丹不慕虛榮、不求名利的美好品格。牡丹的這種美德,贏得了很多文人騷客的贊美。據《史記》記載,武則天稱帝後,曾經到後花園讓百花齊放,以示歡迎。其他花神都聽話提前開放,牡丹卻堅持拒絕奉承皇後,更改花期。天帝壹怒之下,將牡丹趕出長安,流放洛陽。據說從此洛陽牡丹成為天下第壹。可見牡丹不僅比別人漂亮,而且謙遜敦厚,實力遠在千朵之上。

在第三、第四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誇張、對比等多種寫作手法,盡力渲染牡丹五彩繽紛、芳香四溢的特點。“曉燕遠金棕櫚,香深深惹玉堂風。”清晨,牡丹花蕾綻放,嬌艷欲滴;而這壹滴露珠,竟然來自遙遠的金銅仙仙掌露盤!當黃昏降臨大地,牡丹花香氣四溢,激起壹陣晚風,將那濃郁的香氣送進閨房深處。詩人用筆點石成金,用盡全力去擦幹,仿佛從天而降的朝露,穿過廳堂的晚風,都被牡丹的芬芳帶走了,自己也迷戀上了自己,從而把牡丹的美描繪成壹首歌。

牡丹,被稱為國色,始於唐代,並非自古有之。“遷都杜蘭數千年後”這句話道出了百花王國歷史的演變與更替。“杜蘭”是古代中國人對香草的總稱。從晚唐開始追溯到幾千年前的戰國時期,正是杜蘭名揚天下的時候。《左傳》記載,春秋末年“蘭有國香,人慕之。”有壹次以藍的名字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在屈原的《離騷》中,惠蘭和杜衡以其芳香和聖潔贏得了詩人的贊美,成為美的象征。起初牡丹只是荒山上的壹種灌木,在南北朝以前的詩詞散文中還默默無聞。北齊以後,牡丹逐漸移植栽培,隋唐以後開始流行於世。當時從皇帝到老百姓,都沈迷於牡丹。每年春天,牡丹園和姚黃、魏紫都競相開放。在羅京壹帶,車馬瘋狂,壹株牡丹價值數萬。可以說是“牽千人,國香欺蘭”(余《牡丹賦》)。從此,牡丹以其無與倫比的色香味取代了杜蘭的名聲,成為中國人公認的名貴花卉。

妳擅長唱歌和喝醉。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再現了牡丹的“遷”而成為“國色天香”,享受盛世的盛況。“笙哥”也寫作“笙哥”,泛指載歌載舞的場面。隋唐以後,皇帝和妃子,有錢有勢的人,常常把牡丹花壇當作他們醉酒歌舞的遊樂場。據《費陽傳》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這位風流皇帝帶著楊貴妃到沈香閣前設宴賞牡丹,命李白金寫《清平調》,命李龜年帶領梨園子弟在絲竹上翩翩起舞,盛況空前。李白詩中有壹句名句“名花傾報國相賞,君王含笑看”。從此,高官顯貴賞牡丹成為壹種流行的高雅。唐代舒的《牡丹賦》描寫這種情形時說:“有酒如瓶,可坐可唱。醉了就參賽,別的就不知道了。”可見他們有多瘋狂。

牡丹天生嬌媚可愛,經不起日曬雨淋。中午前經常是各種形狀,下午就垂下來了。“如夢如幻,忽如仙子下凡”,賞花之人迷茫而癡情,仿佛置身於夢中仙境,卻突然發現牡丹花已雕零雕零。“黃昏中的綠幕在哪裏?”筆的突然掉落讓人讀起來很難過。《暮光之城》詩中,代指牡丹花如晚霞般燦爛。嫵媚芬芳的牡丹花現在在哪裏?我的眼睛怎麽會突然變得又綠又胖又紅又瘦,樹也空了?這後兩首詩“點出風景,寄托情意”(潘秀夫《養阿齋詩》),既烘托、染出了花與葉的淒涼景象,又隱含了詩人對冷暖世態、蒼涼世態的憤懣,與前兩首形成鮮明對比,暗示牡丹可以“移名”和“善吟”,但不能改變花。

清代學者鐘春榮在《元詩話》中說:寫詩要以“近體而感遠,重於遠景、口言,而有弦外之音、洋味、遠氣。”韓聰這首詩雖然只關註牡丹的花開花落,但寓意深遠,回味無窮。詩人的無限情感是否來源於花鳥蟲魚?時間的流逝,觀念的更新,社會的滄桑,人生的沈浮,都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留給讀者自己去聯想品味。而且不同經歷和身份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聯想:青年男女可以認為歲月稍縱即逝,青春難留;憂國者,能想到國家興亡;亡國之君,能想到當年的繁華,國破後的悲傷;而官員可以想到自己的命運有多好,仕途有多坎坷。詩人韓琮雖然有幸在湖南做了壹個觀察歷史的學者和官員,但也因此而名噪壹時。但最後因為與部裏意見不合,身敗名裂,丟了官職。“人之境遇雖窮,心之悲喜無窮”(吳喬《圍爐詩》)。這首牡丹詩是韓琮失了官之後寫的。詩人從牡丹花的繁盛和花落的悲涼想到了仕途上的榮辱得失,於是用詠花來表達自己積怨已久的怨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把這首詩看作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在官場競爭中受挫後不甘失敗又無奈的憤怒之作。

  • 上一篇:農歷10的吉日。
  • 下一篇:香港清關黃道吉日查詢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