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時期的瓷胎堅硬細膩,青花釉鮮艷,有的有灰黑色斑點。直立人的胎體較厚,底足平坦有細沙,有的有細密的旋切痕跡,直立人的足向內傾斜;圓器胎體輕盈光滑,底足圓成泥鰍背,比較深刻,幾乎沒有塌底;有些大市場是雙圈腳或者寬圈腳。壹般器皿都有醬口,無論是圓形器皿還是立式器皿,底腳都露出壹個很高的無釉邊。
順治時期的裝飾紋樣普遍粗糙,充滿了器物。順治特有的裝飾圖案有幾種,比如很粗糙的雲龍,壹般在竈臺、罐上都能見到。這條龍粗壯有力,只露出頭、身、尾等幾段,其余部分都被錯落有致的雲霧遮擋,像壹條兇猛的龍躍出厚厚的黑色滾滾雲霧,身體忽隱忽現。這時還會出現崇禎朝的輪廓,花壇、芭蕉、獨角獸等常見畫藍花留白形成的“括號”雲。畫在盤碗上的人物故事,大多生活在庭院或室內,有壹定的情節。這些裝飾花紋壹般飽滿粗糙,青花沒有層次感。除了這些本朝特有的裝飾圖案外,常見的裝飾圖案還有玉蘭奇石、纏枝牡丹、雉雞牡丹、四季花、山茶花、騎麒麟的少年、八仙、布袋和尚、雲鶴、博古等。
順治年間,官窯瓷器很少。有“清順治年制”二圈六字兩行、“順治年制”四字兩行,字體工整。對私窯供應商的捐款很多,但對壹般家電沒有捐款,有的是“玉堂齊家”。
順治時期瓷器的鑒定;
1,順治瓷器,處於明末清初的過渡階段,胎體厚而細,白而堅,器形古樸拙。
2.釉面多為光線不足的蛋藍色,部分刀具釉面較厚,往往模糊了淡藍色和白色,保持了明代刀具口施黃釉的特點。
3.青花色調大致可分為四種,其中綠松石與康熙青花相似,無青花的彩器也越來越多。
4、圖案裝飾,內容新穎。流行的裝飾圖案有洞穴石花、獨角獸、芭蕉、人物故事、畫中的句子等。
5.器官足進化成圓形泥鰍背形,底部有螺旋線。這時,明代晚期出現了寬圈足的雙圈足。
6.錢分官窯錢和官支錢,包括楷書、隸書、篆書。
順治青花瓷器的特點:
傳世的順治青花瓷多為民窯制作。其中,在中國,寺廟裏有很多佛前器皿,比如清水碗、瓶子、香爐,也有少數筆筒、盤子、碗。在國外,它是壹種傳統類型的出口日用瓷器。外銷瓷依然沿襲了晚明山水詩的所謂“畫詩”題材。當時青花瓷刻歷年非常流行。最早的順治歷年是“順治徐兵年”(即順治三年,1646)的青花人物罐。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順治五年(1648)、十壹年(1654)、十二年(1655)、十五年(1658)、十六年(1659)的青花器。上海博物館還有順治十年、十四年、十七年的青花器。順治十四年(1657)前青花瓷題詩;往往是用隸書寫的,這是壹個值得註意的特點。
順治瓷器鑒賞;
順治青花字牌
身高5.1cm,口徑21cm,足徑8.5cm..盤開,口有醬釉,弧壁略高,足內青花寫有“玉堂美”四個字。白釉呈藍色,青花呈灰色,外壁裸露。盤子上有三個和尚坐在地上,兩個老和尚身後畫著壹個長長的平面圖。案上,壹個香爐正在燃燒。其中壹個老和尚袒胸露乳,手裏拿著壹串佛珠,小和尚拿著壹個卷軸,周圍是遠山、山洞、鮮花和松樹,空中畫著卷雲。這張碟構圖獨特,人物栩栩如生。
順治青花蓮盤
身高5厘米,口徑21.3厘米,腳徑8.2厘米。打開盤子,把醬釉塗在嘴上。弧壁深圓,足邊有重火石紅,足內青花書寫“玉堂精器”四字楷書。字體有力工整。外墻的燈沒有紋路,藍白的弦在內墻排了兩個星期。洞石蓮花圖案繪於內中央,圖案右下角楷書“紫柱”二字。蓮花用工筆繪制,形象生動,畫面布局合理,堪稱民窯青花精品。
順治青花洞石秋葉紋板
高4.5厘米,口徑20.9厘米,足徑8.6厘米。盤開,口沿蘸醬壹周。弧壁飽滿,足內青花寫有“玉堂美器”字樣。外壁沒有紋路。青花盤壹面繪有洞石,壹面繪有秋葉。在樹葉裏寫著,“不要在世界上制造風暴,因為箱子裏沒有冰炭。”
順治青花洞石秋葉紋板
高4.6厘米,口徑21.4厘米,足徑8.9厘米。盤開,口有醬釉,弧壁深,足寫“玉堂精器”四個字。青花盤的壹面繪有洞石,另壹面繪有秋葉,其中寫有兩句詩“我將在浮雲中想起妳,所以在夕陽中想起我”。順治青花葉題詩在當時很常見,如:“紅葉寄信薄戀人”“鳥啼夢醒,茶熟故人來”“春日惜花早起,月夜愛睡懶覺”。
順治五年青花洞石花碗
身高5.5cm,口徑16.8cm,足徑6.6cm。碗開,口沿施壹周醬釉,滿壁,足無白釉。外壁素色,白釉藍色,內心繪青花,洞石旁寫“五子春、月、百花”字樣(1648)。這種隨性的窯洞石花在當時的民窯中很流行。
順治五年青花石牌
身高3.2,口徑11.8,腳徑5.4 cm。盤開,口上釉壹周,足滿,足無白釉。外壁無紋,盤中央繪有青花巖花,右側空白處寫有“五子春月馨子軒書”字樣(1648)。
順治青花統壹瓶
高20厘米,直徑5厘米,底徑6.3厘米。瓶體敞口,短頸,筒腹,凹砂底,無釉。通體飾青花,青花中帶灰,沿底繪芭蕉葉紋,腹部壹側繪平面。案上分別放著筆筒、毛筆和花瓶,花瓶裏插著壹束玉蘭花,另壹面畫著魚缸、花瓶、荷花和假山。這種構圖很像明末的構圖,畫法還是晚期遺風。大部分是民窯產品。
順治十壹年,青花雲龍紋帶座凈水碗。
碗高14.5cm,口徑18.5cm,底徑7.1cm。坐具高20.9厘米,直徑9.2厘米,底徑13厘米。該裝置由上部和下部組成。上凈水碗敞口,口沿有醬釉,圓肚收下,平底略高,露底無釉;碗座頸短,有肩,近底稍向外卷曲,底平無釉,胎裸。腹部繪有壹對飛龍,龍首間有楷書“皇帝萬歲,萬萬歲”碑,另壹面有“弟子,姜文玉,吳佳(公元1654年)中秋姬旦”13字樣。研究座的頸部繪有四組折斷的樹枝,外壁繪有十字形的雲,底部繪有河芽、海水和巖石。帶座凈水碗常見於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中,多為寺廟施主。這個器的底座比明代的要高,而且有明確的日期,極其珍貴。
順治青花芙蓉詩筆筒
高14.8cm,口徑8cm,底座直徑7.8cm..筆筒口有醬釉,筆筒腹有凹,沙底無釉。白釉呈藍色,青花鮮艷,腹繪芙蓉花、洞石。兩組花紋之間寫有兩句詩:“葉桂蒼芙蓉凝,唯千峰徜徉黃昏”和“撫帶淡綠穿濃凝,昏紅淺紅。”此器有詩有畫,畫中有詩,詩畫兼備,裝飾特別考究。
順治十六年青花象罐
身高15.5cm,口徑6.5cm,足徑7.6cm..罐頭口直,頸短,肩光滑,靠近底部稍向外傾斜,平底上無外露輪胎。用青花裝飾,青花是灰色的。頸上有兩組竹葉和花,腹部壹側繪有馬,另壹側繪有象和洞花,四周有竹和欄桿,空間寫有嶽年□臺縣(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在底部附近畫壹個變形的香蕉葉圖案。在當時,用大象裝飾青花瓷是很少見的,大象溫柔、順從、安詳、端莊,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物,表達了人們對和平與繁榮的祝願。
順治青花花鳥撇筆筒
高22.8厘米,直徑21.5厘米,底座直徑15.5厘米。筆筒口開,腹深,平底,底有燧石紅,藍白釉。裝修分為三個部分。上側繪壹孔蘭花,蘭花盛開,邊緣留白。壹只小麻雀落在花上,另壹邊畫著壹根竹子。有兩只鳥在空中飛翔,太陽畫在遠處。中間凸起周圍畫有八組花;在下部畫壹個香蕉葉圖案,持續壹周。此器胎體厚實,花紋布局歡快美觀,裝飾典雅,青花發色艷麗,深淺有層次變化。
順治青花三秋魚缸
身高16.7厘米,口徑19.6厘米,足徑9.6厘米。圓柱胎厚,有唇,腹深,圓滿。足中有青花“清順治年制”。足部光滑細膩。青花裝飾,青花呈淺灰色,腹部繪有四組圖案,壹組繪雙牡丹花,壹組繪菊花花,壹組繪芭蕉葉花,壹組繪芙蓉花。花紋布局古樸典雅,清新悅目,寫有朝代的官文風格。字體有力而珍貴。
順治清華麒麟潘達
高8.4cm,口徑35.4cm,足徑18.5cm。盤開,口抹醬釉,弧壁施。圈足,圈足中的青花雙圈“玉堂齊家”四字篆書。通體青釉白釉,胎體厚重,外壁裸露。盤子上畫著壹只巨大的獨角獸,後面是芭蕉葉,周圍畫著洞穴和花朵。傳說中的仁獸麒麟,就是所謂的“四靈”之壹。雖然它的形象兇猛,但人們把麒麟視為中國的吉祥物。在順治青花瓷中被廣泛使用,常與芭蕉葉同繪。
順治十五年的青花人物
高7.2厘米,口徑34.2厘米,足徑15.8厘米。圓盤巨大,胴體沈重。張口,醬釉沿口施,弧壁,滿圓,青花雙圓“玉堂齊家”四字篆書。白釉閃著藍光,盤上的青花畫配有官圖。在院子裏,有官員,服務員,警衛和警察。四個人物穿著不同的形象,周圍是亭臺樓閣,洞穴,欄桿,芭蕉葉,花草,卷雲,遠山。盤子的空白處寫著“1898年百日冬月”的字樣(順治十五年,即公元1658年)
順治青花八仙生日盤
高8.4cm,直徑35.5cm,足徑17.5cm。盤開,口蘸醬釉,弧壁飽滿,足壁寬窄,足中青花雙圓篆書“玉堂齊家”。雙圈有大有小。青花艷麗得令人眩暈。盤裏畫著八仙過生日。在山上,壹個老壽星在他面前點燃壹個香爐。他身後躺著壹只小鹿。山腳下,畫著八仙。有的神仙手持壽光,有的拿靈芝,有的吹笛子,有的舉葫蘆等寶物。人物姿態各異,空間襯以巖石、行雲、花草、松柏圖案。八仙生辰在明清青花瓷器中大量出現,畫法各異。此菜無論是發色還是畫法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順治十二年青花龍頭仙像
身高5.1 cm,口徑20.9 cm,足徑9.4 cm。盤開,口有醬釉,弧壁高,圈足青花,四字篆書於B,B前壹年即順治十二年,1655。盤子上畫著八仙祝壽,山坡上的八仙恭敬地仰頭迎接壽星。空白處有四首七黨祝壽詩,“根在月窯,臺美,青紅紅艷,泛公三千歲,喜歸仙遊。”藍白釉的外壁上刻著斷枝殘花。此盤用幹錢書寫,是典型的清初青花瓷器物。
順治青花三友統壹瓶
高39.8厘米,口徑11.4厘米,底座直徑12.8厘米。尊口,短頸,筒腹,平底無釉裸胎。白釉呈藍色,青花艷麗,尤其加重了表演渲染的藝術效果。頸部繪有菊、竹、蘭草紋,腹部主題紋繪有松、竹、梅三友。有幾只鳥在空中飛翔。松、竹、梅是明清青花常見的裝飾題材,表現形式各異。這尊雕像的松竹梅圖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自由瀟灑,不加修飾。這種畫法在民窯青花中很流行。
順治十五年,青花雲龍紋花絲帶
高27.2厘米,直徑9.7厘米,基徑7厘米。瓶口撇去,口中抹上醬料。腹部細長,足爪略撇,平底無釉。白釉呈藍色,瓶體繪有壹條在雲火中翻滾的四爪龍,龍似隱於雲中。頸下空白處,楷書47字:“江西省饒州府浮梁縣西鄉李仁度五圖信士、程中啟,助鐘毅扶風,九華山,金剛洞,於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五月十三日吉日,在佛前祭”。畫面講究氣勢,用筆粗放生動,龍在雲中橫轉,呈三姿。這種畫法在當時特別流行。
順治青花花鳥紋花花
高45.4厘米,口徑19.5厘米,底座直徑15.4厘米。胸口微卷,口含醬釉。腹部呈圓柱形,凸出壹周,靠近底部略向外卷曲,平底無釉。白釉偏青,青花艷麗,有深淺變化。外墻裝飾* * *上層有三層主題圖案,有兩只翠鳥在空中飛翔。中層繪有洞石、石榴、花卉圖案,下層繪有壹周芭蕉葉圖案。這種花卉圖案在順治朝很流行,燒的很多。胎體很厚,紋飾簡單不復雜,所以這件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順治青花荷花花壇
高37.8厘米,直徑17.8厘米,底座直徑13.5厘米。帶口略撇,帶邊澆醬。鼓形腹養壹周,沙底無釉。是典型的清初花壇格局。青花是淺灰色的,外墻裝飾有三層。上層繪蓮花、水草、洞石花鳥紋,腹部繪洞石。下半部繪有香蕉葉圖案壹周。畫面裝飾層次清晰,布局和諧。荷花用寫實的手法刻畫得非常細致,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順治青花山水蕉葉蒜瓶
高38厘米,直徑5.5厘米,足徑12.5厘米。瓶蒜口,頸細長,腹圓,圓飽滿,足無白釉。全身青花裝飾,柔美飄逸,微暈。口繪畸形蓮瓣、如意頭,口下繪三組畸形花,頸上繪芭蕉葉,頸上繪草。腹部的主題圖案繪有山川亭臺,江中繪有壹條船,船座上有兩人垂釣。畫面意境悠遠,構圖優美,用筆如線描,體現了當時工匠的繪畫技巧,藝術水平很高。從畫風來看,是順治青花的晚期產物。
順治青花人物蒜瓶
高38厘米,直徑7厘米,足徑13.8厘米。瓶蒜口,頸細長,腹圓,圈足寬,足壁厚,足內無白釉。口含醬釉,青花灰。嘴上繪有兩朵牡丹花和壹組蓮花圖案,嘴下繪有變形的蓮花花瓣,脖子周圍繪有芭蕉葉,芭蕉葉中央繪有白邊,脖子下繪有水波。腹部的主題圖案描繪了壹個人物的故事,身前站著壹位高官,手中拿著壹個插著三把戟的花瓶,寓意“三級晉升”。高官背後站著侍衛仆從,空中飄著浮雲。空間以巖石和花卉裝飾,是順治青花人物故事的代表作。
順治花青山石花卉改館
總高35.5cm,口徑13.7cm,底徑14.2cm..罐的唇邊釉有醬,頸肩短,平底凹無釉,底邊向內切有燧石紅。蓋穹,鼓包,圓球形圓鈕,俗稱“將軍罐”青花呈灰色,頸上繪有芭蕉葉,腹部壹側穴間繪有六朵牡丹花,其中三朵牡丹花為雙形。俗稱雙牡丹;另壹面畫有竹子和三只鳥;用洞穴石花覆蓋壹周。此器造型端莊古樸,牡丹畫工嫻熟,古樸自然,畫面明亮。
順治青花花鳥紋蓋館
全高47厘米,口徑26.6厘米,底徑20.4厘米。能唇,短頸,肩光滑,肩以下逐漸閉合,平底無釉露胎。蓋子是凸起的,圓頂狀的旋鈕放在上面。是清順治將軍罐的標準樣式。器形雄壯神韻,胎體厚硬,青花毛色青灰,釉色白藍。在脖子上畫壹片下垂變形的芭蕉葉,在腹部畫壹條長長的牡丹花圖案;另壹面繪有竹雀。封面上畫殘破的牡丹花。這瓶雉牡丹畫得惟妙惟肖。藝術水平很高,是順治青花瓷的代表作。
順治青花人物虎紋盤
高5.3厘米,口徑21.2厘米,足徑8.8厘米。盤開,口有醬釉,弧壁略高,足內青花寫有“玉堂美”四個字。口沿由薄至底逐漸變厚,白釉呈藍色,青花艷麗,外壁裸露。菜裏,三個老和尚席地而坐,壹個手裏拿著樹葉,壹個手裏拿著佛珠,壹個手裏拿著扇面,面前立著壹只老虎。人物以巖石、松樹、花草為襯,空中繪有雲、月。人物姿態各異,生動傳神,構圖新穎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