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鴉片戰爭期間,傅瑩盛行,清軍將領楊芳、易山、易經、文薇沈迷迷信,視軍事為兒戲。為了對付洋槍洋炮,楊芳想出了“以惡制惡”的計策,收集了大量的糞便,修建了星壇,結果貽誤戰機,損失慘重,總損失+08 . 18676868631
迷信是指人對事物的執念和信任的狀態。人壹旦迷信,就會失去理智,做出各種荒唐可笑的舉動。歷史上,晚清是壹個特別迷信的時代,不僅民間盛行各種奇談怪論,就連統治者也“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比如以實用主義著稱的雍正帝,“因迷信道士,在圓明園過量服用丹丸而死”;生辰,清朝皇帝為了防止“中獎之術”而秘而不宣,找了壹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在雍和宮出家當“代班和尚”;此外,皇家建築非常重視風水,經常在房梁上藏經辟邪,但效果有限。
比如天壇,據說是防火的,但是嘉慶十二年(1807)發生了壹場大火,翟宮和寢宮都被燒毀了。光緒十五年(1889),祈年殿再次被雷電燒毀。祈年殿是光緒年間重建的,上面是好人,下面是壞人。皇帝很迷信。
第壹次鴉片戰爭期間,傅瑩盛行,楊芳、易山、易經、文薇等清軍將領沈迷迷信,視軍事為兒戲。為了對付洋槍洋炮,楊芳想出了“以惡制惡”的計策,收集了大量的糞便,修建了星壇,結果貽誤戰機,損失慘重。
最可笑的是易經,去西湖關帝廟求簽。牌子上寫著“虎頭人”,想著虎年,虎月當空,虎日當空,就要出兵打勝仗,於是決定在3月1842日4時,浙江冬天下雪,不便作戰的時候進攻。另外易經選了個吉日,導致信息泄露。英軍知道後,遭到伏擊和破壞。
為了使“虎頭人”理論成真,《易經》還要求士兵戴虎皮帽。英國人賓漢姆在《英軍在中國的戰役》中奇怪地寫道:“他們的帽子有壹種特別不尋常的外觀,是用虎皮做的,後面掛著壹條老虎尾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兩廣總督葉自信有法術自保,使出“不戰不和不死不降不走”的絕招。結果被英軍帶走,死在加爾各答。
這種迷信思想甚至影響了清廷的建軍思想。比如設立了“虎神營”,配備了先進的火器,意思是以虎趕羊(外國),以神對付“洋鬼子”。雖然贏得了好感,但實戰效果並不好。
八旗壹舉得天下,歷代皇帝都很務實。1786年,中國南方突然爆發了“招魂”的迷信。乾隆皇帝非常重視,不斷頒布法令,指揮全國大搜捕。雖然其目的是為了穩定皇權,造成了許多冤獄,但也不乏對理性精神的強調。為什麽晚清迷信風氣壹發不可收拾?
或許,唐代劉禹錫在《天論》中的壹句話值得玩味:“命系統治者,人知其所以然,德怨不歸天;生於混沌者,無知不可知,故由人定天,不由天定。”意思是說,政治不明朗,人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就會迷信,而化解迷信的鑰匙其實掌握在統治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