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是用羊皮制成的筏子,是古代黃河沿岸人民保留的擺渡工具,也是自古以來壹直使用的擺渡工具。
勞動人民“把皮革縫進袋子裏”,裝上空氣遊泳。唐朝以前,這種工具叫“皮包”。到了宋代,皮包是宰殺牛羊後掏空的完整皮,不再縫合,故改名為“葷駝”。做壹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把它剝下來。起初,人們用壹個單獨的皮包或木筏遊泳。後來為了安全和增加裝載量,把幾個木筏拼在壹起,放在木筏上,用小繩子綁成壹個整體,就是“木筏”。它是黃河上遊的主要交通工具。古詩:“壹葦之象,壹葦之不知所措”。指木筏沖破濁浪,渡過險灘的場景。
中國有悠久的皮劃艇歷史。《水經註》。《葉毓水》載:“漢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用舟(即皮劃艇)出兵南下。”“舊唐書。《東女國傳》:“以牛皮為舟渡。”《宋史·王彥德傳》:“以羊皮為囊,吹固浮於水”。蘭州羊皮筏子,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躲藏在蘭州的陜西府尹王被判亂。西寧連長王金寶奉命討伐時,曾在張家河灣拆房,帶著木頭夜渡黃河,攻破了臯蘭新城和衛龍山。6月,士兵王還造了100多只木筏企圖渡河逃跑。率領大軍沿河進攻,迫使兵王投降。可見,至少在320年前,蘭州就使用了大量的木筏進行穿越。木筏的發音是:發第二個音。
3筏板特征
蘭州羊皮筏子興起於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歷史,不斷傳承。是以蘭州為中心的城關區、七裏河區、西固區、臯蘭縣,省內的靖遠縣、永靖縣、景泰縣。寧夏自治區中衛縣、青銅峽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和青海省循化縣。它是羊皮做的,充氣,捆綁,綁木架。分為四種:大型用600和460皮胎,中型用360皮胎,小型載筏用330皮胎,載人筏用65,438+03皮胎。其特點是只能順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可謂“水中人乘筏,水中人乘筏。”
羊皮筏子根據筏子大小,由1到8根椽子組成,以“下壩”槳為舵手,其他椽子服從命令。以前黃河水道沒有水文資料和導航設備,運輸過程非常危險,所以形成了很多禁忌。比如每次開筏前,椽子們都要自己洗澡,選擇黃道吉日,然後殺雞宰羊祭祀河神或龍王。他們非常忌諱說“破碎、沈沒、墜毀、失蹤”等字眼,只允許乘客在經過壹些“事故多發地”時叫他們“載人”或“載人”,禁止乘客詢問地名。他們在漂流中每次看到河廟或龍王廟,都要停下來在廟裏燒香磕頭,祈求壹路平安。
4制作木筏
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殺和剝皮技巧。從羊的脖子上慢慢扯下整張皮,不能剪任何皮毛。羊皮脫毛後,吹氣使皮胎膨脹,然後倒入少量清油、鹽、水,再將皮胎頭、尾、四肢紮緊。皮胎幹燥後呈黃色、棕色、透明狀,看起來像壹個鼓鼓囊囊的圓柱體。有的鄉親殺了壹只羊,剝了皮,吹了風,曬了壹個月,擦了油。用麻繩把堅硬的水曲柳木條綁成方形木架,再橫綁幾根木條,木條下依次綁上皮胎,皮筏就制成了。羊皮筏子小巧輕便,吃水淺,非常適合在黃河中航行,各部分都可以拆開攜帶。
5筏值
從光緒至今,羊皮筏子連續承載了幾十代人勞動、生活、運輸的歷史使命,這就是它的歷史價值;羊皮筏子美觀、獨特、具有觀賞性,已被制成
雕塑、手工藝品等。,這是它的藝術價值;它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研究地域文化發展的重要項目,這是它的文化價值;它是食品的衍生產品,不消耗資源和能源,制作容易,操作簡單,無噪音,無汙染,因此也具有經濟實用價值。
但由於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和交通設施的便利,其貨物運輸和載人擺渡的功能已基本喪失,主要功能轉向了娛樂。不可預測,幾年後可能會被其他豐富的娛樂項目取代。由於需求量小,傳承人少,羊皮筏子處於瀕危境地。事實上,在八九十年代,其交通功能喪失,旅遊業尚未興起時,曾壹度中斷,處於消亡狀態。後來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羊皮漂流作為壹種特殊的旅遊項目,是由民間自發組織起來的,才重新出現。因此,搶救和保護羊皮筏子迫在眉睫。
6保護意義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和倡導,羊皮筏子的保護也被提上日程。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對羊皮筏子采取保護措施。首先是保護他們。
保護傳承人,保存他們的生產技術、駕駛技藝和人文生活狀態。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設立專門的保護機構;配備專門的防護人員;列表以形成文件;劃撥專項保護資金。七裏河區文化局對羊皮筏子進行了普查,主要是對羊皮筏子的分布、經營和傳承人進行了調查。同時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研究論證,指定保護責任人撰寫相關材料,申請遺產。保護工作才剛剛開始。
蘭州羊皮筏子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壹是資金問題;第二,民間行為的運作模式缺乏管理和引導。今後要成立羊皮筏子保護協會,對其技術、生產、駕駛、經營進行規範管理和文化保護。
從某種意義上說,羊皮筏子走到今天的局面是必然的。如今,它作為壹個新的旅遊項目,滿足了現代人文化生活的需求,仍然是黃河文化的壹部分,為黃河風情線增光添彩。它的精神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功能。並保存這壹體現古代文明的工具。
7皮劃艇駕駛
劃羊皮筏子的水手叫“椽子”,都是有多年經驗、對水有深刻認識的老“把手”。“椽子”老李把木筏擡到河邊的小碼頭,把羊皮胎放下水,在木架子上鋪上幾個墊子,我們盤腿坐下,他也坐下開始劃水,木筏離開碼頭,隨波逐流。他說過去做“椽子”是很危險的,因為他是在刀光劍影的邊緣謀生的。所以有很多講究,比如不要說“破”“沈”“碰”“無”“破”等不吉利的話,第壹次旅遊要掛紅旗,放炮,燒香,祭奠河神。會劃羊皮筏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黃河的水情不像以前那麽險惡了。為了遊客的安全,羊皮筏子只在相對較淺的水域行駛,所以乘坐筏子的感覺沒有那麽驚險。坐在木筏上,往下看,可以看到黃河水從空空的羊皮輪胎中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