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七七事變爆發時,是誰命令我們堅守陣地,堅決反擊的?

七七事變爆發時,是誰命令我們堅守陣地,堅決反擊的?

通過走訪抗日名將紀興文的兒子紀,我了解到了七七事變。

“1937年,父親紀興文擔任國民革命軍110旅219團團長,駐宛平。‘七七事變’爆發時,是他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反擊,堅持抗戰到底’。”

在“七七事變”80周年之際,紀興文將軍之子紀接受記者采訪,回憶中華民族的歷史。紀興文去世時,紀李玟雖然只有6歲,但父母和父親的老兵留下的回憶,尤其是父親的日記和照片,讓他牢牢記住了這段歷史。

紀說,他的父親被派去守衛宛平古城,因為他被稱為“姬旦”——這個綽號是趙將軍給的,因為他的父親在與日本人戰鬥時帶著大刀沖在前面。

有趣的是,紀興文的叔叔吉鴻昌,壹位抗日名將,綽號“姬旦”。吉鴻昌的愛國和抗日精神深深感染了紀興文。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操練時,以壹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古城搜查,被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後向中國守軍開槍,炮擊宛平古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事發後的第二天下午,父親拒絕了日軍當晚7點前投降的最後通牒,命令官兵‘堅守陣地,堅決反擊,堅持抗戰到底’!”紀李玟回憶說:

“為了國家,我們中國人可以不顧壹切!”紀李玟說,他父親當時成立了壹個敢死隊,壹天要招100人,半天就來了300人。另外200個沒被選上的人都是因為不能玩殺敵而哭的。

在紀興文的指揮下,守衛盧溝橋的士兵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壹名年輕士兵用大刀砍死打傷13日本兵,壯烈犧牲。最後公司只剩下四個人。

從11開始,日軍用大炮轟擊宛平古城及其附近。紀興文頭部受傷,但仍堅持指揮戰鬥,組織城內居民疏散。7月30日晚,冀興文團官兵含淚告別宛平父老,退守長辛店,盧溝橋隨即失守。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端,也是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起點。紀興文作為抗日英雄,聲名鵲起,廣受贊譽。偉大的劇作家田漢曾經創作了話劇《保衛盧溝橋》,並在各地演出,其中劇團團長紀興文實名登臺。

“我父親痛恨日本侵略者,但他非常熱愛人民。”紀李玟回憶說,在守衛盧溝橋時,日軍的炮彈落在發放糧食救濟的群眾周圍,紀興文大喊:“快散開!隱蔽!”

當時的侵華日軍對吉星文恨之入骨,他們提出所謂停戰協商的條件之壹是更換盧溝橋守軍,並點名,以“接管吉防務”。

紀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父親有壹張七七事變後盧溝橋廢墟的非常珍貴的照片。紀興文親筆在照片中寫道“七七抗戰在盧溝橋與日軍決壹死戰,余在此負傷,故與官員合照紀念。星文檔。”

“在父親心中,‘七七事變’是揮之不去的痛苦記憶。每年七月七日,父親都會想起那場慘烈的戰爭。壹年紀念日,他在日記中寫道,過去的軍官如張自忠將軍、趙將軍等都已殉難,想到就無意紀念。”紀李玟說:

令季遺憾的是,在臺灣,知道紀興文名字的人越來越少了。每年的7月7日,島內雖有不同團體組織的紀念活動,但規模越來越小。“我們每年紀念‘七七事變’,就是希望把威武不屈的抗戰精神傳承下去,希望兩岸同胞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

中國人民不僅取得了14年的慘烈抗戰勝利,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血性和力量。

  • 上一篇: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日記,700字左右。
  • 下一篇:【黃道吉日】2021公歷7月9日查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