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姓的起源是漢代的壹種習俗。壹般只用壹個名字命名。《三國演義》中,只有武安元和黃兩個字。中國的復姓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的壹朵奇葩。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復姓的起源有幾個原因:1)壹部分來自封地。比如令狐氏家族在《百家姓》中是這樣描述的:周朝有壹個叫魏可的人,屢建功勛,被封在令狐,後人以“令狐”為姓;再比如段幹家族,老子的孫子李宗被封在段幹,後人以段幹為氏。此外,還有梁丘、上官、楊通閣、李中等復姓,都屬於這種情況。2)有些人來自居住地。比如周朝齊桓公的大夫住在京城臨淄東郭,後人以“東郭”為姓;再比如“陸丘”這個姓氏。齊國有壹位大夫,生有壹個嬰兒,住在魯丘,被稱為“魯”,後人以“魯丘”為氏。還有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復姓,也是因為居住地而得。3)其他的則來源於官名、王符、秩、族的文字。如司馬、司空、四口、司徒、太史、即墨、關琦、五馬、樂正、左丘等復姓都來自官名;公羊、紫陽等復姓出自王符壹詞;公孫、等復姓出自爵制;叔祖和其他復姓都來自家族。仔細琢磨這些復姓,真的很有意思。比如司馬遷因為“醴陵案”鋃鐺入獄,他的兩個兒子司馬麟、司馬關怕受牽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間。兩兄弟各取司馬壹字,長兄在馬字左邊加兩分,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了壹豎,改姓“童”。再比如歐陽,復姓,有的簡化為歐,有的簡化為楊。簡化為鐘、公孫孫等,可能是單音節復姓的壹種趨勢。宋代成書的《百家姓》,收集了442個單姓,61個復姓,共有503個姓氏。明代陳世元《姓氏刻本》共收單姓、復姓3625個。65438-0978年,有關部門通過戶籍和郵電部門對七大城市的中國姓氏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獲得的姓氏總數為2587個。其中北京2250,上海1640,沈陽1270,武漢1574,重慶1245,成都1631,廣州1802。從65438年到0984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姓氏大集》(閆福清主編)共收集了5730個單姓和復姓。而臺灣省學者王素存的《中國姓氏之家》卻收集了多達7720個古今中國姓氏。但這不是確切的數字。根據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國姓氏大詞典》(袁壹達、杜若甫主編),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載的姓氏共有11969個,其中單字姓氏5327個,雙字姓氏4329個,1665438+。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姓氏數量的最新統計。現代中國人使用的中國姓氏需要進壹步調查和發現,特別是在交通閉塞但仍保持漢唐古音的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由於文字障礙,肯定有許多姓氏埋藏在民間。Reference /zhidao/2/20.htm復姓的由來是1年前的投票人選出來的。
上一篇:下定決心離職很難嗎?下一篇:為什麽妳邀請財神的時候總是破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