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松之戰後,皇太極本想乘勝入關,滅掉明朝,但他發現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力量席卷中原,於是他馬上巧妙改變策略,試圖利用農民軍與明朝作戰,兩敗俱傷,漁翁得利。於是,崇德七年(1642),10月14日,皇太極任命貝勒阿巴泰、大臣圖爾格領兵入關觀察動向。
攝政後,多爾袞繼承了其弟皇太極欲聯合農民軍,滅明,建立國家統治政權的總戰略方針。於是,順治元年(1644)壹月二十七日,他派遲啟龍等人作為使者途經內蒙古,以福臨的名義給農民軍將領寫了壹封信:“...我給妳寫了壹封信,希望能和其他官員壹起工作。我不明白妳的意思?但其誠願速書,任其傳誦。”當這封信送到鎮守榆林的大順軍將軍王良智手中時,李自成已經率領農民軍渡過黃河,向北京進軍。李自成得到王良智的報告時,正準備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所以沒有理會清朝“同心協力,取中原”的建議。多爾袞呆了多日,卻沒有回音。這時,清朝的重要謀士範文程看到山海關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反對多爾袞試圖聯合農民軍滅明的戰略方針,認為明朝已經是絕癥,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清朝的主要敵人變了,不是明朝,而是農民軍。
他要求盡快入關,直取杜明,並提出了行軍的具體計劃和對待沿途官民的各項政策。四月初四,範文程開始向多爾袞奏道:“蓋明之敵只在中國,土匪又肆虐中原了。就像秦失鹿,楚漢逐鹿,中國雖與明爭天下,但也是無賴。看在今天的份上,我就做仁賢安撫天下百姓,讓我遠道而來,我就傻了。我也將屬於我,我將是明朝的國王。我知道我的尺度不壹樣,也不知道。我們國家做不到這壹點是徒勞的,但會為土匪趕走人民。夫君先拋開既定局面,再與匪鬥,不是長久之策。”這本書及時全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任務和策略,對清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多爾袞接受了範文程的建議。四月初九,多爾袞“指揮滿、周、蒙古兵三分之二,以及漢軍恭順、附庸兵等三王,約十四萬大軍入關伐明。”11日,清軍到達遼河,多爾袞得到密報,才知道李自成的農民軍已於前壹個月攻占北京,崇禎皇帝上吊,明朝被推翻。這時,多爾袞感到左右為難,於是他向熟悉關內情況、熟悉農民軍的阿明將軍洪承疇請教。洪承疇堅持入關,攻打北平,為必勝的農民軍而戰。
他對多爾袞戚說道:
我們的士兵在世界上是強大的,不可戰勝的。將軍團結,士兵整肅。流氓可以壹戰消滅,以後就可以決定了。今天由先遣官宣布國王的命令作為此行的標誌是合適的,尤其是掃除混亂和叛亂,期待嚴賊,反抗者將被屠殺。不屠殺人民,不焚燒房屋,不掠奪財產。仍向各府縣宣布,開門投降者將被提升,軍民秋不犯事。如果他們反抗那些拒絕服從的人,官員們會在大門口懲罰他們,人民仍然會很安全。為倡議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將獲得破例獎勵。.....(流氓)現在贏了資本,就財大氣粗,目空壹切,沒有壹點固若金湯的野心。壹旦他聽說我們的軍隊,他會燒了他的財寶,逃往西方。.....今宜規劃道路,定下期限,輜重在後,精兵在前,出其不意,從冀州、密雲近京,賊出即追。如果他們還坐在首都拒絕我,那就更容易砍他們了。.....土匪長期打了十幾年了。雖然不能拒絕軍隊,但也不能被過去的漢兵所輕視。
這是範文程開始後的又壹份重要文件。
在變化了的形勢下,洪承疇提出了壹套比較完整的行軍戰略,以農民軍為主要敵人,以北京為主要進攻目標,目的是從農民軍手中奪取勝利果實。多爾袞大受鼓舞,決定從內蒙入關,攻打北京。
這時,海關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年春天,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東進,兵分三路指向京城。崇禎皇帝覺得大明山危在旦夕,於是“命天下之兵勤政,命群臣守諸事。”吏部邀吳麟奏,“棄寧遠、前屯於山海關外。移師吳三桂,留在郊區守都。”3月4日,明朝朝廷封吳三桂平西伯,命他領兵保衛北京。吳三桂很狡猾。考慮到他的個人利益,他總是觀察政局的變化。所以“三桂奉命延期,但不會很快發生。他只是簡單地閱讀和騎行,帶著人民,每天移動50萬人幾十英裏。”他入關後,就再也沒有加入過魏史靜。二十世紀日軍達到頂峰時,他“躊躇不進”,“駐守昌黎、樂亭、灤州、開平等地”,等啊等啊。
當吳三桂得知“千古名師被困,皇後殉難”的消息時,感覺自己被夾在了清朝和農民軍之間。為了獲得個人權益,他要麽投奔農民軍,要麽投靠清朝。他反復權衡,猶豫不決。
其實清河農民軍爭取吳三桂,是有道理的。壹吳三桂占據山海關地區,是首都的東大門,是通往山海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第二,吳三桂有三萬人的軍隊,其中有三千兵,還有壹些“蒙古瑞丁”,相當有戰鬥力。因此,吳三桂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如果降低農民軍,可以阻止清軍入關,從而鞏固大順政權;如果回到清朝,清軍可以長驅直入,攻打北京。吳三桂見投降農民軍的時機成熟,今天起用了高官厚祿。他喜出望外,欣然下令,“三根乃報自立,滾入朝中”,投奔大順軍。
吳三桂決定向大順軍投降後,就率軍入京朝見李自成,吳三桂到了永平西沙河壹帶,見到了逃出北京的家人,詢問了家人的情況。“聽說他父親是賊,對三桂很生氣,”但他想,“我與此兵仇深,難歸北方。李無知殺父,不必報仇。”後來我聽說我心愛的妃子陳圓圓被劉宗敏抓走了,我深感恥辱。“真是大怒啊,”我把帽子壹扔,說:“不滅賊李,不殺將軍(即),這仇是忘不了的,也是放不下的。”“君子不能護女,所以不能見人。”真叫“沖冠上火是美人。”於是吳三桂“壹怒之下改朝換代”,於八日回軍攻山海關。
4月15日,多爾袞到達翁(遼寧阜新)後,遇到了吳三桂派來的使者楊坤和郭雲龍,並帶來了求救信。
多爾袞拿到書,真是喜從天降。這是清軍入關的大好機會,他立即召見範文程等人,進行商策。
多爾袞知道吳三桂對清朝有戒心,但是他想利用吳三桂乞討的機會迅速入關,所以沒有和吳三桂商量,就改變了原計劃由密雲經內蒙古進京,而是從益州(遼寧義縣)南下入關,迫使吳三桂投降,控制了戰略要地關震。
吳三桂已陷入重圍,多次試圖突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至此,多爾袞認為時機已到,便命阿濟格、多多統率兩白旗,“騎帶兩萬,從三桂陣右行,以破陷井”。戰局立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軍遭到清軍的突然襲擊,但又遭到清軍和吳冰的包圍和攻擊。清、吳聯軍全力沖殺,將農民軍壓向大海。這場戰鬥非常殘酷。俗話說“戰場空無壹人,屍橫枕臥,曠野滿。北騎賊追至海口以東二十裏,皆被殺,溺於水者不知有多少。”吳三桂之所以在這場戰役中反敗為勝,大難不死,就是因為清軍的增援。山海關戰爭以清軍勝利,大順軍失敗而告終。
南征北戰的李自成,指揮過多次重大戰役,但這次沒有考慮整個戰爭的大局,自行潰逃,動搖了軍隊的士氣。23日,李自成退守永平,派當官的王澤堯到吳三桂大營投降,吳三桂派王澤堯投奔多爾袞,被斬首。李自成得知此事後,在永平範家店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斬首,隨後率殘部西行,於二十六日回京。4月30日,面對清軍的圍攻,李自成被迫離開北京。李自成離京前,在故宮放了壹把火,宮裏除了武英殿以外的大殿都被燒毀了,於都。
清軍占領首都北京後,其內部有人主張留軍在北京,軍隊仍退回沈陽或向山海關投降。多爾袞堅決拒絕。他想:“先帝嘗言,得了北京,立即遷都,以求上進。今局勢未定,不能棄之而歸東。”於是他告訴順治皇帝:“燕京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繁盛之地,明朝就已建都。如今天齊皇帝遷都於此以定天下,宮中不乏出入土誌,朝經,可慰天下之心,賜四面平安之福,祈求皇帝慎重考慮。”盛京輔政大臣和兩宮太後接到信後,同意了,他們以幼帝的名義告訴祖先祭天,開始準備遷都。留旗使何,鑲黃旗使梅勒阿哈守關。8月20日,最年輕的皇帝福臨在孝文帝和博爾濟吉特太後的監護下,帶著文武百官前往北京。快到北京的時候,多爾袞已經領著人在選定的宮殿外等候。聖駕壹到皇宮,鼓和音樂就壹起奏起。小皇帝牽著母親的手,來到殿中,按照事先的安排,三番九次向天星磕頭,然後登上寶座,接受早已等候在宮中的大臣們的膜拜,先行進京。儀式結束後,皇帝換上禮服,開始駕車,從永定門經過正陽門、大明門、承天門,前往大內的武英殿。
按照多爾袞的本意,皇帝入京後的登基大典選在順治元年十月初壹。當時皇宮中等級最高的內廷已經被燒光,即位儀式在禦門舉行。當天按照明朝的定制,禮部官員先去祠堂和社稷壇祭祀,然後帶領穿著禮服的小皇帝去天壇祭天。祭拜時,讀書官高呼:“我大清承襲先人功德,‘倚重任賢親,救民於水火,掃除暴政,收李淵’,以定京師,征伐中國。願上帝保佑清朝繁榮昌盛。”祭天儀式結束後,小皇帝在眾大臣的簇擁下,驅車回宮,進入太極門,登上九龍雕花寶座,眾文武官員壹齊跪下,三拜九叩。清軍入關時,年輕的皇帝福臨在太和門舉行了第二次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