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他不僅是壹個忙皇帝,還是壹個有很多“愛好”的皇帝。
他喜歡篆刻歷代書畫名家的題字。據不完全統計,乾隆皇帝的印章有1000多枚。他也喜歡寫詩和畫畫。據不完全統計,乾隆皇帝壹生共畫了1400多幅畫,寫了4萬多首詩。
▲《乾隆皇帝畫像》軸,清代故宮博物院藏。
在卷帙浩繁的詩歌中,有很多非常生活化的詩歌。比如有句詩叫黃瓜:“最好吃的菜最美,二月新品不壹定評。壓框籬偏,田家風光真。”
可見,乾隆不同於壹般的“吃瓜群眾”,還是壹個愛吃、很講究吃的皇帝。
乾隆皇帝是吃貨嗎?
至少相對於他的父親雍正帝來說,他是。
雍正提倡節儉和勤儉,對宮廷中的奢侈飲食並不關心。
乾隆年間,乾隆不僅擴建了禦膳茶餐廳,還鐘情於精致的蘇州菜。為此,他在幾次南巡時,經常品嘗蘇州織官菜,甚至在第四次南巡時直接將官廚帶回皇宮。
▲《回到紫禁城》乾隆南巡,徐揚畫。
宮裏的禦廚壹直是代代相傳的,外人是不能隨便入職的。這位廚師名叫張東觀,是乾隆親自挑選入宮的,證明乾隆的選擇沒有錯。這位廚師不僅給清朝的禦膳帶來了革新,也將中華美食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正式成為廚師的張東官,開始在蘇菜的基礎上改良清朝禦膳。他憑借精湛的手藝,在乾隆皇帝的餐桌上增添了許多新菜,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
從乾隆三十年(1765)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張東觀做了十九年禦廚。乾隆皇帝每日餐單第壹道菜,必有張東觀簽名。更何況乾隆可以通過品嘗來判斷壹道菜是不是張東觀做的,可見皇帝對他的充分認可。
“民以食為天”,對於帝王也是如此。不壹定要極盡奢華,但壹定要精致。合適的食材,恰到好處的時間,壹絲不茍的手法,才能提煉出壹頓美味,這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獨特境界。
乾隆是個愛獨食的皇帝嗎?
作為壹個皇帝,吃飯不僅僅是壹個簡單的日常動作。
《禮記·李雲》說:“夫禮之始,始於飲食。”中國自古以來,禮儀與飲食的關系就非常密切。
無論是皇後的日常飲食,還是宮中的大型宴會活動,都是飲食中禮制文化的生動體現。
歲末年初,皇帝有很多禮儀活動,宴席是最重要的部分。除了過年之外,清宮舉行的皇家宴會的數量和種類都比上壹代更加繁多和復雜。
▲《萬樹園宴圖》,清乾隆郎世寧所作,故宮博物院藏。
尤其是乾隆,是壹個喜歡“壹個人玩不如多人玩”的皇帝。清宮最大的宴席是千宴,始於康熙,盛行於乾隆,嘉慶以後不復存在。據文獻記載,乾隆五十年(1785),在幹青宮舉行了壹次盛大的宴會,多達3000人。
早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為表彰平定準噶爾、回鶻叛亂的西征軍,在紫光閣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參加人員包括貴族、文武大臣、蒙古首領、西征士兵等107人。宮廷畫家姚在紫光閣設宴。
▲《紫光閣詞嚴圖》卷(局部),清乾隆、姚所繪故宮博物院藏。
其實皇帝的禦宴有很多種,大致有以下幾種:元帝即位宴、大年初壹三大節、冬季至日和長壽節(皇帝生日)、皇太後生日為聖壽宴、皇後壽宴、皇帝大婚宴、大宴、團圓宴、各種節日、宗親宴、家宴,以及廣為慶祝的千宴。
壹年之內,宴席很多,都是宮廷美食,美味佳肴,精美器皿。
美貌不是不如美食嗎?
故宮博物院現在收藏了大量的餐具用品,這壹切都歸功於清宮的各種宴會和慶典。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食單與園中器具筆記》中說:“古語雲,‘美食不如美器’。”斯語也。“清朝皇宮使用的器皿種類繁多,精美絕倫,無不透露著宮廷中的奢華與精致。
▲故宮博物院藏李清華木盤莫問空心梁食挑盒
食拾盒在明清時期相當流行。故宮有壹個紅木平紋的空心盒子,上面刻著“萬字不終”的圖案,寓意“天地和諧,長命百歲”。內抽屜為多邊形圓形,分別盛放銀器、盤子、碗、筷子等餐具。
好吃的東西壹定很美。故宮文創推出的壹款五福食器禮盒,就是在這款精致的清代食器基礎上重新設計制造的。
造型上選取了故宮常見的造型元素,每壹件都有非常美的寓意。
在材質上,黑鐵釉和羊脂白釉的結合,使陶土的顆粒性和細膩性完美融合,使陶器質地厚實柔軟。
放在餐桌上可以增添壹點情趣,也是壹件優雅的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的好東西。
美食配以精美的器皿,這既是百年前清人對飲食文化的追求,也是我們今天所不辜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