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關於葉縣政府的詩

關於葉縣政府的詩

1.葉縣縣衙簡介,建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我國現存唯壹的明代辦公建築。位於河南省葉縣東街。明代葉縣縣衙不僅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而且是五級縣衙。縣城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整個建築由41單元和153套房屋組成,位於中軸線和東西側子線上。主要建築有大堂、二廳、三廳、獄房、竈院、知府院、大仙廟、徐壽堂、四不齋等建築。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葉縣縣治歷史據史料記載,雖然葉縣在歷史上設置了20多個府、州、縣級機構,但始終以昆陽(今葉縣縣城)和葉縣為駐地。唐代葉縣、昆陽合並為葉縣時,郡治在舊縣村。據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1998在葉縣老縣城村出土的韓石記載,當時老縣城村由葉縣統治。

《清同治葉縣縣誌·建築·城墻誌》記載葉縣始建於北齊福昌七年,使後繼者始終陷入神秘。查北齊題名上的年號,查不出這個記載。事實上,富昌的稱號是燕國對金太宗征服中原的稱號。當時,為了穩定民心,金太宗在天惠八年(公元1130)立漢族人劉玉為傀儡皇帝。的號是齊,年號是富昌。當時南方戰亂不斷,金人為了管理方便,將處於南方戰場邊緣的葉縣縣治從舊縣村遷到現在的縣城。因為是偽政權和金人的子帝,後人以此為恥,拒絕按年號記載。根據各種資料分析,偽齊時期的葉縣地址在縣衙區域,中軸線在縣衙以東。

據《河南通誌》記載,保存下來的葉縣政府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縣衙大門下有兩塊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8)葉縣令左修的石碑,但這塊石碑在“文革”中被毀。在明嘉靖《葉縣誌館》中,對葉縣政府的位置和主要建築設施有詳細的描述:葉縣治在城東。正殿、幕廳、架庫在廳西,藏書樓在幕廳前,官室在廳四周。碣石閣在儀門之內,鼓樓在儀門之外,雅寺在鼓樓之內,東牟林架在鼓樓之西。知府府在唐唐的北面,縣丞府在唐唐的東面,主簿府在知府府的東面,典史府在易門的東面。官邸的第二個區域:壹個在殿石府的南面,壹個在監獄的南面。監房在大廳的西南方,馬廄在大廳的西北方。沈明亭在東,景山亭在西。雖然這個建築格局調整頻繁,但整體布局變化不大。數百年來,葉縣的縣政府飽受戰亂和軍事災難,過去的官員不得不經常修理或重建壹些設施。

新中國成立後1997年9月,有關部門在鄭州召開恢復葉縣政府論證會。與會的20多位古建築專家壹致認為,中國古代各級衙門有2萬多處,世界上僅存7處,其中縣衙只有3處。葉縣縣衙無論是建築年代、現存規模還是古建築的完整程度,都在全國同類建築中名列前茅,是研究封建社會尤其是明清縣級政權機構的重要實物基礎。1997 65438+2月8日,修復葉縣政府壹期工程正式開工。1999 10月,主體工程修復,部分對外開放。

3.葉縣縣政府的文化內涵對應的是“公生明”。堂內匾額上,赫然寫著晚清才子於右任的書法。

大堂的匾上掛著“鏡高懸”葛洪,阿津人,在《西京雜記》中寫道:鹹陽宮有方鏡,人有疾用之,方知身在何處。

人有賊心,壹張照片就能給人洞察。秦始皇經常用這面鏡子看宮人,殺死有異心的人。

在衙門大廳懸掛此匾,可謂用心良苦。壹方面標榜官方執法嚴格,判案公正,明察秋毫。二是告誡官員,在審理案件時壹定要徹底。在第二大廳的紗門上方有壹個巨大的金匾“沈清秦”。

“沈清秦”出自宋代呂本中,是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所撰,詔書懸掛於全國各府、州、縣。為了相互映襯牌匾對聯,要時刻告誡政府工作人員,要清正廉潔,勤政為公。

此外,還有壹種說法是“清秦深”來自清朝康熙皇帝的禦書。鏡子掛得高了,清了,勤了,自然會有“明鏡水壹樣清”的三塊匾額

但這個牌匾可以展現官員的外在,卻很難讓他們言行壹致。壹些官員在這樣的牌匾下看似清正廉明,也表現出愛民如子、不徇私枉法,實則暗地裏做著見不得人的交易。

衙門對聯是用來表示野心的。對聯是壹種文化,但是放到縣衙裏,就變成了壹種很特殊的文化,壹種政治文化。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視並倡導發展中國文化,楹聯藝術就是其中之壹。他還親自操作,開創了壹代風俗,對明代乃至後世對聯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被稱為“天子”。衙門作為社會不可分割的壹部分,自然也是如法炮制。

但由於自身的特點,衙門對聯也有自己的特點。不管妳怎麽做,不管妳怎麽受賄,怎麽枉法,表面上看,古代的官員非常重視在民間的口碑,貪贓枉法的時候喜歡落下“廉潔”的好名聲。

如何獲得這樣的名聲?借助對聯這種獨特的文化,是表達自己的壹種重要方式。《春秋雜夏》指出,清官執政的根本大事是“清官靠清官”。由於歷代的重視,誠信逐漸演變為壹種思想文化,並作為壹種道德範疇被廣泛接受。

為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統治者非常重視這種道德文化的育人功能。作為官員,人民的父母自然有示範作用。所謂“臣不廉而無道治民,則風俗必汙;如果我不老實,不能治民,民風就不好了。”

在這壹歷史背景下,衙門文化位列其中,以“官諫、言傳”的形式懸掛、張貼、警示或自勉,成為龐大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葉縣衙門對聯為“天聽民願,天看民願,民溺饑己”,為歐陽林所作。

歐陽林當時就做了這副對聯來提醒自己,既然是為民之官,就要關心百姓疾苦,光明磊落,敢於負責,為官壹任,造福壹方。應該說歐陽林是壹個言行壹致的人。據葉縣相關記載,歐陽林在任六年間,為葉縣做了很多好事,如辦義務學、修縣部、設八景、編縣誌等。

棚子中間的對聯是:得官不光榮,失官不可恥。不要說壹官無用,地方靠壹官;吃人民的飯,穿人民的衣服,不要說人民可以被欺負,他們也是人民。棚兩端的對聯是:山強,金銀只為寶不貪;河周圍的石頭不可思議的團結在壹起。

當官不貪,百姓有福。這個故事裏有壹個典故,出自《左傳》:“宋太公耕田得玉,獻城與子涵,子涵不收。

嶽:‘我重玉,不收也重。如果我接受了,妳就會失去它,我也會失去它。“卷軸棚作為高級官員頭銜的標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官員們引以為傲的資本。葉縣政府掛這樣的對聯,有著特殊的意義。其實是在提醒,官再高,也要嚴以律己,愛民。

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官”與民的關系。大堂裏,對聯上寫著“賣技敢欺心。”面對跪石。

這種設定意圖明顯:壹方面是說明官員嚴格執法,主持正義,如果不是,願意接受壹切處罰;另壹方面警示涉事者遵紀守法,說實話,否則,天理難容。漢代劉向寫《說文·傅園恩》:“不敢藏思,不敢表謝。我希望我的肝腦塗地,用我的頸血長期殺敵。”

最有意味的是三大殿中間的對聯,上面寫著:這副對聯,富有哲理,並非沒有警示意義,原本遺失,被葉縣壹位老先生記起。民國12年,老人只有12歲的時候,帶著當時是秀才的爺爺來見知府。那時候他已經看過這副對聯了,他爺爺只是讓他背。

這副對聯是誰的筆跡?現在很難核實。翻閱《葉縣官職簡表》可以看出,老人來縣衙任職的民國12年,葉縣有兩位縣官,壹位是鄧,壹位是秦。但即使是這兩個人,他們是作者嗎?是前任寫的嗎?我不知道。此外,在虛擬接待大廳,對聯是:卑微的竹子有彎曲的葉子,驕傲的李子沒有花在它的背上。

禪定中有對聯:孔子是最神聖的老師,他仍然每天保持著清正廉潔的生活,而我們總是在無名的學習之後反思太多。它是知縣受到上級表揚時反省榮譽的地方,也靠近接待當地名流鄉紳的地方。這樣的對聯有著特殊的意義。

4.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衙門位於河南省葉縣。建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中國現存唯壹的明代縣政府建築。明代的葉縣縣衙不僅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而且是五級縣衙。按照中國古代的官制,知縣壹般是七級官銜,而葉縣知縣是五級縣令。按照明朝的制度,全國的郡縣分為上、中、下三級。葉縣疆域遼闊,由漢代的葉縣、昆陽縣、洪陽縣、舞陽縣四縣,以及桂縣的壹部分組成,每年繳納的稅收為65438+10萬石以上。此外,根據資、望、緊、紅等條件,葉縣地處南北交通要道,處於緊(交通要道)位,故縣令多由五位同銜官員擔任。所以縣政府的規格也比壹般的高。據省文物局專家介紹,葉縣建築群落布局合理,規模宏大,建築形式融合了南北風格,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風格、流派特征及變化規律具有重要價值。

葉縣政府修復工程於2月8日1997正式開工,10月8日1999主體對外開放。2001年7月,縣委、縣政府決定全面恢復縣政府東、西副線建築。經過壹年多的緊張施工,修復工程現已結束。為了完成縣政府的修復工程,縣委、縣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縣政府周邊共拆遷3112戶居民房間;拆除5棟單元建築;總拆遷面積近7000平方米;投入640萬元。整個修復工作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明清風格保存完好。恢復後的縣衙由大堂、二廳、三廳及其附屬班、六部室、東西兩翼室、監獄、竈院、知府府、西組屋、虛接待廳、四部齋、南北書屋、後花園、大仙寺等組成,共有41個單元,153間房屋。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政府辦公場所。

自1999國慶前對外開放以來,葉縣政府共接待中外遊客65438+萬余人次,省部級領導30余人。明代葉縣縣政府成為葉縣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為增加縣衙文化的內涵,提高觀賞價值,葉縣將文物庫房遷至新落成的文物展覽館,從1000余件文物中精選300余件精品進行展示,其中70余件文物為國內唯壹的稀世珍品。

2006年5月25日,作為壹座明至清的古建築,葉縣衙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衙門口朝南。

5.葉縣鎮公所之寶為增加葉縣鎮公所的文化內涵,葉縣文物部門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孔子傳葉遺事》、《葉公事跡》、《黃庭堅在葉縣尉的故事》等部分展覽內容,並將文物庫房遷至新建的縣公所文物展廳,其中被譽為“鎮公所之寶”的編鐘成為葉縣鎮公所。

在葉縣文物陳列館裏,有壹套2002年在葉縣出土、鑄造於2600年前春秋中期的編鐘。這套編鐘由8個系鈴、9個肘鈴和20個甬鈴組成。最大的近60 cm高,最小的16.8 cm高。出土後,每口鐘都能發出兩種不同的音高。這套編鐘可以演奏各種音樂,古今中外。這是中國在春秋時期發現的第壹個組合編鐘,代表了春秋時期音樂的最高成就。除了價值連城的編鐘外,展廳內還有300多件其他文物,其中包括幾十件國家壹級文物,如青銅鼎,幽蘭賦碑文,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壹黃庭堅的《幽蘭賦碑文》,是其獨特藝術風格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 上一篇:住新房是2020年的幸運日。
  • 下一篇:農歷二月是遊玩的好日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