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關於春節或元宵節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的日記。

關於春節或元宵節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的日記。

春節習俗因地而異。比如廣州壹年壹度的春節集市,廣州素有花城之稱,有1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壹年壹度的迎春花市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成為廣州的壹大民俗。每年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和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春節展覽。尤其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了五顏六色的樓房和花架,四個鄉鎮的花農蜂擁而至,擺開花市賣花賞花。長街上人潮湧動十裏,花團錦簇,人潮洶湧,到第壹天淩晨才散去。這是廣州特有的歡迎。廣州過年發“禮”,是廣州春節的習俗。在人際交往中,必須“禮”。當然,所謂的“利”是指紅包。親朋好友見面,大人要給孩子“讓利”。

福州人的年糕和當地市場常見的不壹樣。它們大如托盤,口味各異。因此,每年福州會館都會為會員訂購年糕,讓村民品嘗到獨具福州風味的年糕。

祭祖時,年糕要切片油炸,然後裝盤祭祀。福州人很重視年糕。年糕除了祭祖,也是團圓飯桌上的壹道甜點。就算不吃,飯桌上也少不了它們。此外,紅燒雞、福州魚丸、肉燕也是福州人餐桌上的美味。

還有我們長沙人是怎麽過春節的?以下是我的所見所聞:長沙的農歷正月初壹是春節,也就是長沙俗稱的過年。長沙人過年要半個多月,也就是從第壹年臘月二十四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這種習俗已經延續了幾千年。

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年”,稱為“小兒過年”。相傳“天之耳目,人間煙火之主”的竈神要回天庭述職,人稱辭竈。為了讓他“天上說好話,地上帶好運氣”,“不說破話,用好話打玉帝”,人們會在前壹天做壹次大掃除,也就是所謂的“掃塵”,從那天起,長工都下班了,工匠也不再來他們家了。家家戶戶忙著準備年貨,做豆腐,殺豬,送年貨,準備小吃,炒幹茶,寫春聯,紮燈籠。

在壹年的結束,它被稱為新年前夕,或新年前夕。家家戶戶剪彩貼春聯,全家人聚在壹起喝酒,菜都剩了,叫吃團圓飯。點燈籠,焚香放鞭炮,祭拜祖先家神,叫辭年,祭竈神。孩子們三五成群提著燈籠依次去找鄰居,說:“請辭職。”。每個家庭都站起來歡迎他們,拿出小吃和幹茶,並裝滿了孩子們的口袋。有的孩子回家卸下口袋,然後迅速加入辭職隊伍。他們壹個晚上能拿到壹兩個瓷缸的食物,高興得合不攏嘴。所以有句話說:“孩子盼過年。”

除夕夜,壹棵楓樹(或松樹、栗樹等。)在長沙農村,家家戶戶的竈上都燒著,叫做“年菜老”。男女老少圍著竈臺,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全家人吃豬蹄燉蘿蔔等著,稱為“守歲”。所謂“有錢的蘿蔔過年沒錢的”。

除夕夜,在全民皆大歡喜的同時,也有很多窮人不敢回家。所謂幸福的家庭都是擔心的。是債主討債,工匠討薪的最後期限。大街小巷、鄉間小路欠債人的燈籠火把絡繹不絕,有的人還不起賬。銅鍋衣服可能會被拿走,只好出去藏賬。還有人用紅紙寫下“橫門延慶”,在辭官年後貼在門上。大門緊閉,不準任何人進出,被稱為“財經門”。當被問及債務人的無奈時,好事者寫了壹首打油詩:“窮人家早早藏富,債主雖有難。對商家惱火,沒錢就被拒之門外。”

正月初壹,古代稱為元旦、元日。自古“鞭炮聲令元日,人沈迷其中”。辛亥革命後,公歷1稱為元旦,夏歷元旦改為春節。

大年初壹,家家戶戶雞鳴起床,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年資最高的男主人燒香開門放鞭炮,這叫“出天價”,或者叫賺錢。然後大廳裏的人在燭光下祭拜祖先,然後向外界祭拜天地之神。在選擇吉日時,他們向吉三鞠躬,或向四方鞠躬,祈求新的壹年各方利益。然後兒孫們依次給長輩拜年,並先在井邊擔起第壹擔水,點上香加入神靈。早餐吃剩飯叫隔年吃食,是溫飽有余的意思。素菜,如蔬菜、芋頭、豆腐等。,意思是人清凈吉祥,萬事大吉,清白無辜。晚飯後,晚輩給家裏的長輩拜年。清朝的拜年是以鞠躬的儀式來拜年,大年初壹壹般不出門拜年。民國以後,由鞠躬改為鞠躬。家裏拜年後,鄰裏之間相互拜年,氣氛熱烈。但如果人家還沒起床,就不要睡前拜年了。有人進屋拜年,主人站起來遞上手:“請拜年”,並用幹茶熱情招待。

大部分城市在黎明出行,走親訪友。清朝以前,那些用假頭銜捐錢的人,都是戴著帽子,大搖大擺,神氣活現地到處拜年。商人愛拒錘,出入皆“獻香茶,果盤開,檳榔元寶俱來”,大半夜嚼個不停。朋友圈廣的商人,如果不親自去,就讓晚輩或仆從持名帖祝賀,這叫“後拜”,也就是後世賀年卡的由來。

在新年這壹天,人們關註並有許多禁忌。除夕之夜,有人在大門的接縫處貼紅紙“富貴”,在眼上貼“開門”、“為我賺錢”等吉祥語。開門時,他們大聲背誦,稱之為開門見福。晴天的時候,觀風觀天,預測來年的收成。認為“北(風)主豐,南主歉”;多雲轉晴,陰暗轉雨。在露臺和柴灣堆了很多柴火,和諧而豐富。大年初壹抱柴進門,寓意“發財”。大年初壹,需要掃的時候,掃把掃柴灣,不出門。有的學者寫“長命百歲”、“五谷豐登”等吉祥語,稱為“新年寫,吉祥如意”。大年初壹,我特別避免粗俗不雅的話,所以我會為這壹天挨罵,會被罵壹年。大人總是提前告訴孩子:初壹好好說話!萬壹孩子說漏了嘴,大人會馬上解釋:“孩子的話,都原諒了”。如果妳不小心打碎了什麽東西,說“送走”;如果杯子掉了,就說“酒灑紅了。”

初二,女婿去嶽家拜年。所謂“初壹子,二郎,初三初四拜鄰”。長沙四鄉邀春客的習慣是在某壹天安排幾代叔侄等親朋好友聚在壹起喝酒。過了初八,熟人見面,互相說:“請妳交壹個遲到的年!”15日,拜年壹般不提。

正月十五,古代叫上元節,也叫元宵節。長沙有句話:“三十夜之火,是宵夜之光”。賞燈在唐代很流行,在宋代更為流行。溫天陽曾這樣描述衡州上元布置花燈的盛況:“滿城淑女君子好迤邐”,“觀眾都被擋住了”,“妳累得肩背朝天”,“遠遠看不出字裏行間的區別”。在長沙燈籠市場,有許多種用紙糊成的燈籠,或懸掛在房屋或街道上。這壹天,家家戶戶在竈角點蠟燭,煮元宵,頑童玩燈籠。除了在豬圈和狗窩裏雞的黑暗角落點燃蠟燭,農民們還在田野邊緣生火,以此來消滅昆蟲,祈求豐收。孩子們喜歡在角落裏點上宋明,壹邊燒壹邊唱:“正月十五元宵,燒蟲蟻,安息天庭”。靠近祖墳的還送蠟燭到墳前,讓先人共享人間光明。

更熱鬧的是,趕上廟會、唱大戲、耍舞獅、騎龍騎竹等春節文藝活動在此時達到高潮,往往徹夜喧鬧,故取名元宵,寫八百字。其中龍燈最為常見,城鄉鄰裏村的祠堂幾乎都綁著龍。民間認為玩龍可以保吉日,所以“龍”所到之處,鼓樂四起,鞭炮聲不絕於耳,所以多給它裝上信封。已婚未育的女性往往讓“龍”圍著自己的身體轉,或者讓“龍”在床上凝結成壹個圈,騎上壹個孩子,由獨角獸送孩子。

關於春節的信息真多啊!

  • 上一篇:自由選擇婚姻,吉日。
  • 下一篇:2016.10.438+0開門。沈霞猜的歌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