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學者和民主鬥士被稱為他的三重人格。新詩集《紅燭》和《死水》是現代詩歌的經典。
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研究,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健康正直,已經奮鬥了八年。
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20世紀20年代上半葉,剛從清華大學畢業的聞壹多漂洋過海到美國留學。
從1922開始,他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並持續投入大量精力於幾年前開始的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壹個人生活在異國他鄉,聞壹多對祖國和家鄉有著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我親身體會到了許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激起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聞壹多創作了許多愛國和想家的作品,如《七子之歌》。《七子之歌》全文是:七子之母不寧。
七子自怨自艾,希望能回到母親的心裏。詩人寫下“凱風”來贊美它。
從《尼布楚條約》到《魯大租借條約》,我們的國家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祖國的支持,受到了各種各樣的虐待,承擔了它的悲傷,這比凱豐的第七個兒子還要多。因為它選擇了與中國關系最密切的七個地方,所以每首歌都寫了壹章,以表達自己的孤獨和死亡,以寄托對祖國早日的哀思,也是為了激勵國民振作起來。國家邊界的崩潰是長期積累的,國人視之為無動於衷。
法國阿爾薩斯-洛林沒有看到她的丈夫?“如果妳是真誠的,石頭就會打開。”事實上,中國“七子”的回歸岌岌可危?澳門,妳知道“馬剛”不是我的真名嗎?我離開妳的孩子太久了,媽媽!但他們帶走的是我的身體,而妳還保留著我內心的靈魂。
我夢想了300年的親生母親!請直呼妳兒子的出生名,叫我“澳門”!媽媽!我想回來,媽媽!我就像鳳凰亭前守夜的黃寶。母親,我的地位雖小,卻很危險。現在兇猛的海獅撲向我,吐我血肉,吞我油脂;媽媽,我哭著嚎叫著,但我不應該叫妳。
媽媽,讓我躲在妳的懷裏吧!媽媽!我想回來,媽媽!臺灣省我們是東海的壹串珍珠,琉球是我的兄弟,我是臺灣省。我胸中仍有鄭的英氣,忠誠的赤血曾感動過家人。
媽媽,涼爽的夏天要了我的命;給我壹個命令,我還能攻城。媽媽!我想回來,媽媽!阿哈瓦,讓我守護中國最古老的海,那裏有原始的聖賢山。
媽媽,別忘了我是防海專家。我有壹個劉公島作為我的盾牌。快回來,時候到了。
聖徒的遺骸就埋在我身後!媽媽!我想回來,媽媽!廣州灣東海匈牙利是我的雙鑰匙,我是中國後門的鐵鎖。妳為什麽把我借給壹個小偷?媽媽,妳永遠不要拋棄我!媽媽,讓我快點回到妳的身邊。我想緊緊抱住妳的腳踝。
媽媽!我想回來,媽媽!九龍我的兄弟香港在抱怨他的痛苦。媽媽,妳還記得妳的小女兒九龍嗎?自從嫁給鎮海妖王後,我壹天都沒有落淚過!母親,我每天都數著省親的吉日,我怕我的希望變成壹場空夢。媽媽!我想回來,媽媽!大連旅順我們是大連旅順的雙胞胎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比較?兩個強壯的鄰居來回踢我,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塊泥巴。媽媽,該回去了。快把我們帶回來。
妳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有多想念妳!媽媽!我們會回來的,媽媽!這組詩寫於1925年3月,當時聞壹多在紐約。在其序言中,阿爾薩斯-洛林被翻譯成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的浮士德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賽和約後歸還。
在詩中,聞壹多把七塊被外國列強掠奪的“失地”比作七個遠離母親的孩子,哭訴著自己被外國欺淩、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壹方面表達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另壹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寫完《七子之歌》不到兩個月,聞壹多就懷著早日加入報效祖國行列的理想,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涯。當年5月啟程回國,6月1乘船抵達上海。然而,讓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壹多萬萬沒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大街上濕漉漉的血漬。兩天前,帝國主義屠殺我示威者的“五卅慘案”就發生在這裏。
被失望甚至絕望籠罩的聞壹多憤然北上,見到了剛從美國回來的《現代評論》主編楊振聲。同樣的經歷,同樣的感情,同樣的憤怒,讓他們走到了壹起。聞壹多決定將《七子之歌》、《醒醒》、《愛國之心》等幾首原本是給《大江季刊》雜誌的詩提前發表到《現代評論》上。
7月4日1925《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發表《七子之歌》。10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二期1卷165438也刊登了這首詩,聞壹多對詩中的壹些文字做了壹些修改。
2.聞壹多和李公樸聞壹多簡介
聞壹多(1899.11.24—1946.7 . 15),原名文華,湖北習水人。我從小就喜歡古典詩詞和藝術。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他喜歡閱讀中國的古詩、詩詞、史書和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發表系列劄記,統稱為《魯二月演義》。1920年4月,發表第壹篇白話《行者的學生》。同年9月,第壹首新詩《約旦河西岸》發表。1921年11年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格律研究》,開始系統研究格律新詩理論。1922年7月,趕去美國留學。年底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評》,代表了聞壹多早期的新詩觀。第壹本詩集《紅燭》出版於1923年9月,帶有審美傾向。1925年5月回國,任北京藝術學院教務長。1926年參與創辦《晨報》和《詩刻》,發表著名論文《詩的度量》。65438-0927任武漢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藝術科長。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語系主任。1928 65438+10月出版第二本詩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雜誌列為編輯,次年因意見不合辭職。1928年秋,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系主任,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1930深秋,赴山東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系主任。1932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到北平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的他隨學校南遷,與學生從長沙走到昆明。之後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教8年,積極參加抗日運動和反對獨裁民主的鬥爭。1944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他成為NLD中央執行委員,經常參加進步集會和示威遊行。1946 16年7月5日,在為李公樸先生舉行的追悼大會上,他憤怒地斥責國民黨犯有暗殺李公樸的罪行,並發表了著名的《最後的演說》,當天下午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作者:
冬夜草與梁實秋評論,1922。
紅燭(詩集)1923,臺東;1981。
死水(詩集)1928,新月;1980。
聞壹多全集(1-4卷)1948,開明;1982。
楚辭補遺(古典文學研究)1942。
神話與詩歌(古典文學研究)1956。
古典新義(第壹卷,古典文學研究)1956。
唐詩論文集(古典文學研究)1956。
聞壹多論古典文學1984。
《離騷》解讀(古典文學研究)1985。
聞壹多,原名壹多,10月24日生於湖北習水,1899+065438+。1910去了武昌兩湖師範學院附屬高級小學。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華大學。2002年7月赴美國留學,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學院美術系和紐約藝術學生會接受西方藝術教育。與此同時,他開始對新文學,尤其是新詩感興趣。1923年9月,第壹本詩集《紅燭》出版。
1925年5月,聞壹多受不了“金元帝國”對黃種人的歧視。他提前壹年結束了“逃犯”的生活,先後在北京、南京、武漢、青島任教。1937 12 13南京淪陷,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國立臨時大學從長沙遷至昆明,改為西南聯合大學。聞壹多在教學的同時關註時局的發展。1944初夏,他向* * *制作人周新民表達了自己的願望。請求黨組織後,周新民告訴聞壹多,他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更有利於在民主運動中發揮作用。
1945 10蔣介石集團在昆明發動軍事政變。此後,昆明國民黨反動派與愛國民主力量的鬥爭更加激烈。
1945 165438+10月25日,昆明高校6000余名學生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辦了反內戰時事講座晚會。國民黨反動當局用武力包圍了校園。第二天,國民黨中央經過提古懷,那裏全是雙胞胎。
3.這句話形容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傅
王
上清華,坐京師西北,倚燕山看玉泉塔影,近怡和,近圓明。康熙立惜春為太子進貢,鹹豐成為清華新諸侯。今天的清華也是六千多畝,崔偉是中西合璧;亭臺樓閣美不勝收,今昔交替。工字廳與亭子相鄰,延續了清代和民國的古雅;主體建築科技園將在信息時代展現新的光彩。秀木森森,居馮丹,黃鸝;草地上開滿了花。美麗的湖,尋找荷塘月色的痕跡;風景優美,摘得亞洲校園桂冠。二校門亭亭玉立,繁華與毀滅之間滄桑巨變;萬泉河淙淙流水,漲跌時含百年風煙。
宣彤辛亥,以“庚子賠款”赴美訪問,是學校的開端。十七年來,學校的名字壹直在重復,說“學校”“學校”“大學”。不變者,亦名“清華”。國學以中外著作聞名,四大導師貫通古今。沈下去,持之以恒,信古,疑古,釋古;洞深而靜,道深而法深。千百年來,詩歌開啟了證明歷史的新途徑;各種培訓證書都有,石鉤很神秘。七十個學生,站在雪地裏尋求真理;半百人才,勤於學夢,有壹根金針。龍學校,博采眾長,“教授治校”開創新政策;註重通識,對狄坤進行文理經緯教育。門檻嚴,後勁足,聞壹聞風景,天下英才遠近;非常重視學問的荊教授,見過大學者思齊,也見過大學者、著名學者。抗日軍事發展,先是臨時大學遷到長沙,又建在南開和北大;兵臨城下,轉戰昆明和西南聯大,加入精銳。災難鑄就輝煌,三校師生剛毅堅毅,憂國憂民,勵精圖治。鐵皮房裏,爭分奪秒,炸缺口,攻書教;在茅草棚裏,我們早晚燒藥膏互相學習。餓學生壹直沒有放卷;韓慶教授從未停止演唱弦樂歌曲。作為戰時高校的壹個例子,優秀人才雲集,崎嶇不平。民主堡壘的頭銜之外,學術自由的模式之內。寒來暑往,星霜易,山河復蘇,歸西春。建國之初,部門調整;四個學院都出了,只剩工科了。蔣南翔負責序,撥亂反正,探津:因材施教,又紅又專;迎著風打開,穿過荊棘。厚基礎,重實踐,想在今天出類拔萃;肩並肩,高品質,尋找未來的領導者。“反右”和“文革”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國運被搶,肉桂被燒。開放改革,老木逢春;重建了文理學院,合並了工藝美術學院,是壹所綜合性的研究型開放學校,出現了壹所世界知名的學校。教學科研比翼雙飛,清華的面貌日新月異。
古代的大學者是以大德濟世為原則的。清末以來,西風東漸,全面西化,如潮;清華從留美預科開始,但立足中國,主張中西兼容,古今融合。知識為先,文學為後。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沈默寡言,務實,“行動勝於雄辯”是校風。君子上進心,猶奔天庭,無壹暴十寒之弊;學者育人,如江河奔騰,前有波瀾,後有波瀾。君子收物,如地之博,包容萬物;躬自厚薄怨別人,氣度雍容。聚天下英才,為師為友;四面八方的俊彥,* * *羞辱* * *。而且專心學習,不做作,還不標榜,話壹定有所指;還要練習證據的組合,註重團隊,善於協調。對學習嚴謹,對人誠實,學習與做人並重。雄心勃勃又勤奮努力,才華橫溢又謙遜。他善於動腦、動手,擺脫了庸俗的束縛;培養健全的人格,走路要直,以內充外。妳這麽老實,就會尊德讀書,做個君子,就會被委以重任,可以力挽狂瀾,成為中流砥柱。
所謂大學者,不是建築,而是大師。魏我清華,引領潮流;天才的大師,燦爛的河星。曹禺、吳晗、洪深、若澄,是中國藝術園林的領軍人物。王國維、馮友蘭和金、都是偉大的哲學家。聞壹多,梁實秋,俞平伯,民國文學大海中的巨輪。武玉高僧錢鐘書精通中西,陳寅恪精通季羨林。葉、吳、在數學物理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錢三強、王、趙九章、鄧稼先等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數學上,熊清來、、華、、陳勝、等,無所不在。堪稱光學之父,後摘得化學工業之冠。張奚若先生擬定國號,梁思成是張定最好的國徽。楊振寧和李政道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姚期智·巴特靈獎是壹等獎。光耀椅,德行大師;不拘壹格,清純優雅。回望百年,清華已經成為中外著名作家,造就了千千萬萬的人才,推動了中華的崛起。清華校友,兩院院士,近500人;演明星也是半途而廢;最高科技獎,已經出了四位先賢;治理國家的政治家花園更多。我喜歡我的清華,我是院士的搖籃,大師的搖籃。
已經壹百年了,時間很長。展望未來,會有外面的壹天。報國興化是第壹鞭。思考的精神,知行合壹,獨立自由的思想,是我們學校的生命之源。後來者要有上進心,批判創新;追求境界,攀登高峰,突破習俗;受辱之後,敢為天下先;培養眾多道德模範、思想巨人、科學領袖、文化大師、治國棟梁、創業骨幹。
太好了,清華!太棒了,清華!展望未來,鵬城萬裏要再接再厲,成為世界文化高地。嗚嗚嗚!與其先鞠躬唱衰,不如大度壹點:
在水木的清華,氣氛很濃。歷經百年風雨,國將綿延。民主科學,實事求是。自強不息,新人文。以德載物,以義為仁。鍥而不舍,真心誠意。追求卓越,羞於人不如。國學被抓,錦緞被付。科技探李,俯視人間塵埃。培養棟梁,發光,做坤。有才華的人很多,而且很少。世界級的,期待好的談資。
4.求清華大學的美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寫清華的!
妳的圖書館壹定很少有人去。那麽多大師都在清華,妳還怕找不到關於清華的美文?去了解壹下華大師範的作品精選吧!
以下為《清華大師文選》序言:
清華大師文選序
/section.php?book _ id = 466 & ampid=30230
雖然我寫過很多研究老清華的文章,但我並不是壹個懷舊的人。相反,我對新生活和新事物的熱情遠遠大於以前。但是,看完這本書,還是很可惜:無論清華比老清華進步多少,“文風”都不如從前了。
在我看來,這本書可能是篇幅所限,也可能是因為有些文章讀者已經很熟悉了,所以沒能抓住所有精彩的文章。老清華不僅有像朱自清、聞壹多、俞平伯、朱湘、曹禺、洪深、李健吾、沈從文、錢鐘書、、林這樣的壹流作家和詩人;人文社科的教授,如馮友蘭、陳寅恪、王國維、梁啟超、蕭公權、黃惠文、陳銓、張蔭麟、吳宓,幾乎都會寫詩和散文,個個文采橫溢;即使是那些專攻理工科的人,如吳、周培源、梁思成、等,也是詩詞歌賦,口若懸河。楊振寧關於鄧稼先的文章被認為是“文筆優美”的典範。老清華的整個學校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環境越艱苦(如國立西南聯大),文化氛圍越濃厚。文科教授受到的尊重不亞於理工科教授,尤其是那些才華橫溢的作家、詩人,他們是學生心中的“明星”。
九月初壹走進清華,1955,那天晚上去荷塘和文婷散步,綠樹楊柳,風和日麗。在星空下的荷塘小徑上,我依稀看見朱自清先生從對面漫步而來,腳步輕盈。我突然意識到水木和清華是詩歌的搖籃和靈感的源泉。我終於明白為什麽曹禺的《雷雨》能在清華停滯多年後噴湧而出了。當時,蔣南翔總統是壹位政治家、教育家和才華橫溢的學者。清華改理工科了。他還說,我們不僅要培養楊振寧和林家翹,還要培養曹禺。然而這個理想是空的。由於理工科工作繁重,加上政治氣候的影響,50年代雖然也有幾位作家,但成就並不盡如人意。寫小說和電影劇本的張喜安主修冶金,但只學了壹年就轉到了鋼鐵學院。小說家、劇作家鐘潔瑛頂著右派帽子走出清華。很難說他們的成績和清華有什麽關系。慶祝清華九十周年的時候,我讓我的學生編了壹本九十年代的詩集,其中五十年代的作品比較差。作為那個年代的學生文藝社社長,我心裏難受。
改革開放後,清華出現了許多高層建築。相比之下,清華校園的老建築有被吞噬的危險。這是社會的進步,清華的進步,理應如此。無法想象壹所現代大學蜷縮在壹個小小的皇家花園裏。但是,歷史的進步總是需要人們付出代價的。去年邀請了壹批畫家來清華作畫。大部分還是願意以老清華的雕梁畫棟為對象,就算畫新的高樓也要加點古松巖之類的。說他們不知道什麽新東西?紫光樓真的建得很漂亮,但是我想寫壹首詩,卻找不到感覺。這可能是“世紀之貧”,不是清華自己的問題。清華在加強文科建設,但與“文采”無關,不僅是管理、法律、公共管理學院,還有人文社科院,可能是文采的“殺手鐧”。因為文科是“科學”的:比如父母與子女的親密關系,以前說是道德倫理問題,現在說是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系。父母贍養的問題由此有了科學依據,但那些代代相傳的贊美慈母的古詩詞呢?好像沒什麽用。
有人說,那“文采”呢?!是的,“文采風流”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推動社會進步。如果把今天的科學院院士召集起來考作文,不壹定都能考出好成績,還有不及格的擔心。誰能否認自己是當今社會的智者和大師?但想到前段時間清華有個學生往熊臉上潑硫酸,進行“科學實驗”,我就覺得“文采”可能和“人”沒什麽關系。他腦子裏有點文藝,就會知道人是可愛的,是自然的,不壹定能做出這種邪惡的事情。
最近,格非教授向清華大學中文系提出了申請。他是著名的先鋒小說家。他來了不久,就誇清華學生的氣場。在他的鼓勵下,我讓學生們編了壹本學生作文集《雕刻西風的木匠》。我始終有壹種經久不衰的樂觀和自信:希望在紀念清華100周年的時候,我能編出壹本《文采飛揚的新清華》,出版社能高興地告訴我,這本書很暢銷。
清華校園,2002年9月
5.有人知道清華四子之壹的楊世恩介紹楊世恩(1905-?)——字子輝,浙江鄞縣人。
我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時候,就開始發表詩歌。畢業後在北京西單天梯胡同和孫大雨(滋子謙)、朱湘(滋子元)、饒孟侃(滋)合租了兩間房。他們經常在壹起吟詩,舉止頗有魏晉風度,聲名遠播。因為四人的字號都帶有“子”字,又都是詩壇後起之秀,所以被稱為“清華四子”;後來四人都加入了新月社,也就是“新月四子”;在“四子”中,他是最年輕、最沒有成就的,因為清華剛畢業不久就英年早逝,他沒來得及發揮自己的詩歌才華;都說楊世恩隨和孤傲;另外三個,性格相似,勢利、憤世嫉俗、急躁、暴躁,生活中難免時不時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很快就會分手,各奔東西;關於楊世恩的史料幾乎沒有,留下壹首著名的詩叫《她》。聞壹多、徐誌摩、“清華四子”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新詩三大流派之壹的“格律詩派”的代表。多年來,國際漢學家和中國文學批評家對“清華新月四子”的研究持續了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