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北京大學博士楊娃:這是壹場“註定的戰爭”

北京大學博士楊娃:這是壹場“註定的戰爭”

以下文章來自三木粥,作者三木舟。

三木粥

資深媒體人創造了“順義媽媽”這個詞。

從知識分子到網絡名人作家,從職場精英到日常家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育兒經驗。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的作家楊早有自己的育兒經驗。作為壹個作家,他認為孩子按照父母的想象成長和擁有獨立人格是矛盾的。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他堅持“在理解的基礎上互相讓步”的原則,在擇校和課外班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本文轉載自微信官方賬號:Miki粥(ID: mikizhou520)

文,美琪,粥,月神

我壹直打算做壹系列的采訪,和我朋友圈裏的那些#神仙父母#聊聊他們是怎麽養孩子的。

因為每個人,從知識分子到網絡名人作家,還有職場精英和日常家長,對養育孩子都有不同的體驗和特別的見解。

他們很努力,但並不焦慮。爬藤成功不膨脹,孩子可以自洽。為人父母,如升級至咎由自取,會使人生幸福。

我喜歡這種狀態,寶寶不被它困住,活得充實。分享他們的故事,也許不能教會妳如何養育壹個寶寶,但至少可以幫助妳認識到。

這也是第壹位客座學者@楊早在新書《早生》封面上說的話。

楊早

楊早,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熱衷於研究民國史和著書立說。他是我采訪過的最有趣的人,喜歡向面試官提問。有知識分子關於養育壹個嬰兒的糾結,然後依靠超凡的思考力,最終達到了和諧通達。

下面是爸爸@楊早的故事。

壹個知識分子養寶寶最大的目標是什麽?

楊早開玩笑說,當他的兒子出生時,他覺得他可以接受他的兒子將來會成為壹名搖滾音樂家(意思是他與眾不同,很窮,他的生活建立在夢想之上)。

後來發現搖滾根本不是底線。然後,他希望孩子們成為有趣的人。

現在他覺得只要兒子記得自己,就不覺得父親是他的恥辱,也不覺得父親是他生命中的壹個洞,這很好。

不斷刷新的教育底線

楊早,學者,本科就讀於中山大學。畢業後去了當時南方比較熱門的羊城晚報,在體制內有壹份體面的工作。

後來他決定辭職讀研,老家的親戚甚至召開家庭會議投票反對,派姑姑去做他的工作。“他們會很擔心妳以後會不會乞討或者流離失所。對於上壹代人來說,放棄制度是非常不可想象的。”

但到了這個時候,他已經辭職了,第二年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壹直到博士,然後進入了另壹個機構,社科院學習。

總的來說,楊早是壹個不太可能被命運馴服的人。雖然他溫文爾雅的外表很沈穩,不懼挑戰,但只有讀了萬卷書,才能沈澱下這樣的自信。

然而,人生是不可預測的。

壹個知識分子在學術上再優秀,總有壹天會找到自己的邊界。超越這個界限,世界就是虛無的、不確定的、多變的,有壹種不可預知的無力感。

近十年來,最讓楊早感到“無力”的是做壹個孩子的父親。

他終於意識到,撫養孩子,無論學歷,無論妳是普通學校還是大專,甚至無論妳是大專還是本科,都將是“壹場註定的戰爭”。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他們肯定得不到:

如果孩子按照妳的想象成長,他就不是壹個獨立的人;但如果他有獨立人格,那就說明他不會被妳控制。這本身就是壹個天然的矛盾。父母能做的就是關心他們的成長,接受獨立,來個體面的失敗。

楊早開玩笑說,當他的兒子出生時,他覺得他可以盡可能地接受他的兒子將來會成為壹名搖滾音樂家(意思是他與眾不同,很窮,他的生活建立在夢想之上)。後來發現搖滾音樂人不能稱為孩子教育的底線。

本來他的想法是,孩子以後做什麽不重要,至少要做壹個有趣的人。但在討論如何培養壹個有趣的人的過程中,他發現這不是壹個可以清晰描述的概念。

沒有天生的孝順,父愛如山。更普遍的是,兒子看不起自己,因為他知道父親不是掌管家庭事務的人。

養寶寶是父母和孩子互相考驗,不斷刷新忍耐力的過程。父母對孩子的“包容”,總是在相互摸索的過程中自洽和調整的。

現在,楊早覺得,只要他的兒子回憶自己的時候,不覺得父親是他的恥辱,或者是他生命中的壹個洞,那就很好。

這段10年的育兒經歷,是通過碰撞和流血壹步步實現的,被楊早寫進了他的新書《早生》。他在後記中說,這是“傷口上的花”。

挫折

楊早的兒子被昵稱為辣椒。

辣椒的全稱是“小巴辣椒”,是上海話,意思是沒有出息的小人物。後來大家都叫方便,漸漸就成了辣椒,只是剛好和爸爸是四川人,媽媽是湖南人的意思不謀而合。

人類總喜歡在生活中尋找某種巧合來驗證自己和世界之間存在某種微妙的關系。給孩子取名是最常見的方式之壹。在孩子出生前,很多父母會閱讀八卦和易經,通過反復的電腦計算,實施壹個假想的會成功的好名字。

但是真的能成功嗎?

楊早說這是壹種形而上學。就像我兒子,名字叫辣椒,聽起來像火紅的煙花,但他不是紅樓夢裏的鳳凰辣椒。我沒有先看到他的聲音。事實上,他是壹個戀家、保險和保守的孩子。

別說取名,就連父母的基因也不壹定能影響孩子的好惡。有時候,妳在生活的其他部分顯得越成功,妳作為家長老師就會越失望。

比如,楊早本人是個好讀書人,又是個文史學者,所以家裏自然有很多書。按照壹般的理解,如果壹個孩子每天沈浸在壹堆書裏,吃飯睡覺蹲廁所的時候難免會掃幾眼,從而產生興趣。但辣椒不太愛讀書,遠不如他的很多同齡人愛讀書。

這讓嗜書如命的家長有點為難,為此專門開了個家庭討論會。最後是壹種解脫:孩子是獨立存在的,父母不可能有影響力去指著哪裏打。

“知識分子在養寶寶的時候最容易產生挫敗感。因為他們通常對努力、毅力、恒心甚至個人興趣都有自己的內在要求。但是妳怎麽能指望孩子達到這些要求呢?”

之前清華教授問孩子們,未來的夢想是什麽?孩子回答,我希望以後能賣奶茶。

所以在反復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的心態有時會失去平衡。楊早將這種情緒定義為“暫時的焦慮”。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正視,包容。”

最重要的是眼前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想辦法解決就好。不要與之交往。不要上網。“不要以為壹個孩子不寫作業就考不上大學,再想想他會怎麽不及格,以淚洗面。”

在楊早看來,“寬容”不是單方面的妥協,而是父子之間在理解基礎上的相互讓步。

“我不會要求妳做光榮門楣的兒子,妳也不會要求我做妳能拼的爸爸。我們不應該對彼此有這樣不恰當的期望。”

知識分子的社會化妥協

有這樣的父親,辣椒註定要走壹條求學之路。在楊早的新書《妳兒子的早期出生》中,有壹個關於為妳兒子選擇幼兒園的故事。

辣椒辣椒三歲上幼兒園,有壹大壹小兩個園。他帶著家的感覺進了壹個小幼兒園。

當我第壹次進入公園時,公園裏只有十幾個孩子。住了半年後,壹位家長告訴楊早,我們的孩子將轉到壹個大幼兒園。因為我們沒有楊老師那麽高學歷,我們是草根,從小就要鍛煉孩子的競爭意識。

這裏的潛臺詞是,楊先生,妳是知識分子,妳有隨意撫養兒子的自由,但我們不配,所以孩子要認真學習。

楊早沒有離開,不是因為他堅持家庭花園的教育理念,而是因為他只是覺得孩子們已經習慣了,沒有必要到處走動。他有壹種生活的邏輯,是當下的,即時的。他不擔心明天,因為對於學歷史的人來說,影響未來的因素很多,很復雜,根本不可能建立因果關系。

比如大家都覺得兩歲就該撤尿布,然後很多媽媽就急了,想各種辦法教孩子自己上廁所,還要忍受孩子經常尿在地上時雞飛狗跳的收拾。但只要耐心等待,壹年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慢慢脫下尿布,也沒聽說過早脫和晚脫的孩子排便習慣有什麽不同。

民國大咖魯迅,初為人父時也很慌張。因為王先生自己學醫,所以買了很多書,學了很多育兒知識,然後就開始養孩子了。結果,迎海三天兩頭生病,身體壹直不好。最後魯迅想通了,交給了護士。不出所料,孩子很健康。

再比如,辣椒上了小學,上了普通小學。許多朋友表示,他們無法理解楊早的選擇。關於他們背後的潛臺詞是,壹個知識分子的父親,把孩子隨意送上門讀書,已經放棄了教育的責任。

楊早漫不經心地掉以輕心。“反正就是這麽選的。”

作家沈從文小學沒畢業,後來成了大作家。沈從文想讓他的孩子上大學,他的孩子就是不上大學,還跟他爭論妳也沒上大學。沈從文說沒有條件讓他不上大學,但最後兩個孩子都沒上大學,都有了自己的好生活。

這個例子不能說明大學裏學習好不好。只能說明教育方式和成長結果之間並沒有那麽強的因果關系。

楊早在《育兒黑洞》中發現,兒童的個體差異比場域差異更明顯。他上什麽樣的學校,並不決定他有什麽樣的未來。所以我對擇校很放心。他不理解那麽多家長,壹心要讓孩子上清華,北大。這就是“他從哪裏得到的自信”。

當然,如果妳有教育的意識,妳的選擇可能並不完美。

辣椒上小學的時候,其他同學都有從幼兒園開始的小朋友做朋友,辣椒卻沒有,這讓他覺得很孤獨。

他轉念壹想,小學壹年級有孤獨感,但也可以避免幼兒園的壹些傷害。誰能說清楚?無論選擇什麽方式養娃,都有利弊,很難簡單判斷。

《父母的選擇》大概就是米蘭·昆德拉的《重難決斷》。但是,如果妳把目光放在壹個孩子身上,妳會覺得妳是對的還是錯的。

很多時候,他不會反駁別人的建議,但也不會聽。這就是受教育權的獨立性。但是有小學同學的吉娃家長會主動討論“妳的孩子初中去哪了?”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這真的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當大量的成年人把所有的時間、精力甚至積蓄都投入到下壹代的教育中時,其實就出現了壹個問題。因為人生的目標不就是培養快樂的成年人嗎?但是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開始為下壹代奔忙。壹代又壹代,什麽時候才能得到壹個好的世界?”

“內卷化”是教育冗余,但這並不意味著楊早的家庭不招收孩子上課。

在辣椒,有很多英語、數學、圍棋、書法的線上課。畢竟是父母教孩子,效果不好也是父母的成本。

現在辣椒已經到了初中的門檻,周圍有濃厚的升學氛圍,家長討論的話題總是圍繞著周圍好的中學少。楊早心裏仍然沒有“必須這樣做”的意思。

他自己的解釋是:“不是沒有刻意幹涉,而是我會計算成本。這個成本不僅是他的成本,也是我們的成本:搬家的成本,租房的成本等等。我們可能選擇了壹條相對便宜的道路。”

教育旁觀者

爸爸楊早,壹個自己故事裏的知情者,有著各種各樣的煩惱;故事講完後,我變成了局外人,旁觀者,總想找出自己煩惱背後的根源。

他總是拿不準自己對教育理解的深度,只能談壹點,這讓他不像其他知識分子。壹旦成佛,他就會全身躺倒,仿佛體制內的壹切都是壞的,總以為自己可以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國。

有些朋友不讓孩子上學,搞交流教育。楊早認為很難將其貫徹到底,因為“妳不能讓他壹直與社會脫節。他壹旦接觸社會,就會面臨社會淘汰和篩選的問題”。

但是真的沒有辦法。現在教育給家長的選擇太少了。如果在家不上學,送孩子上學,那就意味著要麽走向國際,要麽去參加高考,要麽兩者都需要經過標準化考試的漏鬥。

楊早說,真正良性的選擇不應該是這樣的。教育要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現在空間裏都是考試,壹堆人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成功。

他們拒絕承認孩子和孩子不壹樣。世界上確實存在牛娃,但大多數父母還是要面對孩子天賦壹般的窘境,然後為之煩惱。

辣椒辣椒的教育,很多時候是母親頂在壹線,留給父親,就是打零工代課。

他知道父親可以在運動和旅行方面給孩子壹些指導,當然也會盡力去完成:帶他們下圍棋,踢足球,騎自行車,遊泳。不過和其他爸爸相比,我最大的優點就是“聊天”,這可能是我爸在辣椒的成長中引導我最好的方式了。

辣椒上學路上家庭團戰很常見。需要去輔導班或者參加圍棋考試的時候,會盡量全家壹起去。

從效率的角度來說,其實是多余的,因為壹個人可以帶他,但是壹家人去的氛圍不壹樣。原本是壹場令人頭疼的考試,可能會變成壹場稍微愉快的帝都壹日遊。

在生活中,旁觀者的心態總能讓他擺脫普通父母的焦慮,從另壹個角度更有趣地看待這個世界。楊早對辣椒的希望也是愉快的,他將有壹個更有趣的人生觀。

楊早和他兒子。

北京第二代的生活自由

《早生貴子》的開篇是:兒子,妳會成為壹個有趣的人嗎?

這是楊早在辣椒壹歲零七個月大的時候給它的留言。

楊早在最後寫道,“他們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父親最喜歡那個想回家喝酒養狗的捷克胖子——他的名字叫‘好兵帥克’寶貝,爸爸希望妳成長為壹個有趣的,會自己找樂子的人。妳很緊張,作風強硬。妳喜歡琢磨壹件事,想不通也不在乎。”

這更像是來自楊早的信息。

總的來說,作為壹個需要努力才能在北京生存的“北京壹代”,即使外表懈怠,被打死背後也絕對會有壹根鞭子在抽打。因為妳是第壹個在這個城市紮根的人,妳需要成長才能蓬勃發展,壹路向前。

很多人因為這種毆打和掙紮變得非常緊張。太緊的人怎麽有趣?壹對無聊的父母,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回來只會對孩子的作業皺眉頭,壹天到晚跟妳說怎麽把成績搞好。孩子怎麽才能有趣?

根據楊早的觀察,他們身邊的“京二代”朋友普遍更輕松,更以自我為中心,更能追求自己的喜好,不太在乎功利。

他開玩笑說,辣椒是北京的二代,他應該有更悠閑的生活。

有趣的是,妳看世界和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事情妳沒那麽認真,比如在權衡工作和旅行的時候,妳做出的選擇會和別人不壹樣。

楊早曾經為了有趣的生活而努力工作。雖然養娃無處可逃,壹路遇見,但他覺得自己還是壹個有趣的父親。今天,輪到辣椒自己找“樂子”了。他就在壹旁,默默地看著這個還沒有萌發“有趣的芽”的孩子長大。

我問:“辣椒變成有趣的孩子了嗎?”

楊早笑我說:“妳看妳又著急了。”

我喜歡這種對問題的阻撓,就像師傅打我的頭,讓小沙彌現在能生出壹點覺悟。對我來說,那就是為人父母的意識。

樂章結尾部

對楊早來說,父子之間的這種緣分是在黑暗中摸索,難免要撞到頭,這時他才能理解——理解蘇格拉底的感受:“我知道我什麽都不知道。”

怎麽可能改變壹個孩子的壹生?即使父親曾經偶然在腦海裏恍惚過,他也期待著孩子的影子——如果他希望他多愛讀書,那它最終會消失。

如果妳想讓他獨立,那麽只有父母可以先給他斷奶。

從此,山河遙遠,他不得不壹個人過日子。

  • 上一篇:建議提高水光發質必備平價護發精油!
  • 下一篇:擇日結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