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傳統儀式走遍天下,羅馬入鄉隨俗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印度人有四個傳統儀式,即出生、葬禮、結婚和禮拜儀式。此外,在印度旅行時,妳必須知道10印度的特殊習慣和6大禁忌,以確保妳玩得開心,旅途安全。
規矩
印度的生日儀式傳統上非常重男輕女,因為女兒出嫁,父母必須準備豐厚的嫁妝。沒有它,她的女兒就不能嫁給壹個印度教教徒,不能在恒河的“聖水”中沐浴。
是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和平安成長的方式是去寺廟進行“普嘉儀式”,唱禱詞,然後與親友舉行晚宴。印度孩子出生後,父母會找人給他們占蔔,孩子的名字大多取自英雄或神靈。孩子們的生日尤其受到重視,因為它能決定他們未來的結婚對象。葬禮當壹個印度教徒死去時,會在河邊的祭壇上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死後,家屬會將屍體用黃色或白色的綢布包裹起來,然後放在兩個竹制的擔架上,以遊行的形式擡到河灘的火化場。傳統上,將死者擡至火葬場的任務應該由家屬承擔,但現在大多數人都交給了專門的人員。在印度,專門從事喪葬事務的人都被視為種姓地位最低的賤民。壹般來說,葬禮儀式非常簡單,但富裕的家庭可能會邀請音樂家在前面演奏,並在浩浩蕩蕩的隊伍中行進。婚禮印度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是人生的壹大儀式。當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他們將被他們的父母取代,去尋找與他們有相同社會階層、語言和占星術的人。印度的婚禮相當復雜。結婚前,雙方父母會通過充當媒人的牧師商量嫁妝。只有女方答應了男女雙方提供的嫁妝金額後,雙方才能選擇生肖吉日,開始籌備婚禮。婚禮前壹天,新娘必須按照傳統的化妝方法,開始抹油、洗澡、換衣服、梳頭、畫眼線、塗唇砂,並在腳上塗紅色、額頭塗紅色提卡、下巴塗黑色痣。然後,她會用植物染料把漢娜的圖案塗在手上和腳上,然後噴香水,戴首飾和發飾,最後把牙齒染成黑色,嚼檳榔,塗口紅,這就認為是成功了。結婚那天,新郎騎著壹匹白馬來到新娘家。此時,女方家裏已經搭起了火壇,雙方親友在神父念誦的吉祥口頭禪中圍著火壇祈禱。之後,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祭壇前,牧師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綁在壹起,代表著長久的婚姻。印度婚禮晚宴在新娘家舉行,壹對新人坐在婚宴上接受親朋好友的祝福。婚禮當晚,新郎在新娘家過夜,第二天把新娘娶回家。
禮拜儀式(禮拜)
Puja是印度教祭祀神靈的儀式,Puja儀式必須由祭司進行。在儀式中,信徒們會裝飾雕像並將其擡出寺廟以示慶祝,並獻上鮮花、椰子、提卡粉等供品。最後,牧師手持油燈,在神像前進行“阿拉提”。在“阿拉提”的過程中,信徒用手輕輕遮住祭司手中的燈,然後在自己的眼睛上撫摸,代表著神靈賜予的力量。通常,在禮拜儀式後,信徒可以得到壹些祭祀用的花、提卡粉或水,這被稱為“普拉薩德”。所以在印度,只要妳看到印度人從寺廟拜神,幾乎都是額頭上塗著紅色或白色的粉。
連衣裙
在印度,人們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地域都可以從不同的服飾、服飾上看出來。印度婦女
男人戴頭巾:大部分印度男人都戴頭巾,稱為Turban。裹頭巾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有特定的樣式。按照傳統,錫克教徒從小就要留頭發、留胡須、戴頭巾。兒童頭巾的樣式比較簡單,只用黑布紮成發髻的形狀。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復雜。首先,長發必須用黑色松緊帶紮成發髻,然後用壹塊長約3米的布纏成頭巾。款式是兩邊有規律的排。錫克教的頭巾五顏六色,有些人甚至搭配衣服的顏色。大多數印度男人穿著寬松的束腰外衣和窄腳長褲(Dhoti)。拉賈斯坦邦的男人都裹在壹塊白布裏,頭上的布巾圖案多樣,顏色鮮艷。女人穿紗麗:印度女人的傳統服飾是紗麗。紗麗是指長度超過65,438+05碼的壹塊布,穿在身上時裹在身上。印度女性善於運用紮、圍、系、包、裹、穿等技巧。,這讓莎麗身上有了不壹樣的變化。拉賈斯坦邦婦女的紗麗很短,只蓋在頭上,但色彩鮮艷,繡有金銀。拉賈斯坦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中國鳳仙花的無領連衣裙,下半部分是有滾邊及地的長裙。紗麗的著裝風格:印度婦女的傳統服飾是用壹塊長達3米的布料包裹而成,這種布料被稱為紗麗。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信仰,有很多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質地,不同的穿衣方式。印度女性穿紗麗時,上面是露肚臍的短袖緊身衣(Choli),下面是直筒襯裙(Ghagra),接觸地面。紗麗最基本的穿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先把紗麗布的左端拉出來,塞進右邊的襯裙裏。2.將紗麗布從右到左纏繞在下圓周上,大約三四次。3.然後,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塞進裙子裏。4.然後把剩下的布從左後方繞在右腋下,套在左肩上。5.最後,把紗麗布直接披在肩上或頭上。
宗教
公元前6世紀後,印度進入十六國,內戰頻繁,出現了反對婆羅門教統治的薩滿教思潮,佛教和耆那教也相應興起。內部紛爭也導致了外部入侵,波斯和希臘相繼入侵印度。公元前323年,孔雀王朝統壹北印度,大阿育王皈依佛教,大力弘揚佛教。公元前185年孔雀王朝滅亡,印度進入萬國時代。直到公元4世紀,古印度第壹個統壹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崛起,帶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笈多時期,由古代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興起,並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也是在這個時期,古印度文化達到了頂峰。從公元8世紀開始,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不斷入侵南亞次大陸,同時伊斯蘭教也傳入此地,為印度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成為古印度的兩大宗教,佛教和耆那教逐漸衰落。1526年,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突厥貴族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英國殖民者逐漸控制了南亞次大陸,使其成為大英帝國最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商。19世紀末以來,印度人民開展了不屈不撓的獨立運動,其中甘地領導的不合作運動為爭取群眾對民族主義事業的支持做出了巨大貢獻。1947年,印度終於獨立了。經過兩次印巴戰爭,南亞次大陸形成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存在爭議,但雙邊談判和2002年以來建立的互信措施正在削弱這壹地區的緊張局勢。目前,印度經濟成就顯著,但也面臨諸多挑戰,如印度人口嚴重過剩、環境惡化、貧困人口眾多、民族宗教沖突等。在過去的十年裏,印度的經濟大幅增長。目前,在印度(人口普查數據2001),信仰印度教的人數占總人口的80.5%,穆斯林為13.4%,基督教徒為2.3%,錫克教為1.9%,其他教派為1.8%,不明情況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