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蘭的義結之後,交換金球是中國古代的社交習俗,所以又有壹種說法叫“換貼”,也指兩人結拜為兄弟,綁金蘭。
寫完《金蘭譜》後,人們結拜了。在天地牌位前(另壹種說法是拜兄弟為劉備、關羽、張飛,拜姐妹為觀音或向天發誓),準備香燭和供品,事先填好的金蘭譜也和他們壹起供奉在香案上。按照年齡,依次燒香祭拜。其中,上了年紀的人讀了金蘭譜上的誓詞。
儀式結束後,* * *與酒友們共進晚餐(起初在酒中滴入雞血以示血盟,有的酒友邊喝邊念誓約),結為兄弟,父母互稱“余老”“幹媽”。宴席結束後,集體再拜,撤香案,並分金蘭分數。日後金蘭反目,必先燒“金蘭譜”,名曰“段毅”,又稱“拔香教主”。
擴展數據
古代結義江湖文化;
結拜(以下簡稱“結拜”),綽號“結拜金蘭”,俗稱“結拜”,互換崗位,結拜兄弟等。,是中國同齡人之間的壹種兄弟關系。源於三國時期“桃園三婚”的故事,劉備、關羽、張飛結為兄弟。
後來人們崇拜它,然後模仿它,也就是誌趣相投、性格相近的人,彼此壹拍即合,通過壹定的形式形成了兄弟般的關系,在生活中互相關心、互相支持、互相幫助,遇到困難時互相照顧。久而久之,演變成壹種帶有人文色彩的禮儀習俗。
這是友誼的升華,是社會關系的凍結,貫穿儒家“義”的思想,填補了親情與友情的關系。是友情升華為親情的壹種特殊的社會人際關系。義的締結有壹個規範的禮儀程序,就是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同意,在壹個大家都認為比較合適的地方,比如祠堂,選擇壹個吉日,壹個美好的日子。
祭品有三樣,分別是豬肉、魚和雞蛋(按人數計算,每人壹個)、壹只活雞(公的是公雞,母的是母的)、壹碗紅酒和《金蘭譜》(又稱信物,內容附後)。每人發壹本《金蘭譜》,按年齡順序寫下每個人的名字,並按下指紋。儀式結束後,每人將帶壹炷香和“金蘭音樂”。
然後,殺雞,將雞血滴入紅酒中,用針尖刺入每個人左手(女方右手)的中指,將血滴入紅酒中,攪拌均勻,先在地上灑三滴,最後按年齡順序喝壹口,剩下的放在關公雕像前。這種形式,有的也叫“血盟”。現在壹般不提倡這種關系。
無論男女老少,許願的人數不限,但在古代壹定是奇數。同年,同性結拜,男的叫兄弟,女的叫姐妹。壹般是在青春期進行,大多是誌同道合,或者是同舟共濟,或者是各有所需。
舊社會結拜的儀式和習俗很多:壹是族人不結拜;第二,公婆不結拜;第三,有代溝的不結拜;第四,八字不合者不結拜;第五,打破族規者不結拜。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認為只要相處融洽,就不必拘泥於某種形式。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金蘭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