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國家級非遺傳統舞蹈名錄(第六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

國家級非遺傳統舞蹈名錄(第六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

舞蹈是人類古老的藝術形式之壹。可以說,中國的舞蹈歷史和它的文明壹樣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獨特形式和魅力的東方舞蹈藝術。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舞蹈,許多傳統舞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文列舉了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舞蹈,包括秧歌、土家族擺手舞、銅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黛安舞、彜族三弦舞、舞龍、高蹺等。

1,韓國農業音樂舞蹈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蹈是壹種集表演、歌舞為壹體的民間表演藝術,反映傳統農耕生產生活,祭祀祈福,慶祝豐收。“農家樂舞蹈”,俗稱“農家樂”,流行於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的朝鮮族聚居區。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朝鮮春播秋收祭祀儀式中的“神踏地”。農樂舞分為十二個部分。韓國農家樂是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者們隨著嗩吶、長笛和鑼鼓的節拍載歌載舞,表達他們對幸運和幸福的美好祝願。2006年5月20日,朝鮮農樂舞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遼寧省吉林省

2.高蹺

高蹺又稱“高蹺秧歌”,是壹種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的民間舞蹈,因跳舞時雙腳踩在木高蹺上而得名。高蹺歷史悠久,起源於古代戲曲中的壹種技術表演。北魏時有高蹺石像。高蹺壹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十幾個人到幾十個人;大多數舞者扮演古代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他們的服裝模仿中國傳統戲劇的服裝。常用的道路有扇子、手帕、木棍、刀、槍等。有兩種表現形式:踩街和離場。離場場包括舞蹈隊以各種隊形圖案集體舞蹈、行走的“大場”和兩三人表演的“小場”。許多男女互相跳舞,有時邊跳邊唱。

地址:山西、遼寧、山東、河南、甘肅五省。

3.秧歌

秧歌是中國壹種流行的、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稱謂和風格。在民間,秧歌有兩種稱謂:踩高蹺的叫“高蹺秧歌”,不踩高蹺的叫“土秧歌”。現代所謂的“秧歌”,多指“地方秧歌”。秧歌歷史悠久。南宋時,《武林外傳》精心介紹的民間舞隊中有“村田樂”的記載。清代吳喜林的《新年雜詠抄》明確記載了現存秧歌與宋代“田樂”的淵源關系。

地址: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山東、陜西、天津、吉林。

4.鼓勵

鼓舞是中國苗族的壹種民間舞蹈。苗族人的“鼓勵”由來已久。在歷史上,苗族打鼓和歌舞的文字記載更早見於唐代。鼓勵的表演形式豐富多樣,按舞者人數可分為三類:單人、雙人、團體鼓勵;又可按鼓舞的表現形式分為猴鼓、二人鼓、四面鼓、團圓鼓等四類。表演形式多種多樣,針對不同的節日氛圍精彩紛呈。

地址:北京、河北、山西、吉林、浙江、山東、陜西、甘肅、雲南和遼寧省。

5.花鼓燈

古畫花燈是流傳於淮河流域的壹種以歌舞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藝術形式,是壹種比較完整系統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歌有舞有劇,藝術風格獨特,藝術語言豐富。以馮派、、鄭派、楊派等十幾個流派為代表的花鼓燈,以其剛健質樸的舞蹈動作、歡快熱烈的動作、灑脫的表演風格、濃郁的鄉土氣息,成為中華民族極具代表性、震撼人心的民間舞蹈之壹。曾被周總理譽為“東方芭蕾”,又被譽為“淮河上的蘭花”。

地址:安徽省

6.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蹈中著名的傳統表演舞蹈,分布在雲南省德宏州瑞麗、瀘西,西雙版納、孟定、夢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以滇西瑞麗市的孔雀舞為代表。相傳1000多年前,傣族首領叫馬模仿孔雀開屏的優美姿態,學習舞蹈。後來被民間藝人加工定型,流傳下來形成孔雀舞。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雲南省

7.舞獅

舞獅又稱“獅舞”、“獅燈”、“舞獅”、“舞獅”,經常在節日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是中國各族人民眼中的吉祥動物,象征著吉祥如意。因此,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人們消災求吉的美好願望。舞獅歷史悠久,漢代《禮樂》中記載的“象人”就是舞獅的前身。唐宋詩詞中有許多關於舞獅的生動描寫。現存的舞獅分為南獅和北獅兩大類。南獅武功更高,矯健兇猛。北獅嫵媚可愛,表演內容多為戲謔。根據獅假的材料和裝訂方式不同,各地的舞獅也有很多種。

地址: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浙江、江西、河南、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和貴州。

8.舞龍

舞龍,又稱“龍舞”,民間又叫“耍龍”、“耍龍燈”或“舞龍燈”。它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和各民族中,其形式之多樣是任何其他民間舞蹈所不能比擬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經有好幾個人在端午節集體求雨。在漢代董仲舒《春秋》故事的記載中,已經有了各種舞龍求雨的明確記載。此後,歷代詩詞中記載宮廷或民間舞龍的文字屢見不鮮。時至今日,舞龍仍然是民間節日和節慶中常見的舞蹈形式之壹。舞龍的基本表現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構圖變化和動作套路。

地址: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

9.土家族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於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流域,以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來鳳、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龍山、永順為主要傳承地。搖擺舞有兩種:大搖擺舞和小搖擺舞。小波,土家語叫“Sevbax”或“sev bax”;大浪,土家語叫Yevtixhhex。它集舞蹈藝術和體育健身於壹身,被譽為“東方迪斯科”。擺手舞反映了土家族的生產生活,如狩獵舞,表現狩獵活動,模仿動物和動物的姿態。

地址:湖北湖南重慶。

10,花燈舞

花燈舞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主要在元宵節表演,至少有1000年的歷史。花燈舞起源於元宵節,是燈的制作技術發展到壹定水平時,以燈籠為道具的舞蹈形式。因為燈的形狀不同,所以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在南方表現不錯。燈籠舞在明清時期就已流行,清代文獻中也有不少記載。花燈舞主要在晚上表演。燈和人在彩燈的照射下充滿情趣,或通過彩燈形成不同的隊形和圖案,或放置“吉祥”、“太平天下”等字樣,或在變化和穿插中表現各種意境。

地址: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廣東省。

國家非物質傳統舞蹈名錄

名字

在該地區

遺產項目編號

朝鮮族農樂舞蹈吉林省III-24高蹺甘肅省III-9秧歌北京III-2勵誌北京III-42花鼓燈安徽省III-6傣族孔雀舞雲南省III-27舞獅北京III-5舞龍廣東省III-4土家浪舞湖北省III-17燈舞江西省III-45儺舞廣東省III-7熱酒吧舞。26竹馬浙江III-44朝鮮族長鼓舞吉林III-59彜族三弦舞雲南III-75玄武西藏自治區III-80鶴慶西藏自治區III-83俄羅斯踢踏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III-144羚羊錢邊寧夏回族自治區III-143隴西雲陽板甘肅省III-142雲南省傣族白象、馬鹿舞III-14138+034山西翼城III-133六郎莊、蕪湖棍、北京III-132鶴舞、吉林省III-58姚昌谷廣西壯族自治區III-60麒麟舞、香港III-43達斡爾魯日格勒舞、黑龍江省III-28木鼓舞、貴州省III-25陶舞、雲南省III-20弦舞、西藏自治區III。38+031鍋哇青海省III-130怒族達爾比亞舞雲南省III-129水鼓舞雲南省III-128 _鼓舞雲南省III-127耳歌雲南省III-126布依族過渡舞貴州省III-

  • 上一篇:農歷:男1985 10年10月1日女1987 165438+2065年10月29日438+2002年3-5月什麽時候結婚是吉日?謝謝大師!
  • 下一篇:五次訂婚演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