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種說法,孩子100天後會被很好的撫養和照顧。100天後,孩子會少生病少煩惱,晚上壹切正常,我們要慶祝。
還有壹種說法是希望孩子長壽。壹個孩子出生100天,稱為“百歲”,這大概是“長命百歲”與百歲結合的吉利說法。在江南叫“白鹿”,可能是指100天以後,孩子不用躲在家裏,該露出頭了。
嬰兒作為社會個體成員出生百日,這還是第壹次。祝他長命百歲是最合適最實際的。
不同地方的不同習俗
老北京給孩子壹百天,大部分只做壹天。他們有的在家做,有的去餐館做事。老北京稱之為“做事”。根據貧富不同,場面大不相同,有的人還要開教會會議。除了和親朋好友聚在壹起吃喝慶祝,他們的目的就是為寶寶祈福。親朋好友要送禮品,如金銀長壽鎖、金銀長壽鐘、禮品、祝福語、對聯、銀竈、銀鼎、銀瓶、刻有麒麟送禮圖案的銀盤或銀碗等。寶寶穿的衣服也很精致。在老北京,講究的是:“姑姑家做布,姑姑家做工”。阿姨和大媽壹起給孩子做壹套衣服,故意做兩個不同顏色的袖子或者褲腿。都說孩子穿這樣的衣服可以養活自己,所以阿姨阿姨都要送衣服鞋子帽子等。百年期間,而且還有阿姨送襪子,阿姨送鞋子的說法。給孩子的鞋帽也要註意,給男孩送虎頭帽,祝他有尊嚴,有朝氣的成長。送小姑娘壹頂蓮花帽,祝她水如蓮。給孩子的第壹雙鞋應該是虎頭鞋,老北京俗稱貓鞋,意思是引導孩子看路認路,不磕磕絆絆。以上是老北京給孩子過百日的壹些簡單習俗。還有什麽供奉的習俗,比如“神紙法典”“送娘娘”“辦喜慶晚會”,現在都沒有了。
在吉林西北部,嬰兒百日後到奶奶家,奶奶會在脖子上套壹些細繩,取“拴牢”“長命百歲”之意。
在河北農村,有給百歲以上的孩子佩戴五毒的習俗。所謂五毒兜,就是在嬰兒身上佩戴的小兜上繡上蠍子、蜈蚣、壁虎、蛇、蟾蜍等五種毒蟲,並在兜的左上角或右上角繡上壹個小葫蘆,葫蘆口正對著五種毒蟲。
在楊蓉,有壹種認親戚的方式,類似於四川、陜西、山東長島縣的認親戚方式,叫做“搶姓”。孩子出生滿月或100天以上,父母會在日出時帶孩子出門,遇到的第壹個人會認他們夫妻為養父母。另壹種更常見於男嬰。男嬰的家屬會在鼻子上鎖門。滿月時,誰先到他家,誰就被要求開鎖,開鎖者就被視為養父母。每年孩子生日的時候去養父母家,養母都會送壹把鎖,壹年壹把,直到12歲。這年頭,幹父母要給幹子女買衣服,叫“鎖”,表示關系牢固,再把鎖拿掉,叫“開鎖”。以後每逢重大節日,婚喪嫁娶,兩位幹親戚都要做東。
《百日之上》的禮物是什麽
嬰兒落地壹百天,稱為“百歲”。親朋好友前來祝賀,送的禮物是刻有“長命百歲”字樣和麒麟圖案的百年金鎖、銀鎖、金銀手鐲和腳鐲。此外,還需要穿上百件衣服和鎖。
長壽鎖[兒童掛在脖子上作為長壽護身符的古代掛鎖形狀的金銀裝飾掛件]
長壽鎖是掛在孩子們脖子上的壹種裝飾品。人們相信,只要佩戴這種飾品,就可以驅除邪惡,“鎖住”生命。長壽鎖的前身是長壽繩。佩戴長命縷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據《荊楚紀年·風俗通》等書中記載,漢代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掛五色絲繩,以避不祥。到了魏晉南北朝,這種絲繩被移到婦女的手臂上,逐漸成為婦女兒童的手臂裝飾品。當時由於戰亂、瘟疫、饑荒頻繁,人們渴望和平,於是五色絲綢被編成繩索,纏繞在婦女兒童的手臂上,祈求辟邪、降災、祛病延年益壽。這種彩色絲繩叫“長生繩”,又叫“長生繩”、“延續繩”、“延壽繩”、“五色繩”、“增兵繩”、“諸索”、“百繩”。到了宋代,這種習俗繼續存在。它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還傳到了朝廷。除了女人和小孩,男人也可以穿。每次端午節前,皇帝還親自將更新生命的鬼火送給近臣百工,讓他們在節日佩戴。這種五彩絲繩辮在宋代稱為珍珠結、彩線結,形狀復雜。除了絲繩和彩線,還佩戴了珍珠。當時,在北京和其他地方的市場上有許多商店和商販專門出售這種飾品為生。到了明代,隨著習俗的變化,成年男女使用者少了,通常是給兒童使用,成為兒童頸飾的壹種。
百把鎖多以金銀制成,兩面鐫刻,如壹面“百寶鎖”,壹面“長命富貴”。
百家宜
孩子有百日,民俗給他穿百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長,認為這需要大家的祝福。要供養大家的福,就要吃幾百頓飯,穿幾百件衣服。每家取壹塊布,拼在壹起做衣服,就成了壹百件衣服。百衣是最重的紫色,取其諧音“子”,寓意祈求壹個有孩子的家庭多子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