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包含不同的細節。通常除了記載整個家族的戶籍、婚姻、血緣關系之外,還有整個家族的墓葬、祖田、祠廟的位置、數量、管理和使用方法,家族的法度和戒律,譜牒的編制規則,各種契約文書等。壹些詳細的族譜還記載了家族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外界的紛爭、可賞之人的傳記、參加科舉考試的名人的傳記、義舉和德行。
家譜的核心內容是記錄家族的起源和血緣制度。以防血緣關系紊亂,家庭解體。連城《新泉張氏族譜》開篇就明確寫道:“遠近派系的族譜溯其源,上下支的族譜則差,即代代更替,皆有所考證。”為了顯示血統,有認中國歷代名人為遠祖的習俗。這種附族譜雖然可以讓自己的家族更加輝煌,但往往會導致家族歷史扭曲,誤導後人。安溪湖頭李氏族譜,認祖為道教創始人李二,直系為“出隴西,李後裔”南靖廟中收養郭姓,祖上認定為之弟“郭叔”(“郭”與“郭”相近),並推斷郭叔為黃帝第27孫,為郭叔第60孫、黃帝第87孫,宗族來自中唐名將。(苗鬥郭氏家族的歷史淵源,《南京文史資料》第二期第89頁,何六枝)這些記載很容易使民眾信服。其他的,比如劉的祖上是劉邦,蕭的祖上是蕭何,都是這種培養名士,依附大族的心態的反映。
在族譜中,遷入家族(開基)的祖先之下的世系排列嚴格清晰,不應混淆。這通常是家譜中最具歷史意義的部分。福建很多家族實行的是姓氏排名制(古稱“趙穆”),俗稱“論資排輩”。也就是說,在同壹代人中,壹個名字或字必須以壹個統壹的字開頭,然後與其他字組合成為壹個名字或字,以示區別。比如某父生了三個兒子,孩子的名字都是按照“勇”字排列的,分別叫“勇誌”、“勇仁”、“勇貴”。這樣,妳看族譜上的“永遠”二字,就能知道是兄弟還是表親。對於已經去世的,在名字上寫壹個昵稱,加上“公”字,以示區別。沙縣有個習俗,養子沒有族長和六親的同意不能排版,否則會被罵“性格外向”,受到歧視。除了少數是祖先和父母臨時決定的,大部分都是按照祖先已經選定的排名來用詞的。南靖縣雙鳳村邱氏族譜載:二十壹世紀起,所標昭母字為:“文為漢文,詩為傳世。創建壹個垂直遊戲,然後描述西藏賈。光之前的榮耀,美德將是皮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宜顏出謀劃策。桂芳毛蘭,新月欣欣向榮。想到皇帝,祝福他,福祿就成功了。慶盈積,譜不斷。宗鳳珍,壹億年。”(《雙峰邱氏家族的歷史淵源》,南京文史資料第86頁)壹直流傳到“縱”“顯”之輩,即三十日至三十壹日。這種按照族譜來排代的方法,往往會導致農村出現這樣的普遍現象。由於世系分支的發展速度不同,壹些70歲的老人希望稱呼自己三歲的孩子為“叔叔”或“伯伯”。永定有句話:“禿哥,席地而坐的大叔”(就是同代的老禿子只叫“哥”,還在繈褓中的大叔就算老了也要叫大叔)。為了區分同齡人中的年齡順序,除了“論資排輩”,還要“排數字”。據永泰縣同安鄉張家族譜記載,田丁是按序編號的,經常直呼其名而非其名。就像他出生在他那壹代人中的第20個,他叫“20”而不是他的名字。這種習俗在當地壹些老年人中仍然相當流行。
同姓家族的不同支系,往往利用家譜中血緣排行的記載,進行“合譜”活動。安溪謝氏家族曾聯合民國數十個分支,做大聯合譜。在明確了世代之後,各個分支的後代決定對階級進行排名,並畫出分數,以此來擴大家族勢力。謝家孫謝在《聯譜序》中說:“聯譜,化弱為強,化柔為強,萬眾壹心。”另外,族譜分支太多時,分幾個家修族譜(家族族譜和宗譜統稱為族譜)。如果壹個家族遷出,那麽它的族譜在分離後會變成新的族譜。
因為族譜是同姓家族傳承的基礎,壹般只記載為男性。少數族譜還記載了氏族中所謂的“賢女、勇女”。有的家譜根據對象不同用筆塗色。據《島居三記》記載:“全郡族譜修訂,族譜圖所涉及的線條都是紅黑相間的,體例十分嚴謹。紅線,近親,雖然遠親也是真的;黑線者,乞異姓,即避不露官職,亦為春秋懲心之法。”取得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者,在族譜中以紅註認可,過去已是秀才或以上的秀才也用朱碧入族譜。現在壹些新修訂的家譜還在沿著這條線學習。在壽寧的劉氏族譜中,凡是上大學的都用紅線標註,書的名字用譜名標註(即按族譜排列的名字),養子用黑線標註(連城地區用藍線標註)。修族譜和查族譜也很有講究。在過去,我們非常重視家譜的保存,要精心保存,定期曝光,精心修復。在霞浦地區,譜系分為正譜和次譜(草譜)。輔助譜可以查閱,但原譜修好後要鎖在盒子裏,開鎖的鑰匙要扔進祖廟裏,以示譜是祖上保管的,禁止以後開鎖。如果邊譜丟了,又有可查的東西,就要先“犧牲”壹下,征求祖先的允許,才能解鎖。
在舊社會,壹些宗族必須在農歷正月初壹和十五祭祀祖先。譜牒完成後,要修靈做功德,請和尚大師觀燈;看燈的時候給超度的靈魂建三個大神龕(紙房子),給沒有後代沒有超度的靈魂設壹些黑龕。福建連城的宗族在每年的正月都會祭拜“戴圖”(即寫在布上的族譜)。舉行儀式時,家裏所有的男性成員都應該出席。壹是“新婚男子如上圖”(即新婚男子的名字被列入譜),上圖中的家庭要給作者發紅包,燒香放鞭炮,三祭祭祖。如果有大祭祀,就把整個豬羊放在下廳的支架上;其次是鑼、鼓、鞭炮;用餐結束,嚴格按照輩分安排座位。大家圍坐在壹起喝酒聊天,氣氛非常好。連城人把正月“百代圖”的宗族聚會稱為“元宵節”。